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基层医院管理者高峰论坛胜利召开

时间:2022-10-30 0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4月的昆明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由中国医师协会、云南省卫生厅主办,云南省医师协会协办,《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国行之首届基层医院管理者高峰论坛”在美丽的滇池之畔胜利召开了。

此次论坛的目的旨在加强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评审医院,指导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端正办院定位和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原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原卫生部基妇司司长李长明、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张宗久、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段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医疗保险研究室主任关志强、云南省卫生厅基妇处处长胡守敬、副处长董留华、云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涂鉴森、绍兴市卫生局副局长周惠莲、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鲍勇、《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社长单书健、杭州市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扈峻峰等领导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专家出席了论坛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对基层医院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来自云南省和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100余人参加了论坛,与政府官员、医院管理专家及著名医院院长共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院发展趋势,探讨新时期医院科室管理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最新动向、医院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培育、医疗质量管理发展趋势及难点问题应对策略、现代医院创新经营与服务策略、品牌医院建设与人文医疗服务等议题。

下面我们就从殷大奎、李长明、张宗久等几位专家、官员的报告中一起感受体味这次会议上的内容盛宴。

殷大奎:两会提案与医疗机构发展

殷大奎会长发表了题为“两会提案与医疗机构发展”的报告,就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交的提案中热议的五大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一是如何看待卫生改革进程“成败”的问题;二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剖析;三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四是城市卫生改革应该如何走;五是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思考。

在谈到如何看待卫生改革进程“成败”问题时,殷大奎认为应该客观看待,从一些客观指标来衡量,如建国初期国民健康指标与当前国民健康指标的比较、建国初期人均期望寿命值与改革开放以来人均期望寿命值的比较等,而不应仅凭现存的问题来判断医疗卫生改革的成败。他说:“如果说中国的卫生改革不成功,那么让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的卫生改革状况。其他国家已经探索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我们只有短短的十年,而且卫生改革绝对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问题的。”

在剖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时,殷大奎认为主要有五大方面的因素:一是政府投入的问题;二是资源调配的问题;三是社会保障的问题;四是农村医疗严重落后;五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缓。其中政府投入不足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我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占GDP不到3%而且逐年下降,“七五”期间为2.53%,“八五”期间为2.37%,“九五”期间为1.98%,而“十五”期间则下降到了1.66%,甚至低于非洲一些不发达国家的4.4%。而全球的平均水平在5.6%以上。政府投入占卫生事业总投入的比例更是颠倒,当前我国政府向卫生事业的投入仅占总投入17%,而另外的83%则由社会和个人承担。而在国外的发达国家这两个比例分别是73%和27%;发展中国家分别为57.2%和42.8%。由此可见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其次是资源调配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卫生公平性评比中我国位列全部191个国家的188位,倒数第四。现在有80%的卫生资源被不到20%的人群占有,公平性极低,卫生资源分配极不平衡。

第三大问题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突然形成的。最主要还是医疗卫生体制的问题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使老百姓把矛头指向了医生;当然部分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医疗卫生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着阴暗面,但这不是主流,医生仍然是人民健康的长城。如何维护这道长城,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次要利用舆论和媒体的正确导向,让媒体为医患关系造就一个和谐的环境;再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如现行《执业医师法》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改进;最后要加强医生队伍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国医师协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最近提出来的《新世纪医师执业宣言》等。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城市卫生改革如何走,这也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最热烈的问题。

殷大奎指出,要弄清城市卫生改革的方向,必须先理清十大关系,即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公立和民营的关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关系、人和法的关系等等。

最后是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思考问题,殷大奎认为应该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全社会要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目前的社区医疗还属于一个贯彻行政指令的部门,不是自愿的。社区是机器的细胞,细胞不搞好机器就没有办法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社区卫生工作非常重视。我到全国各地去宣讲,感觉老百姓对社区相当欢迎,社区的发展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社区医疗六位一体(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最关键是先把医疗搞好。第二,政府要增加投入。新农合进行之所以较快也和政府加大投入分不开。第三,加强社区医疗人才的培养,资源要充分调整和利用。大医院的人才必须要支援社区,要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包括民营机构的人才。第四,要加强中医药和传统医药进社区。云南中医药资源丰富,在这方面非常有优势,也是社区百姓所需要的。第五,加强预防保健和宣传教育。这是社区医疗的重要工作。如果从源头、从预防做起,将会为国家节省大量财富。第六,积极地创造利用好社会资源。

