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科学精神,喜迎建党百年作文3篇

时间:2022-03-10 21: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传承科学精神 喜迎建党百年作文3篇

传承科学精神 喜迎建党百年作文篇1

  给李兰娟院士写的“半”封信

  尊敬的李兰娟院士:

  见信问好!阳春三月写这“半”封信,是希望你接受一份来自乡村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全心全意地祝福。我们并不相识,但是,我们又胜似相见过。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月2日,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你来到了武汉。年过七旬的你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不分昼夜地工作,普及对病毒的认识、与医护人员共同商讨诊疗方案,甚至每天就睡3小时……无数网友泪目喊话:“李兰娟,我爱你!”。

  爱“伊”,因为你懂“疫”。李院士,我第一次知道你,是在一则官方报道上。报道上说,17年几经风雨,国难当头时,仍白发相见。说的就是你与钟南山。你被称作这17年里,唯一可以和钟南山齐名的人间“圣医”。你们临危受命,率兵出征;如今武汉疫情危在旦夕,再度领衔,还是你们。钟南山84了,开往武汉的动车上,他是“最美逆行者”;而在除夕夜迅疾赶路,迅速抵达防控一线的你,亦是我在这个严峻“冬日”里见过最美的身影。你已经73岁了,含饴弄孙的年纪,还在为这片再遭劫难的神州大地殚精竭虑,不辞辛苦。

  “岁月不居,光阴难留。”时光从来不饶人,当钟南山再遇你时,两个老人,就是我今年最大的泪点。“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人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17年,能留住这些白发暮年的人民英雄。但是,有的人,真的光活着就是“宝藏”。

  李院士,你是1947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的夏履桥村。你的家乡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也是战乱之地,出生在那个年代里的人,眼里都见过斑斑伤痕。你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和坚韧。因为家境贫寒,你的初中,曾有一段时间是辍学在家读的,一边干活养家,一边自学。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仍然展现出了惊人的努力与天赋,中考后,你被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破格录取。家里只有5元钱的你,在这个时候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教过你的绍兴一中老师,专程从绍兴城赶到夏履桥山沟,力劝你继续读下去,杭州一中及乡村众人,更是一直尽力扶持,支持你读完了高中。生活虽苦,但是这人间的善和难,却早早刻在你的血液里。

  高中毕业后,你放弃了高考,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回归了生你养你的夏履桥村,那个时候你高中毕业,已经算是少有的知识分子,乡里安排的,是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你却在教书之余,自学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守护着家家户户因常年贫苦落下一身病痛的乡亲。你将整本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步行千里联系浙江省中医院自学。没有设备,就学最简单的针灸;缺少药物,就亲自尝百草,半年多时间里,几十种药材烂熟于心,足迹踏破荒山野郊。在你做“赤脚医生”的日子里,全村400多户,无论哪家有人生病,你都会风雨无阻、披星戴月地上门诊治。一定是因为这段艰难的乡村游医史,所以才有后来那么多敢为天下先的壮举。你说对吗?

  1970年,你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深造。那一年,你23岁,终于从中国最朴素、最艰难的民间,一路野生野长,光芒四射,来到了堂堂正正的医学圣地。

  中国曾被称为世界第一乙肝大国,这个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曾经让国内无数医者怯步。上世纪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80%,中国在肝炎治疗的领域上,几乎是禁区。第一个为此发声的,正是你。你说,要在十几年后让我国彻底摘掉乙肝大国帽子!这一份声明背后,是夜以继日的挑战和成千上万与死神挣扎的乙肝患者。你曾回忆起这样一件旧事:“当时,经常有肝衰竭的病人被送到医院,病人家属跪在我面前恳求救治患者,但是我没有办法。我们工作的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对于医者来说,没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去更为折磨。不甘心的你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肝炎治疗这一难题中。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你给医学做出的最伟大的答复。1992年开始,你及你的团队已经开始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不止乙肝疫苗,1996年,你及其团队就创建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为肝移植前、后肝功能衰竭提供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谈“肝”色变、感染即死亡的第一肝病大国,到如今,可预防,可治疗,可控制……中国的肝医学史上,将永远记录一位以身涉险,以一己之力挽救成千上万中国人性命的女战士。

  爱“伊”,因为你懂“疫”。你不止是乙肝病者的福音,更涉足中国传染病多个领域。无论是禽流感、艾滋病,还是2003年的非典病毒,亦或今日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说,哪里最危险,哪里病毒最猖獗,哪里就有你。早在钟南山奔赴武汉之前,你已经埋首实验室数日,正是你,以最快速度向国人呼吁:“病毒可通过口鼻飞沫传染,病毒可通过酒精与高温抑制。”你被称作医学界的铁人,曾创下几日不眠不休辗转几地救治病人的记录;你亦是中国医学界的良心,以一己之身,挡在了无数病毒张牙舞爪的第一线。

  在抗击病毒之余,你还在丈夫的支持下,从各自名字中取出一字,成立了树兰医疗集团,并创立了树兰医学奖。你们夫妻俩每年捐出大量工资,鼓励培育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医学科学家。

  在你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时,你还做过这样几件事:一是每两年为农民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二是全面推进浙江的合作医疗,将乡村社区医疗报销50%;三是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村民每人每年支出15元,就可以享受责任医生免费上门服务4次,包括三大方面12项公共卫生服务。数据是冰冷的,我们却能从中看到你真真正正在用一点一点爱的火苗,燃烧成无数人的希望。

  如今,武汉疫情仍然严峻,但实时疫情地图上,在一日比一日“退”红。73岁的你还带领着你的团队,一刻也不松懈地在打着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我深深爱着你这个为国为民的女“神医”,我会把你的精神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学习。祝你及家人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李院士,这次写给你的“半”封信,就到这里打住吧!为什么只写“半”封信呢?因为我怕言不尽意,言不达意,说不全面。但愿你收信后,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此致

  敬礼!

