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虫“吃”出好水质

时间:2022-11-01 18: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水体清澈见底,水草悠悠丛生,睡莲点点飘香,鱼儿潜游、蜻蜓翩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场景。清澈见底的水体中,倒映着沿岸小桥、亭台,湖边绿树成荫、繁花锦簇,远处林立的高楼大厦与一湖绿色交相辉映,彰顯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地处广州市黄埔区的创业公园,午后的阳光下,一派静谧安详。

“没有修复以前,湖水就是一锅‘浑汤’,没有多少游客。”负责创业公园修复工作的广州市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和水”)总经理吴劲华说,太和水运用“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通过采用“食藻虫+沉水植物+水生动物”为主体的纯生态解决方案,构建了以“水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为形式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水生态系统,使得湖水自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几个月时间就让水体变清,生态得到修复,今年2月樱花盛开的季节,这里游人如织。平日里,附近群众经常过来散步,修复后的创业公园俨然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利用食藻虫构建稳定生态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水同时也是有生命的个体。“自然界中的水,不是单纯的H2O,它是与其他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其他访客(昆虫、鸟类)以及我们不易察觉的水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生命体’。”当水体中藻类或者其他污染物过多,剥夺了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失去生态平衡的水体就会失去生机,进而导致发黑发臭。

“我们研发的这套水生态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控源减污、基础生境改善、生态修复和重建、优化群落结构,在改善城市水体水质的同时营建清水景观。”吴劲华表示,该技术利用食藻虫、沉水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食藻虫技术是这套修复系统的一个核心。”吴劲华介绍,食藻虫是一种经驯化改良的可控蓝藻的大型枝角浮游动物。“这种物质取自自然界,不存在外来物质入侵风险。而且经过人工驯化,净化能力比原生态的要提高很多。”食藻虫可以吞食数十倍于自身体积的藻类和有机颗粒,能够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而且食藻虫携带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显著提高沉水植物在种植初期的成活率,促进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食藻虫本身还是鱼类最好的天然饵料,其把水体中的藻类、有机颗粒等转化为动物蛋白,同时又被鱼、虾等摄食,可以快速形成良性生态链,促进修复系统的稳定。

“修复之初,我们一般会在水体中洒入食藻虫,对污染物进行削减。”吴劲华表示,采用食藻虫技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大大减少水体治理时的清淤工程量,甚至无需进行清淤的环节。

投放食藻虫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构建水中的生态系统。“我们种植的水生植物,都是经过我们公司培育改良的耐寒型、耐污型、耐盐型、耐温型、四季常绿型等沉水植物种类,适用于我国各种水体和气候。”太和水工程师李景煜提到,水中植物种类多样化,“这些水草不开花、不结籽,四季常绿,水下生存能力极强。不同的季节水草的优势种群也不尽相同,但都能发挥沉水治污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能力是陆生植物的5~14倍,高效吸收、转化氮磷等水中污染物。”

李景煜还告诉记者,生态链的构建过程中,对鱼虾螺贝的投入也很有讲究,“尤其是鱼类,以景观鱼和肉食性鱼类为主。景观鱼是为了提高景观功能,肉食性鱼类则是控制野杂鱼,防止其危害水草,让生态系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未来湖水进一步改善后,还可以进行生态养殖。”

“这套技术是纯生态技术,不使用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吴劲华提到:“更加难得的是,该技术具有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黄埔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采用该项技术,施工期短,施工过程影响小,特别是后续维护简单,大大节约了成本,且治理成效稳定,具有比较好的推广价值。

水清岸绿环境大变样

荔湾湖,地处广州荔湾老城区,由于水体交换不够,周边食肆林立,水体一度恶化。“虽然有珠江西航道补水,但是西航道水质不佳,位于黄沙附近监测点的珠江水质为劣V类。”业内人士表示:“珠江水引入荔湾湖后,不用一个星期肯定发黑变臭,因为湖泊水是静止的,加上自然沉降的污染,水质更差。”

