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2-10-22 14:3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对照,选用50%多·酮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15%白粉捕和12.5%烯唑醇,按不同剂量对小麦白粉病进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①经2次用药后,H组(15%白粉捕800mL/hm2)的病叶率均低于其他组,总防治效果高达92.53%,分别比A、B、C、D、E、F、J、K和L组提高24.08%、21.27%、20.37%、28.01%、27.21%、30.36%、19.28%、18.3%和20.1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比G、I组提高12.06%、12.97%,差异不显著(P>0.05)。②各处理组千粒重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增加,H组最高为47.54g;H组产量分别比A、B、C、D、E、F、G、I、J、K、L和对照组提高了1197kg/hm2、737kg/hm2、623kg/hm2、1275kg/hm2、1429kg/hm2、1286kg/hm2、861kg/hm2、697kg/hm2、764kg/hm2、614kg/hm2、831kg/hm2及2620kg/hm2,增产显著;说明15%白粉捕800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关键词:药物;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91-02

小麦白粉是小麦生产上最常见的3大病害之一,是由禾布氏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分布极为广泛,主要为害小麦的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呈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面上形成一层白粉状霉层,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及穗部,最终引起叶片枯死,成穗率减少,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对白粉病的研究已多年,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有效的杀菌剂,能有效地防治白粉病;但由于受种植环境、气候、品种及菌源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白粉病产生了抗药性,不同地区防治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本试验选用4种杀菌剂,按不同剂量进行喷施,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使用剂量,为进一步防治白粉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50%多·酮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15%白粉捕和12.5%烯唑醇。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分12个处理组,A组使用50%多·酮1.2kg/hm2;B组使用50%多·酮1.5kg/hm2;C组使用50%多·酮1.7kg/hm2;D组使用20%三唑酮450mL/hm2;E组使用20%三唑酮550mL/hm2;F组使用20%三唑酮650mL/hm2;G组使用15%白粉捕600mL/hm2;H组使用15%白粉捕800mL/hm2;I组使用15%白粉捕1000mL/hm2;J组使用12.5%烯唑醇400mL/hm2;K組使用12.5%烯唑醇500mL/hm2;L组使用12.5%烯唑醇600mL/hm2;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组(CK)。每个处理组3次重复,共39个小区,小区面积66.7m2,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管理 本次试验在平利县某块麦田进行,麦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pH值6.3,有机质含量为1.85%。试验期间管理条件各处理组一致,2017年11月上旬播种小麦,播量为170kg/hm2。于3月28日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喷药,间隔7d后再喷药1次,共喷药2次;使用手压喷雾器进行喷雾,在天气晴朗的中午施药,试验前2周内不使用任何杀菌剂。

1.4 药效调查 施药前对每个小区随机抽取2点,每点定25个茎穗,分别调查小麦白粉病的病叶率和病指,喷施药后7d、14d分别调查麦株上部3片叶白粉病发病程度,计算防治效果;收割后每小区随机抽取20穗,调查千粒重、产量和增产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用药前各处理组发病指数均不显著(P>0.05);用药后7d(第1次),15%白粉捕800mL/hm2(H组)防治效果最好,达93.36%,比D、E、F组分别提高了25.01%、21.87%、25.3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比A、B、C、G、I、J、K、L组分别提高了6.01%、5.09%、12.23%、9.13%、12%、17.69%、15%、17.08%,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后14d(第2次),H组病叶率明显下降,总防治效果高达92.53%,比A、B、C、D、E、F、J、K、L组分别提高24.08%、21.27%、20.37%、28.01%、27.21%、30.36%、19.28%、18.3%、20.1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比G、I组分别提高了12.06%、12.97%,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15%白粉捕800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12.5%烯唑醇500mL/hm2和50%多·酮1.7kg/hm2,20%三唑酮650mL/hm2防治效果最差。

2.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千粒重各处理组较对照组(CK)均有显著的增加,H组最高,为47.54g;H组产量比A、B、C、D、E、F、G、I、J、K、L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97kg/hm2、737kg/hm2、623kg/hm2、1275kg/hm2、1429kg/hm2、1286kg/hm2、861kg/hm2、697kg/hm2、764kg/hm2、614kg/hm2、831kg/hm2及2620kg/hm2,增产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小麦白粉病是当前小麦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邵益栋[1]等研究指出,在发病初期施药1次,50%叶菌唑、25%吡唑醚菌脂、75%戊唑百菌清对小麦白粉病的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均有一定效果,15%三唑酮防效一般;王卫红[2]用禾果利等5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发现5种杀菌剂都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以12.5%禾果利、25%奥宁、25%科惠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高达90%、82.5%、79.6%,三唑酮的防治效果最低。本次试验结果表明,15%白粉捕800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12.5%烯唑醇500mL/hm2和50%多·酮1.7kg/hm2,20%三唑酮650mL/hm2防治效果最差;与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使用剂量方面则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小麦产区气候、使用杀菌剂的种类、病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邵益栋,徐丽丹,吴德群,等.江阴市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田间试验补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8,(1):85-86.

[2]王卫红.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65-166.

(责编:汪新国)

推荐访问:白粉 小麦 病防治 药物 效果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