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22 14: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和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根据《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幸福家园,秀美乡村”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补齐短板,通过三年努力,使农村建房规范有序,农村环境整洁美丽,农村服务完善有序,农村人居环境和谐宜居。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坚持统一规划、分批实施、连线成片、整体推进,加快完善乡村空间规划,大力开展村庄片区化、组团化建设,强化村庄整治系统治理和规划刚性执行,整体展现新村新貌。

 (二)生态优先、突出特色。把生态理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过程,加强农村田园风貌保护,注重保护乡土韵味和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培植绿色经济、培育传统文化,杜绝千村一貌。

 (三)农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合理确定整治标准。以多元共治的理念,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建设美丽家园,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

 (四)建管并重、完善机制。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建成的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三、目标任务

 到 2023 年,农村人居环境根本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升,镇容村貌环境干净整齐有序,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一)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2021 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实现第三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覆盖,确保通过国家考核验收;2023 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二)农村厕所粪污有效治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点户厕及交通主干道沿线、旅游景区、集镇所在地、中心村及大村公厕无害化改造;2023 年全面推开,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0%以上。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加快推进乡镇集镇所在地及人口密集的中心村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2021 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70%,全县农村三类水质以上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2023 年全面推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80%以上。

 (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遏制。2021 年,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3 年底,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流域主要农作物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到 85%以上,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85%以上,规模水产养殖企业健康覆盖率达到 70%以上,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五)农村绿化率明显提升。2021 年底,交通主干道沿线裸露山体实行全覆盖;到 2023 年,一般自然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30%以上,乡镇集镇及行政村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40%以上,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化面积的比例达到 70%以上。

 (六)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按照“三年扫一遍”要求,2021 年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实现全覆盖;2023 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建立。

 四、工作重点

 (一)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1.全面清理陈年垃圾。全面清理农村陈年垃圾,集中力量、限定时间、不留死角,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沟渠上下、村庄周边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彻底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堆放,解决垃圾“围村”和村庄“脏乱差”症结。禁止垃圾乱堆乱埋,全面取缔乡村简易填埋场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2.有效推进垃圾处理第三方治理。加强与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协调配合,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推动农村垃圾治理管理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同时加快实

 施县城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确保 2021 年 6 月底,力争全面实现城乡环卫市场化第三方治理。

 3.大力抓好垃圾处理分类分拣。把垃圾源头分类分拣作为垃圾处理的方向和基础工作来抓,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推进全域垃圾处理分类分拣试点,选择 1 个乡镇开展试点,逐步在全县推广运用,确保到 2023 年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基本建成。学习借鉴探索垃圾处理“淘宝超市”、垃圾处理“共享币”的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农户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使垃圾真正“变废为宝”。

 4.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质资源化利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和随意堆放的简单做法,加大对农膜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立以供销部门为平台的废旧物质回收网络建设,从源头减少白色垃圾、塑料垃圾等废弃物的污染。

 5.着力构建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建立“大城管”、“大环卫”机制,将县级城管、环卫等职能延伸至乡镇,覆盖到村级,承担农村环境整治管理综合执法的责任。探索实行“村两委”负责、村民理事会监管、保洁员操作、村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处理和卫生保洁运行机制。

 (二)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6.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坚持农村改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推进,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到 2023 年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0%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推进农村户厕进院入室,拆除简陋旱厕,引导农户建造三格式化粪池水冲厕。合理规划公厕布局,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交通干道沿线、乡村旅游景点、加油站、集镇农贸市场、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行政村所在地、中心村(大村)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至少新建或改造 1 座三类以上卫生公厕。

 7.深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结合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专业化企业或个人进行改厕后的检查检修、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建设专业化农业农村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对畜禽养殖粪污、厕所粪污

 等废弃物一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引导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制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到2023 年畜禽规模化养殖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85%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95%以上。

 (三)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8.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度、污水产生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乡镇及村庄,优先解决污水治理问题,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严禁不达标或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对乡镇集镇及人口密集的中心村(大村)等,先行实施污水治理;其它偏远村庄结合实际逐步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确保到 2023 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