不过,自去年以来,不少市民惊喜的发现,湖水不像原来那样浑浊,而且完全不会闻到腥臭味。湖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能见度很高;低头就能看到水底长着形态各异的水草,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有小鱼、大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正在湖边休息的陈伯还告诉记者:“以前湖水太臭大家都不愿意来,现在水变清了,连蚊子都少了,来公园锻炼心情都靓了,人气比以前旺多了。”

在广州市黄埔区坑田村,村中两口鱼塘水体清澈,一眼就可以看到底,水中长满绿色的水草,小鱼、福寿螺等零星散布期间,老人在鱼塘边锻炼,小孩子则欢快的嬉戏。“以前各家各户的污水都排到塘里,塘水又黑又臭,蚊蝇滋生,大家都绕着走,去年搞这个工程后,水也清了,环境好了,真是民生工程啊!”在鱼塘边锻炼的大妈说,鱼塘水体修复工程见效明显。

“截污之后,通过投放食藻虫,加上沉水植物的种植,鱼虾螺贝、浮游生物等的合理搭配,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生态链,水质在两到三个月内就能够出现明显的改善。”吴劲华表示,食藻虫修复时间快,而且效果稳定,“修复好的水体,水体透明度能够常年保持在1.5米或以上,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氨氮,总磷,总氮等)达到或优于地表三类水及景观A类水标准,水底植物覆盖率达60%或以上,四季常绿,终年无需换水,无需采用机械设备,不耗电,不需要水域以外的占地,关键是恢复了水体自净能力。”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广州晓港公园、佛山梁园、南宁清秀山公园、上海闻道园、成都塔子山公园、昆明西华公园等,基本都是属于封闭或半封闭水系,水体处于五类或劣五类,通过采用太和水生态修复技术后,大大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水中主要污染物都得到大幅度削减,修复后水体清澈见底,并且至今都运行了一年以上,效果稳定。

万科成都五龙山公园景观湖、花样年·桂林麓湖国际社区、恒大启东上海威尼斯水城展示区等商业景观水项目,通过太和水进行水生态修复,让原先富营养化的水体得到明显改善,构建了层次丰富的水下景观,创建了清新健康的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亲水、戏水的平台。此外,上海段浦河、湖南长沙圭塘河、广西来宾市桂中水城市政渠等,开展修复之后,水清岸绿,原先的臭河涌变成了城市新景观,百姓赞不绝口。

低成本投入高效益回报

“修复成本主要看工程的难度,如果是工程简单的,一平方大约是150元左右,如果是污染程度较高,需要复杂的辅助设施的,根据实际情况价格会高一些。”吴劲华表示,技术的经济优势表现在维护成本低,“水生态构建后,依靠系统自身形成的净化体系,即可实现净化水质、提升景观的目标,偶尔打捞垃圾、对生态种群做些优化,基本没有其他的维护成本。”

构建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使得水体水质长远性保持良好状态,并且终年不需换水或人工特意调水,夏季通过雨水补给,冬季只需向湖体中添加日常绿化消耗、蒸发流失水量相等的灰水,即可全年实现景观水体的整体水位保持,而无需进行自来水换水,大量节约人工湖的补水成本。

完善的生态系统还能够实现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水中富营养物质经食物链转化后可产生生物资源,如各类有机鱼、虾、螺、贝动物蛋白和水草等植物蛋白等,通過适当捕捞可获得一定量的经济产出。

“如今,环境成为稀缺资源,水生态修复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更加可观”。吴劲华提到,构建水生态系统,提高水系景观,改善区域综合环境质量,使得周围氛围焕然一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发展商与投资者,促进项目水体周边商业繁荣及经济发展。

万科成都五龙山公园,太和水于2011年及2013年先后对点睛湖和龙山湖进行水生态治理,施工后优美的水域景观提升了整体环境质量,不仅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也成为五龙山房产楼盘营销热点。上海段浦河,以往水体黑臭肮脏,路过河畔,百姓避之不及,附近居平日里都不愿意开窗。水生态修复以后,附近居民每日到河畔散步、垂钓、锻炼,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北京圆明园,以往由于补水水质比较差,高温季节容易产生藻华,景观效果缺失,修复以后,水体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具备高效自净能力,园内景观效益乃至社会效益,都得到大大提升。

推荐访问:水质 食藻虫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