2023年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XX鲜明提出把文旅康养作为第一产业来抓,XX县立足自身实际、精准聚焦靶心,提出了“XXXX”的发展定位,掀起了打造康养旅游新名片的热潮。当前,如何加快推进文旅康养建设,做好文旅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临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XX从全县文旅资源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作了以下探索。
一、基本情况
XX县历史文化厚重、绿色资源富集,是山水相映的宝地、红色革命的热土、山清水秀的净土。一是人文资源丰厚。东汉置县,北魏设XX,迄今已有XX余年历史,是XX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中国XX之乡”,是XX故里,XX扬琴《XX》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川剧高腔《XXX》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XX文化、隋唐文化交相辉映,XX被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XX碑林位列全国四大书法碑林之一,XXXX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二是红色资源众多。是全国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有全国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XX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战斗足迹,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城乡,现存有不可移动红色文物XX处,被称作是“红军文物露天博物馆”。XXXX等红色故事激励后人、教育来者。三是绿色资源优质。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是XX山区天然药库、XX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山水秀美,森林覆盖率达XX%,造就了XX绿肺;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期保持90%以上,造就了常年蓝天白云;
水质长期保持在Ⅰ类,XX国家森林公园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XX十佳森林康养基地”称号,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超10000个,被誉为“镶嵌在XX南麓的绿宝石”。
二、存在问题
(一)文旅规划水平低端。一是缺乏整体性。尽管之前邀请了规划团队对全区文旅资源进行了梳理,作了一些规划,但因为设计费用、团队选取等方面因素,导致目前全区仍没有一张整体文旅规划图,边设计边施工、先施工后设计等现象普遍存在,规划反复修改,无法定稿。二是缺乏实用性。规划时从项目本身思考得多、从XX县情实际思谋不足,个别规划不切合本地实际和符合市场需求,项目设计过程中本地文化融入不够,没有体现出与其他地方差异性。比如,XX省级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规划,运行成本较高,效益回收较慢,基本没有回收空间。三是缺乏系统性。规划站位不高,缺乏系统谋划,没有突出层次重点,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资源散弱不成体系。一是品牌塑造不够。虽然县内有XX、XX等多个景点,但总体规模不大,较为小众,缺乏一个标志性、引领性、大众性景点,同时,对本地美食、旅游产品等方面挖掘打造不深,旅游的整体品牌效应塑造还远远不足。二是集群状况不佳。从全县旅游资源整体情况来看,虽然景点较多,但分布比较分散,集群状况较差,一些景区之间路程较远,未能形成旅游联动效应。三是业态不够丰富。旅游业态相对单一,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格局。如XX景区,因为受饮用水源保护限制,不能进行大规模开发,景区缺乏休闲娱乐配套,游客来了只能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
(三)基础建设仍显薄弱。从纵向上看,“十四五”以来,XX县在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上逐步增加;
从横向上看,与同类、同级别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基础建设仍显薄弱。一是配套设施有差距。对标成熟景区,目前,区内部分景区景点停车场、观光车、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服务设施还不足,如XX等景点遇旅游旺季,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二是信息化建设有差距。公共服务水平较为薄弱,在汽车租赁、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旅游气象服务体系、解说系统、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各个景区内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跟踪系统、监控系统等都不完善。三是旅游交通基础有差距。个别通往景区的道路和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标准不高、道路狭窄,不能满足游客出行需要。如城区前往XX的道路,弯道大且道路窄,虽然仅有XX公里路程,但遇出游高峰往往单程时间就超过1个小时。从外部来看,XX县目前仍未通高铁,现有的火车列次较少且速度较慢,这些都成为了制约全县文旅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机制运行不够顺畅。一是部门联动合力不够。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也用了大量篇幅阐述文旅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调研督导,决心不可谓不大,但项目建设多头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人为推诿扯皮的现象较为严重。