李长明:卫生公平与社区卫生服务

原卫生部基妇司司长李长明从社会发展目标与卫生公平、卫生公平的底线、政府要根据科学执政理念和卫生事业的特有规律指导卫生改革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反思四个方面阐述了“卫生公平与社区卫生服

务”的关系。

关于社会发展目标与卫生公平的问题,李长明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经历了几个阶段的飞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人的发展依赖于教育与卫生的发展,有如两个轮子,教育提升知识、技术、能力,而卫生则保障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统一;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们对于教育与卫生的基本、公平享有又是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石。报告提到,国民健康素质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劳动者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智力、科研创造能力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世界银行统计,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中,约8%~10%来自于人的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样,哈佛大学有数据显示,亚洲经济的奇迹,约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民健康的改善。所以说,社会发展与卫生公平和健康事业休戚相关。

那么卫生公平的底线是什么?卫生公平的底线就是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李长明指出,衡量卫生事业的贡献,不仅仅看它治了多少疑难病,创造了多少医疗奇迹,更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它为多少人提供了平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卫生效绩的根本标准。记住这一点对发展中的、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尤为重要。所以应该确立初级卫生保健是中国卫生公平的底线,触及卫生保健的内容与标准是随着经济基础发展而变化的。

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初级保健的基础载体。初级保健要素与中央十部委《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所提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实质是一致的。

推进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底线的卫生公平与建设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手段。其根本着眼点是改革现有的卫生体系,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人民的健康。

第三方面问题是政府要根据科学执政理念和卫生事业的特有规律指导卫生改革政策。一是根据科学的执政理念,改革政府投入政策。要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市场化趋势对卫生改革带来的负面作用,不能以甩包袱、减轻财政负担作为衡量社会事业改革成功与否的尺度。要认真考虑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二是要抓小而适当放大,决不能抓大放小。抓小:着力解决城乡卫生资源短缺失衡的矛盾,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适当放大:城市医院除保证基本卫生需求外,可以让位或部分让位于市场。三是要有长远改革规划,要统筹合作,可持续发展。

最后,李长明的报告从4个方面反思了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尚在初级阶段:起步晚,服务素质起点不一,社保支持力度难以与“守门人”制度相比;脱胎于医院,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服务模式的改造刚刚启动;人才制约瓶颈严重。

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尚未脱离以医疗为主体,公共卫生工作尚未真正进入社区。克服公卫与医疗分割,向复合服务转向,逐步融合,从思路、体制、工作机制上分歧与困难还很多。

三、受体制的影响,城乡社区卫生统筹发展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各行各路。

四、“如何发动居民参与,如何与社区自治建设同步,如何服务流动人口”等问题尚缺乏相应政策思考与行动。

张宗久;医院管理与评价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说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深切关注的问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是卫生系统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的重大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①加快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网、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医疗救助制度;②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调整资源、培养人才;首诊试点、社保覆盖、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小病不出社区;⑧深化改革:整顿医药流通、规范行为、医德医风、控制医药费用;发展中医药;重大疾病控制。

张宗久的报告主要就如何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医院评价,从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等问题的阐述,提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意见和建议。

张宗久指出,为了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和评价,卫生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医院评价指南》。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目标是为了:①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⑧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④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⑤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⑥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

医院管理年活动自2005年开展以来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在管理和督导中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依法管理、依法执业、规范行为问题;高新技术、硬件建设,与基础质量、内涵建设的关系问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隐患问题;执行诊疗技术规范问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问题;急救绿色通道、应急能力问题;医院感染、无菌观念、自我防护问题;临床检验质控制度问题;方便患者措施、科室布局、就诊流程、院内标识问题;患者知情告知、医患沟通问题;规范财务管理、合理收费问题;行风建设措施、医院管控措问题等等。

张宗久介绍说,今年要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把管理的成果落实到维护群众利益,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上;加大医院院长的职责,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落实有效减轻群众负担的具体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同时要加强规范医德医风:①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②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③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④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⑤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⑥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关系。⑦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落到实处,并作为医院评价的指标。

关志强、鲍勇等专家分别就“从疾病保障到健康保障——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和策略”、“社区卫生服务深层次发展战略和战术探讨”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关注;周惠莲、扈峻峰、和立、杨赣英等几位专家也分别介绍了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基层医院管理层面的经验和思想。4月15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国行之首届基层医院管理者高峰论坛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落下帷幕。论坛虽然结束了,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和基层医院管理的讨论却还在继续着,我们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这个讨论中来,为社区卫生服务和基层医院的发展献计献策。

推荐访问:管理者 高峰论坛 基层 胜利 医院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