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时间:2022-11-01 0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t׽人物。在70年的历史现实中,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家国天下”意识和创造豪情,自觉呼应时代的召唤,肩负起实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责任,为我们留下了关于社会伦理、企业治理、制度创新、劳动价值的精彩案卷。

顶天立地(1949-1952)

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工业百废待兴。此时工人阶级站出来,以主人翁的姿态挑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担子,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国有

沈阳第三机器厂车工

新纪录运动的创造者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赵国有以国家主人的崭新身份,回到了第三机器厂的车工岗位。检修设备、恢复生产、支援前线……赵国有热情高昂,誓要大干一场。

1949年4月,厂里开始试制仿日6尺、8尺皮带车床,赵国有承担了皮带车床的“塔轮”加工任务。这时工友张尚举向赵国有发起挑战,提出要打破伪满时期的工时纪录。赵国有应战的同时,还向其他工友提出挑战。一时间,工人之间的挑战和应战书贴满厂区,全厂掀起了竞赛热潮。

赵国有把铺盖卷搬到厂里,不分白天黑夜,把加工一个塔轮的时间缩短为3个小时。可还没高兴几天,兄弟厂就传来了打破纪录的消息。赵国有没有气馁,反而信心和干劲越来越大。他进一步改进工具,仅用50分钟就车完一个塔轮。这个新纪录在全厂引起了轰动,也更加刺激了技术能手,工友之间就这样你追我赶地掀起了创造生产新纪录的高潮。

不久,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总工会总结推广了沈阳的经验,联合发出开展创造新纪录运动的决定。《人民日报》以“燎原的火焰——创新纪录运动的烈火是怎样点燃起来的”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此后,创造新纪录运动在东北大地蓬勃展开,并迅速推向全国,在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马恒昌

沈阳第五机器厂车工

工业企业班组建设开拓者

沈阳解放后,马恒昌进入沈阳第五机器厂,因为有25年的车工经验,他被工友们推举为车工一组组长。

马恒昌带领车工一组建立了“技术研究会”“检查头一个活儿”“三人技术互助组”,改进了10多种工具,建立了产品质量保障制度。

马恒昌的贡献不止于技术革新。由他带领的“马恒昌小组”在全国首先提出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做企业主人”的理念,第一个试行班组民主管理分工,第一个组织工人技术研究会倡导班组技术革新,第一个倡议开展全国劳动竞赛,第一个制定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开创了中国工业企业班组建设的先河。

1950年9月,马恒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马恒昌小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组——“生产战线上的模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马恒昌代表小组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党中央和政务院举行的盛大国庆招待会上,他代表劳模向毛**敬酒,毛**像见了老朋友,连说:“马恒昌,我知道的,我知道你。”马恒昌激动地说:“我代表工人阶级向您敬酒,为您的健康干杯!”毛**也举杯示意,声音洪亮地回答道:“为了工人阶级幸福干杯!”

孟泰

鞍钢炼铁厂配管组组长

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1949年6月27日,一个铭刻在新中国钢铁史上的日子——鞍钢2号高炉流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看着从出铁口奔腾而出的金色铁流,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就在4个多月前,鞍山获得解放。二战期间曾遭受3次飞机轰炸的鞍钢,设备破败不堪,生产全面瘫痪。一名日本冶炼专家预测“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

孟泰不信这个邪,“咱们要炼出铁来给他们看看!”

当时,配件和材料奇缺,又无处购买。孟泰带领着工人从战争的废墟上艰苦起步,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下来,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材料、上万个零备件。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修复2号高炉所需要的材料,几乎全部来自这里,没花国家一分钱。

1949年7月9日,在孟泰的带动下,鞍钢正式开工生产。从废墟到恢复生产,鞍钢人只用了不到16个月的时间,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显得尤为珍贵。他8次受到毛**的接见,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焦百顺

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铸造车间大型工段工长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铸造者

国徽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国徽设计方案确定后,由于时间紧迫,开国大典时,只能用木制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木制国徽风吹日晒容易变形开裂,必须制造出金属国徽来替换。鉴于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拥有一定的铸造技术,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把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交给了该厂,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被推举担此重任。

机器一厂在铸造技术上虽说有名,但生产条件却是很艰难的。不仅设备简陋、工具落后,技术上也存在很多难题,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型主要凭经验手工操作,要完成国徽这样高精度的铸件,工艺难度相当大。

在铸造国徽的日子里,焦百顺和工人们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困了就在厂房里和衣而睡,饿了拿着窝窝头就着咸菜吃。 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

推荐访问:人物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