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6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3篇)【完整版】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篇一

知识目标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义;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营养繁殖的具体技术,而是把营养繁殖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扦插时为什么要选择健壮的枝条?这可以联系有机物的贮藏。

关于扦插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壮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条,将枝条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温暖向阳的条件下,不久就在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课时可以展示长有不定根的枝条。

关于嫁接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对红梅、碧桃、菊花等进行嫁接,上课时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体。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本章还安排了一节实习。为了便于上好实习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进行操作练习。

关于组织培养,最好在课前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组织培养具有多项用途,千万不能让学生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组织培养只是一项用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先进技术。

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篇二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

教师演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学生边看边做此实验,仔细观察根据现象可知: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说明生物体内某些酶只能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的物质,而不能催化所有物质。如二肽酶能水解任意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提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呢?

探究二: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动的影响

1、实验分组和实验材料的选择

将学生分组,两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另两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酶材料进行选择。向学生展示α—淀粉酶(工业用酶,适宜温度60℃),还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提问:肝脏研磨液里主要包含那种酶?

问:如果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合适不合适?

教师补充:如果我们在实验中设置高温条件,温度不仅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会对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产生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不够严密。建议用α—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指出:控制好变量对于设计一个严谨的、可行性强的实验来说尤为重要。在大屏幕上列出思考问题:

(1)你所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反映因变量的指标是?如何对其指标进行检测?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

2、实验方案设计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将方案展示如下:

温度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⑶将1号和4号试管放入0℃冰水浴中,2号和5号试管放入60℃水浴中,3号和6号试管放入100℃沸水浴中,均保温5分钟。

⑷分别将置于相同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0℃、60℃、100℃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5分钟。

⑸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

ph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肝脏研磨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h2o2溶液。

⑶向1号和4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naoh溶液,向2号和5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蒸馏水,向3号和6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盐酸溶液,静置2分钟。

⑷分别将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试管中的溶液混合,震荡,观察混合后的三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和气泡生成量的多少,记录。

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原因。如:

①试剂量取、混合等实验步骤操作是否规范;

②在先后取不同试剂时,量筒有无清洗干净;

③在酶与底物混合后,有无在与混合前相同的条件下给予充分的反应时间。等等。

4、得出结论

每种酶都有发挥自己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当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酶的活性都会下降,且高温可以使酶永久失活,ph过酸或者是过碱,酶的活性也都会下降。

5、拓展延伸:如果给一个未知的酶,如何测定它发挥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一、酶的专一性

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这节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笔者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探究实验,一个是实验录像的观察,另一个是利用课件模拟酶的专一性实验,第三个是实际的实验探究。第二、第三个实验是在学生已掌握的实验一的方法后,在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中开展的。目的是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酶的专一性和酶所需的作用条件实验的设计比较灵活,需要和物质鉴定实验相结合,难度较大,宜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另外,由于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对于酶的催化作用的原理不宜探究过深。

3、新课标的理念,在于突出发现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通过重现和虚拟手段模拟生命现象,是生物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本节课中,通过虚拟实验操作模拟酶的专一性实验验证过程,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篇三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章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文章感染力。

(3)理解文章写作顺序的特点和利用对比方法突出中心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1、情景引导法。

2、提问法。

3、设置环节法。

1、收集资料法。让学生收集关于作品和作者的资料,对于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情景设置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乐园,和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

3、阅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

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合作探究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重点部分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形成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第一部分: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游乐园,最喜爱的游乐园是哪里呢?在游乐园里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呢?

今天我给大家再介绍一个游乐园,不过这个游乐园和我们往常看到的游乐园不一样,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游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部分:介绍作者,走近鲁迅

在课前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鲁迅的资料,为这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上课前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说说自己眼中的鲁迅。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照片,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作者。

第三部分:听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一遍课文,给生字注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听录音,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3、课题,从···到···可知课文按这个顺序写,思考这个“从??到??”的介词结构表示了什么?它与全文在结构上的关系是什么?

4、讨论分段结果: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
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第四部分: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从“乐园”两字入手,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作者会把这里成为乐园,这个乐园里有些什么。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2、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的观点,全班讨论归纳这部分的内容,写了三方面对百草园内动物、静物的描写,美女蛇的故事和赤练蛇的传说,“捕鸟”片段。

3、对于动植物的描写,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些句子,说理由。

4、给学生看教室制作的ppt配乐,让学生说说教师制作的符不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5、找出两个句式,说说有什么效果。增加自己想象的百草园的景物仿写句子。

6、说说这部分描写景物的顺序从植物到动物,从下到上,由静到动,有视觉,有听觉,有味觉,有触觉,也可以说是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7、请一位同学阅读“美女蛇”部分,其他同学思考写了充满乐趣得大自然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这部分。并得出结论为百草园蒙上神秘色彩,令小鲁迅又害怕又向往,符合儿童的心理。

8、请学生默读一遍“捕鸟”的部分,然后请几组同座上台表演。一人朗读,一人表演,做一下评比,看看哪组最优秀。

9、请表演的最好的那组同学说说,哪些词让自己的表演生动,并说说自己怎么体会作者此时的感受。

10、请学生圈出七个动词,说说这几个动词使用的好处。并仿写一段,用3-5个动词。

11、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几个词来概括你眼中的百草园。概括为色美音美状美味美。找找这部分的修辞方法。

第五部分:过渡段分析

1、默读过渡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

第六部分: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请几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说了那几件事。有疑问而老师拒答、学习内容深涩难懂、只能偷偷去后园玩,在老师读书投入时才能偷偷在下面画画。

2、四人小组讨论,通过这部分内容,你能得出一个怎么样的老师,又得出一位怎么样的小鲁迅。

3、全班讨论,为什么鲁迅把这两部分的内容写在一起,有什么用意。

第六部分:写作特点分析

1、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的特别好,为什么。

2、把学生说的部分总结归纳,针对这几部分分析写作特点。

第七部分:延伸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讲的是什么,对于私塾这部分是批判还是甜美回忆。

这篇课文写的是童年的回忆,对于同样是步入初中的孩子们来说应该是能引起共鸣的。所以通过对自己乐园的回忆导入课文,引起学生兴趣。重点部分百草园通过让学生自己钩钩画画、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表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达到教学的只适合能力目标,还对情感目标的完成有一定效果。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在体味文章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成长,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目标 生物 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3篇) 2022年生物教学计划工作目标(三篇) 2022年生物教学计划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