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

时间:2022-10-31 11: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能帮助人们形成思维方式方法,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哲学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思想行为的总开关。教育改革哲学观是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应用,是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是指导人们进行教育改革的思想行动指南。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对教育改革起正确的指导作用,搞好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就是在教育改革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分析解决教育改革问题。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教育改革问题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才能正确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改革。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审视中外教育史,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外教育史是一部适应社会时代变化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教育发展史,是一部适应社会时代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史,是一部适应社会时代变化发展而不断变革的教育改革史。社会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从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的教育发展到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教育再发展到以人格本位为核心的教育,现在发展到以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是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改革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必将促使教育逐步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教育时代,如在线教育、智能教育时代。网络化智能化教育必然促进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网络化智能化教育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如何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坚持科学思维方式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机器与人的关系等问题,帮助我们克服在教育改革认识上的错误倾向,才能保证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中外教育史表明,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教育传统不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上有很大区别,我们要客观地辩证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才能正确地认识中西方教育,把握中西方教育的利弊,科学地进行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为主流的教育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一言堂”的“满堂讲”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教育的传统重基础,中国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中国传统教育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传授—接受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学生缺乏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缺乏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学习缺乏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学生对信息的筛选鉴别获取加工处理的能力难以培养,无法更好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中国的教育改革要在重学习基础的基础上注重抓创新能力的培养。

西方的教育传统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流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自主—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给一个题目,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提出一个概念,让学生层层深入地不断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出问题结论。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西方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的创造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使教学过程具有突发性而不易调控,往往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不利于学生扎实学习基础。西方的教育改革要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注重抓学习基础。

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都面临着为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而进行教育改革的问题。美国教育重视鼓励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挖掘。但是,美国教育也有自己的问题。美国教育存在制度性不平等、过于迷信学生个性自由、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等问题。美国的大学招生将学习成绩与课外活动、领导能力、运动文艺和其他才艺、志愿者经历等各种因素放在一起考虑,决定是否录取一个学生,强调对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演化成基础教育对“全面出成绩”的追求,形成了美国版的“应试教育”。在高考比拼“全面”“完美”的激烈竞争中,使很多成长中的孩子如履薄冰,处于持续的高度紧张之中。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和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近些年美国教育界针对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行教育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成为争执激烈的焦点问题。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美国的教育改革者们也在烦恼着。

英国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小学往往根据班级学生能力分组,每个小组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2016年英国决定在全英8000所小学,占到英国小学总数的一半,推广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英国教育部介绍,按照这项决定的要求,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进行计算练习,孩子们必须先通过不断重复来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学习其他新的内容,再进行计算练习。过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被取代,中式教学法将成为一半英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日常。中式教学主要目标是把知识点教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中式教学倾向于死记硬背,学生动手能力差。一位在英国支教的中国教师表示,将来自己回到学校教书时,可能会在两种方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尽管英国此番决定引进中式教学法,但并不意味着中式教学法战胜了英式教学法。英国引进中式教学法,只是作为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而非彻底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增加英国教学的多样性,以获得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日本教育从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是“填鸭式”的。在当时的日本,学生首先考虑如何提高考试技巧,考上名牌大学,并将进入一流企业就职作为成功标准,使学生的日常生活变成考试生活,性格扭曲、患精神疾病的学生数量增多。自2000年前后日本实施“宽松教育”,试图通过强制减少学习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新思维的机会。实施“宽松教育”后,日本常用来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估和国际数学与科学评估两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排名明显下降。最终在2010年初,日本重新审视“宽松教育”,增加中小学上课时间,并于2011年開始,正式实施“脱宽松教育”计划。强度过大的教育模式显然不是日本乃至国际社会想走的老路,而如何在教育“宽松”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不造成教育差别化等新问题,对此的探索仍然在路上。