传承科学精神 喜迎建党百年作文篇2

  国士无双:致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老:

  您好,“虽未蒙君面,却受君大恩”,我很庆幸生在有您的时代,是您让田野间充满着金黄!是您让田野间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是您为中国人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5月22日忽闻您老去世的噩耗,霎那间心骤然停了,有一股泪水不知不觉打湿了眼眶。

  “九州田地度春秋,三系杂交血汗凝”简述了您毕生的成就,“圆了禾下乘凉梦,沙漠海滩种稻成”描绘了您毕生的宏愿。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您以稻秆为笔、以田野为纸、以心血为墨,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书写出华丽动人的人生篇章。您以“为民生计”的情怀、“拼搏无畏”的精神、“创新实干”的担当掀起了世界粮食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让亿万民众告别了贫穷饥饿、让中国人民端牢了粮食饭碗、让中国民族能挺起腰杆屹立在世界之巅。

  以青春年华浇灌梦想之芽。“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而是要为了理想而努力。”袁老您一生获奖荣誉无数,最为您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在梦里,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您和您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为了实现两个梦想,您带领着攻坚团队日以继夜的攻克世界水稻难题,一次次的失败没有把您打倒,一次次的成功沾满了您的汗水!您以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浇灌了一方方贫瘠的土地,催生出生命的绿芽,您以自己高尚的为民初心滋养着祖国大地,鼓励着世人砥砺前行。

  以拼搏人生肩负兴国重任。“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一句承诺重诺千金。本当是颐享天年之际,90高龄的您依旧坚守着实验所的“一亩三分地”,下地沾泥已然成为您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乡野田间已然成为您挥洒汗水的奋斗战场,你在田野间“挥斥方遒”的模样依旧让人神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穗满遍地、造福世民”是您对祖国的承诺,您用自己拼搏奋斗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人,而今你桃李满天下,一代代研究人员将沿着您的道路,肩负起伟大的兴国重任。

  以简朴真言传播科学致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是您对当代青年人的勉励。1964年,您坦然面对国内外质疑,以朴素求索的心灵,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而后您带领团队不断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大面积示范每公顷产量从10.5吨不断抬升到12吨、13.5吨、15吨,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突破让中国站稳了世界第一产量大国的位置。您的成功不是“偶然”,您的成功是以渊博知识为田野、用辛勤汗水来浇灌、用升华灵感来滋润、用静等待机遇来丰收,您“务本崇实、修德精业”的精神内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科学求真的道路上求索进取、刻苦钻研。

  “有些人死了却永远的活着。”袁老,是您,让人们不再挨饿、让金黄把苍白埋没,如果天堂有您,那一定是满是稻花香。

  袁老,一路走好!

传承科学精神 喜迎建党百年作文篇3

  写给吴孟超院士的一封信

  吴孟超院士勋鉴:

  与您名字相连的,总是一串奇迹。因为祖国肝脏外科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您就毅然投入其中,将其视作自己一生奋斗的方向。您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这无数个第一,无不见证着中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卓绝探索,更记录着国之大医、匡危济世的至高境界,在国际医学界谱写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华丽篇章。在您从医的75年里,大约有1.5万名病人因为您而脱离了生命的绝境,您眼里的是病,心底的是人,您是我们的英雄。

  游子恋故土,志士爱祖国。1939年,中国大地烽火连天,战乱四起,人民流离失所,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远在他乡的您,从马来西亚毅然踏上回国、报国之路,在战火轰鸣的年代,您无法支援延安的前线,便报考了同济大学医学系,选择读书救国。您说,自从见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就对共产党特别崇敬,于是您立志要当一名解放军的外科医生,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医,让您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跟党走,让您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您让我们知道,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挺身而出,将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而战,为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您坐堂行医,坐的是共产党的堂,行的是老百姓的医。2005年,您被推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在奖项委员会对您进行考核的时候,考核组成员想约您上午谈话,您说上午有手术,建议安排到下午。起初有人猜想,这肯定是一位特别重要的病人。后来才知悉,病人只是一位与您素昧平生的河南农民,您想着早半天手术,不但可以早点解除他的痛苦,病人也能少交一天的住院费。您深知对很多人来说,就医费用高昂,所以在日常行医过程中,主张为病人节约,总是最大限度为病人减轻负担。您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还秉承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劳苦百姓芸芸众生送去康复的希望。

  九旬高龄,您依然奋战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您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影响着一代代医学学子,如同黑夜里的掌灯人,为孑孓独行的人们照亮了前行的路。您身上闪耀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性光辉,也引发了我作为基层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思考。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传播正能量,做年轻一代的引路人是我们作为年轻教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与您素昧平生,可您作为老一辈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为新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艰苦奋斗精神,我必将铭记于心;您那一颗朴实却真挚的报国心,用一生践行着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的仁心仁术理念,我必将时刻谨记。您的学生名满天下,可您却依然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教诲,“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您如苦行僧般的自我要求让我们肃然起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您放心,作为后来人,我们必将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延续您的精神血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努力奋斗!您一路走好!

推荐访问:建党 作文 喜迎 建党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 践行科学精神作文 弘扬科学精神作文 弘扬创新精神作文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