 9.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模式。环保部门牵头,借鉴其他县区污水治理先进经验,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村庄采取无动力或微动力为主的处理模式。乡镇集镇所在地可采用兼氧 FMBR 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对县城和乡(镇)近郊的村庄,可就近纳入县城和乡(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统一处理;一些人口密集度大、污水排放集中的中心村(大村),可选择“氧化塘处理”“氧化池+人工湿地”“厌氧+微动力”等模式;一般的村庄可采取人工湿地或生态修复模式进行处理。

 10. 加强污水排放管控。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灭农村黑臭水体。将重点河道、干支流农村垃圾整治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明确各级河长监管责任。

 (四)着力提升绿色乡村水平

 11.开展创建“森林乡村”活动。全面封山育林,加大林业资源保护力度。扩大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培育森林生态文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村庄自然生态保护小区。以集镇、中心村为重点,大力实施村镇绿化工程,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广场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防护林的乡村绿化格局,要求到 2023 年乡镇和村庄的绿色覆盖率达到 40%以上。实施彩花绿化工程,重点

 在高速、国省道沿线构建林相合理、色彩分明、四季有景的森林景观,着力优化生态环境。

 12.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有效供给。合理利用农村森林、田园和农业生产景观、山水资源等生态资源,做足“山、水、田、林、湖”文章,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五)全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

 13.全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扩面提质。以“治脏、治乱、治差、治污”为重点,以环境卫生、乱搭乱建、植被恢复整治和房屋外观改造为主要内容,巩固提升交通主干道沿线环境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全域环境卫生、乱搭乱建整治,做到全域对接、整体覆盖,确保拆得彻底、清得干净、改得美观、管得规范,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品质。2021 年底环境卫生整治和拆违拆临工作实现全域覆盖。有序推动农村绿色殡葬改革,严厉整治违规土葬、乱葬现象,完善农村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把绿色殡葬改革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4.切实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年扫一遍”要求,到 2022 年基本完成不迁并村庄整治任务。按照“干净、整齐、有序、美观”标准,重点打造交通主干道沿线两边、旅游景区、示范园区周边等区域整治,同步推进其它村庄尤其是贫困村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8+4”公共服务功能,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着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留村庄原有风貌,整出乡村味道,建出农村特色,打造一批具有浓郁乡愁、体现田园特色的样板村。

 15.大力抓好美丽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五化”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风景线)、“五精”美丽示范村庄、“五美”美丽示范庭院创建活动,利用 3 年时间,全县创建 2 个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风景线)、15 个美丽示范村庄、3000个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全县沿线成片打造出一批美丽示范标杆,全面展现秀美黎川新貌。

 16.加强传统文化村落建设与保护。健全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推进村庄绿化,促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继续实施传统文化村落保护工程,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文物单位的保护维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未经批准不得对传统村落进行迁并。要坚持“修旧如旧”和“以景养景”的原则,对古村落建筑进行分类维修与保护。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发展“古色、红色、绿色、生态”旅游,为繁荣农村文化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六)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17.科学编制村镇规划。按照实用性原则,开展县域乡村规划编制或修编,实行县域统筹规划,乡镇连片推进,村庄整体实施。重点突出村庄全域布局规划,按照城镇化推进规律与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区分发展型、保留型、自然消亡型和古村落 4 大类,科学做好县域村庄发展布局全域规划。继续抓好重点片区规划,在抓好示范路拓展扩面提升的同时,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规划及整治。重点片区规划要突出生态理念,将片区作为一个整体单元,统筹规划布局好片区内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

 18.强化规划管控。发挥村庄规划引领作用,框定村庄边界,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强化村庄建房管控,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拆旧建新”,依法禁止农户沿县乡以上公路两侧夹道新建住房,严格控制新建房屋体量和建筑风貌,突出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七)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19.完善投融资机制。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公益性特征,本着“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原则,合理确定政府、村集体和农户出资比例。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无害化卫生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护由政府出资;对户改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激发农户参与热情。根据实际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20.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统一管理体制,推进污水处理第三方治理,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出台市场化具体扶持政策,通过特许经营、PPP、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及运营管理。支持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后期管护,保障设施可持续运转。政府参与的新建垃圾、污水处理项目要采取 PPP 模式,将新建项目的建设运营和已建项目的运营维护捆绑打包推向市场,以增量盘活存量。

 21.完善创新运行机制。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明确农民维护人居环境的主体责任,村内公共空间整治坚持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22.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依托中心村及人口密集、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和扶贫移民...

推荐访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人居 实施方案 环境整治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