比如,文旅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林业、交通、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文广旅局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解决问题难度较大。二是社会资本撬动乏力。政府存在大包大揽的情况,没有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文旅项目建成后,仅靠地方财政一味投入,社会资本注入不够,景区经济效益较弱,政府负担较重。目前全区有XX、XX等4A级景区3个,XX景区只能依靠政府每年购买服务资金维持基本运转,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发展活力不够,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三是现代管理手段滞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XX县有绿水青山,但没有转化成金山银山。冷静分析,主要是由于管理团队松散、手段缺乏、创新意识不足,未能与时俱进,机构庞大繁冗、管理理念落后、坐等财政资金,没有把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运用到景区运营中去。比如,XX景区每年仅运营人员就达XX人,但营业收入不到XX万元,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政府压力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高标准规划。梳理文旅资源,按照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的建设思路,规划空间布局,谋划远景目标,细化年度任务,分年度分步骤实施。一是规划要统筹思考。结合资源优势,规划“一区四带”文旅经济发展布局,一区即:XX城文旅经济集聚区,四带即:XX康养旅游带,XX药旅产业带,XX农旅产业带,XX城市旅游带。二是规划要切实可行。按照旅游差异性、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特点,既要有前瞻性规划,又要有务实的设计,既要在文化融入上做加法,又要在过度设计上做减法。依托XX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聘请专业团队现场踏勘,规划无动力游乐设施,推动网绳攀爬、极限挑战等丛林穿越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加快游客中心、观山湾民宿、慢游绿道等在建项目实施进度。三是规划要以点带面。注重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逐步推进全域旅游。当前,要重点抓好硬件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加大智慧旅游建设投入力度,切实增强旅游体验感,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人气吸附力。
(二)坚持系统化建设。综合考虑建设方式、建设内容、实施步骤,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提档升级。一是建设方式多元化。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的建设模式,统筹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强对民营文旅企业的财政支持,完善政策配套,落实奖补政策,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投资文旅产业建设,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方式。二是建设内容品牌化,持续深化“文旅+”和“+文旅”战略,丰富文旅业态、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旅游服务体系。在“吃”的方面,大力挖掘本土美食资源,围绕药膳、XX等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美食品牌,大力推进美食街建设,满足游客对美食需求。在“住”的方面,景区内重点打造“XX民宿”“森林康养酒店”等特色住宿,持续优化酒店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在“行”的方面,加快推进景区(点)旅游环线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景区(点)互联互通,形成整体联动效应,解决全区旅游景点“散小弱”的问题。完善旅游环线交通设施,增设停车位、露营点、观景台等,逐步开通XX的旅游直通车,提高旅游交通承载能力。在“游”的方面,围绕传承“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XX文化”,突出一景区一特色,在景区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大力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出展演,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相融。在“购”方面,以打造“XX有礼”品牌为抓手,开发皮影镂雕、川剧脸谱挂件、泥塑、根雕、石雕等文旅特色创意产品,围绕“道地药材、茶叶、XX黄花、XX土鸡”等打响一批农产品品牌。在“娱”的方面,完善景区娱乐设施,依托景区资源条件,打造有氧运动、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果蔬采摘、儿童游乐等不同类别娱乐项目。策划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持续举办龙舟赛、“火锅节”“购物节”“户外乡村音乐节会”等活动,丰富旅游体验。三是实施步骤明细化。坚持分线分片分步实施原则,紧盯规划目标,按年度实施近期与长远项目,确保建一片成一片。2023年重点抓好北部山区三产融合示范园、XX文旅康养环线和XX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创建。
(三)探索多元化运营。创新景区运营管理的模式,改变国有企业唱独角戏的管理方式,充分盘活旅游资源,促进资源向资本转化。一是探索委托管理模式。对现有管理不善、经营不景气的景区试点委托三方机构管理,每年按照固定资金向政府缴纳费用。二是探索合作经营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成立股份制合作企业,按照旅游项目总体营业收入进行比例分红。三是探索租赁化模式。将景区门票、停车收费、酒店餐饮等核心版块资源由国有企业统一营运管理,对景区摊位、商铺、游乐项目等进行对外出租招商,实现景区多元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