中国教育有自己的教育传统和优势,但是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着不足,存在着课程陈旧的问题。二十世纪**十年代以来,中国兴起了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的浪潮。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家们依据西方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许多体现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新教学模式。一些教育改革家积极组织推广新教学模式,一些教育改革家甚至亲身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但是,由于这些新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生成性,不太具有可操作性,加之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和高考改革相对教学改革滞后性的影响,因此大都很难加以全面推广,这些教学改革往往是虎头蛇尾,最后大多重归传统教学的老路。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如何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适应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实,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改革中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通过对上述世界主要国家新世纪前后教育改革的回顾考察,我们看到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教育改革中的问题首先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客观条件因素制约形成的,但是任何教育改革中的问题都要通过人的努力去解决,都受人的主观条件因素的影响。从人的主观条件因素影响看,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教育改革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上存在着主观化理想化片面化极端化的错误教育改革哲学观问题,影响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客观辩证性决定人们主观思维的唯物辩证性,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在教育改革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克服人们在教育改革哲学观上存在的主观化理想化片面化极端化的问题,科学认识教育改革,把握教育改革规律,有效推进教育改革,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下列教育改革中客观存在的一系列辨证关系问题: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的关系问题。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教育发展目的的追求,体现在教育理论教育理念中。教育现实是教育面临的客观实际状况。教育理想源于教育现实、高于教育现实,教育理想可以转化为教育现实,教育理想的实现要靠人们的艰苦奋斗。俗话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尊重人的生命与自由是教育理想的价值诉求,倡导教育对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人的尊严的尊重,洋溢着的人性之美,令人心驰神往。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却是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社会中不同阶层家庭经济和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差别,高考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社会劳动力市场高强度的竞争状态等等的教育现实。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在关注尊重人生命与自由的教育理想价值诉求的同时,更需立足于社会现实,区别当时当地教育的不同情况,给予当时当地的教育以科学的定位。既要防止忽视教育理想把教育现实化进行现实化的教育改革,又要防止脱离教育现实把教育理想化进行理想化的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重视教育现实忽视教育理想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重视教育理想忽视教育现实的错误做法,坚持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相结合,做到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相统一,要胸怀教育理想,尊重教育现实,通过艰苦奋斗,实现教育理想。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教育实践决定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经过教育实践检验,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完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可以预见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势,指引教育实践的行动方向,引导教育实践的方式进程。我们既要尊重教育实践又要重视教育理论,坚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做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教育理论是抽象的,教育实践是具体的,教育理论要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改革中,要把教育理论与不同国情、校情、学情、教情下的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具体地统一。教育理论是在教育实践发展中产生的,必然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同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也必然会有历史的局限性,需要经过教育实践的检验,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着教师掌握的教育理论或不能完全准确反映教育实践或落后教育实践或超越教育实践的问题。因此,必须结合发展的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进行历史地分析,要通过教育实践检验发展完善教育理论,做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历史地统一。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重视教育实践轻视教育理论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重视教育理论轻视教育实践的错误做法,坚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做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防止照抄照搬式的教育改革。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教育继承和教育创新的关系问题。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但是不是对传统教育的抛弃,而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是批判基础上的继承,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必须坚持教育继承和教育创新的辩证统一。认为只有教育继承没有教育创新,认为教育就是原封不动的完全照搬老经验,对新事物新观念新办法不愿接受或尝试是错误的。认为只有教育创新没有教育继承,认为以前的经验和传统已经完全过时,所以不用继承了同样是错误的。在教育改革中我们应立足于教育继承,着力于教育创新,对传统教育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被后人所认可的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要加以坚持;同时增添传统教育中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把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重视教育继承忽视教育创新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重视教育创新忽视或否定教育继承的错误做法,坚持教育继承和教育创新相结合,做到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统一。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關系问题。传统教育是适应过去的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和社会生活方式等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制度体系,强调知识理解掌握的重要性,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接受式学习,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能动性。现代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和社会生活方式等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制度体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多样性,重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是由传统教育发展而来的,现代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把传统教育中合理的东西予以保留并加以创新转化,在继承的同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现代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地方,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对现代教育加以发展和完善。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存在着过于强调欧美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而完全否定自身传统教育经验的问题。在欧美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坚持现代教育而完全否定传统教育的现象。现在欧美西方国家的教育界也开始强调抓基础,正在向中国学习,如规范课程、强化考试、严格评价等,在学习中国传统教育的经验。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坚持传统教育否定现代教育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坚持现代教育否定传统教育的错误做法,坚持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辩证统一,做到在继承中创新传统教育,在创新中发展现代教育。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教学共性和教学个性的关系问题。任何学校的教学改革都要体现教学改革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学校教学的具体特点。教学改革的一般要求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学的具体特点就是学校的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学生状况、学段特点、学科特点等都不相同。学校的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学生状况等各不相同,不同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学校的学段不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也不相同,高中的教学改革不同于初中的教学改革,初中的教学改革不同于小学的教学改革。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学改革要体现不同学科教学的具体特色。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重视教学个性忽视教学共性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重視教学共性忽视教学个性的错误做法,坚持教学共性和教学个性的辩证统一,做到把教学改革的一般要求和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学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改革。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问题。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教与学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获取者,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积极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学相长。在教与学的矛盾中一般地讲,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学比教师教更重要。但是,教与学的矛盾双方的地位在一定教学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会的,但是学生也有学不会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要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但是学生也是有思维能力的,也是可以通过借助教师的逻辑思维分析进行学习的。因此,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以学生学为中心和以教师教为中心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学生能学会的条件下,要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学不会的条件下,就要以教师教为中心。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否定“以学生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否定“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做法;懂得在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坚持做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辩证统一。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关系问题。任何教学包括教学改革教学都应该是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辨证统一。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而教学首先是预设的结果。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设想与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诸多方面的设计。网络在线教育也要有教学设计。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个体与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因此教学生成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学生成是课堂教学进行中产生的动态生长活动。通过课堂的动态教学生成,促使教师在教学预设的实施中关注变化的学生,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教学预设是教学生成的基础,教学生成是教学预设的提高,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体。教学预设要能促进教学生成,教学生成离不开周密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因教学预设更充分更饱满更有实效,因教学生成而更生动丰富更富有活力。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强调教学预设忽视教学生成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强调教学生成忽视教学预设的错误做法,坚持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相结合,做到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辩证统一,在教学预设中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教学生成中提高教学预设的效果。

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关系问题。教学过程是教学要达到教学目的获得所需教学结论必须经历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结果是经历教学活动体验后获得达到教学目的所需的教学结论。掌握教学结论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必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教学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没有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就难以获得教学结论,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教学结论。当然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无所获,但是这却是学生学习生存生长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智慧和能力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不经历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既要克服重教学结论轻教学过程的错误做法,又要克服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论的错误做法,坚持做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论的辩证统一,既要重教学结论,更要重教学过程。

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哲学,教育改革哲学观是教育改革的根和魂。在教育改革中只有坚持科学教育改革哲学观,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克服人们在教育改革哲学观上存在的主观化理想化片面化极端化的问题,才能客观地辩证地科学认识处理教育改革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教育改革问题,才能科学地认识教育改革,准确地把握教育改革规律,正确地把握教育改革方向,具体灵活地实施教育改革,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改革。

(作者单位:辽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坚持科学 哲学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