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教育梦,奋斗新征程,-,副本

时间:2022-07-02 18: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教育梦,奋斗新征程,-,副本,供大家参考。

百年教育梦,奋斗新征程,-,副本

 

 百年教育路,奋斗新征程

 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老师随时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排忧解难;德智体美劳样样不落,多媒体网络教育花样百出,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最优质的教育环境,不遗余力地将教育普及到全国各地。而回首过去,你可曾想到,先辈们是如何一步步将教育事业发展到如今? 一、 范源濂 :实践并行,教育救国 戊戌变法失败后,一位年轻人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他有感于日本因推行教育制度而臻于强大,痛惜于中国暮气沉沉日渐衰落。于是,他坚定信念,决心教育救国。

 这位年轻人就是范源濂。他幼时接受传统教育,谨行儒家礼仪;少年时为时风所动,投考时务学堂,成为梁启超的得意弟子;之后,他赴东洋留学,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

 范源濂从事教育行业的主要目的与当时许多有志之士一样,都是为了教育救国。他曾对蔡锷等人表示,起义“不是根本之计”“要救中国,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普及现代教育,非先以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教育国民不可,如果我同胞都具有现代文明素养,懂得爱国,知道怎样爱国,知道怎样维护和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利,以监督政府,推动社会进步,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不愁不富强了”。所以,他提出的教育主张、制定的教育政策都以救国为最终目的。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范源濂主张大力发展实业教育。针对当时国内学人不屑学习工业技术的现象,

 他提出“使人人有独立自营之能力”的观点,主张加强实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联系,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发展实业;而发展实业,必须振兴科学。因此,他把科学教育作为发展实业的关键。他主张的科学教育包括:一是教授科学,二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范源濂主张优先发展普通教育。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看得很透彻:中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主要目的在于考取人才做官,全然不顾及国民的普通教育。在他看来,普通教育的功能在于从多种方面活动人的各种机能,从而促成全体的均衡发展,表面上看涉及的方面较多,但“查其内蕴,实足以统合学子之身心,而付以调和均齐之效益”。他不顾反对,提出了诸多施行普通教育的方法,增加教师数量和质量、展开大力推广——如今,教育的普及在我们看来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可百年前刚刚睁眼的中国,正是有了先生们的推动,才让许多国人第一次认识到了教育的力量。

 范源濂始终对教师寄予厚望,认为“国之存亡,视乎学之兴废,而能致学之兴废者,仍莫若教师之自身也”。他希望教师能够自尊、好学、尽职,能够启迪后进、开通风气。他强调德行、重视改革,将实业与救国融入思想,迈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脚步。

 综观范源濂一生,他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教育工作中度过的。正是基于丰富的教育实践,他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众多利国利民的教育主张。他的教育思想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应国家所需提出的,适合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因

 而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二、 陶行知:创新发展,教育兴国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说起这句话,我们总是能想起那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中国许多教育家毕生的理念。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统治,但旧日的封建传统教育,延续千年,遗毒馀烈。传统教育以经学知识教授学生,在科举取士日益僵化时,往往使人脱离实践而成为“书呆子”,不仅跟不上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更谈不上向大众普及。

 陶行知敏锐地察觉了旧传统教育的缺点,在具体分析中国国情后,极力倡导平民教育。此外,通过不懈探索,他吸收并改造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

 为了将教育深入广大农村,1927 年, 陶行知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和前途,在南京筹办起近代最早的试验乡村学院——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完全贯彻“生活即教育”思想,陶行知常亲身到百姓家拜访学习,或请他们作“先生”来给学生传授知识。他也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将所学应用于行,使课堂变得活泼,也推广了平民教育。

 在外人看来,留美归来的大学教授陶行知在农村与师生同甘共苦,与农民交朋友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然而正因为陶行知这一腔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热血,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中国的

 教育事业得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 林励儒:呕心沥血,教育 强国

 林砺儒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1 年,林砺儒通过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报考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他是一位不畏强权的战士。他一生坚守教育阵地,身体力行地倡导教育应保持其独有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不畏艰苦的精神,始终满怀激情地在中华教育事业中坚韧前进。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教育界爱国人士受到国民政府的迫害。林砺儒作为一名坚持真理的无产阶级战士,无惧反动政府的强权,1937 年义无反顾地受聘于广东文理学院任教。在此期间,他将进步文章介细给自己的师生阅读,为师生引入了大量的新思想;这一时期,林砺儒坚持白天给学生们授课,晚上则带领师生下乡进行抗日宣传。

 1942 年,林仍儒在桂林学院任教时,时常受反动政府的监视与限制。于是他闭门谢客,创作大量批判国民政府的文章,以另一种方式对抗反动政府的愚暗,并鼓励广大师生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林砺儒关心国家命运、勇于迫求真理的精神,在教育界得到广大师生的响应。

 “**”时期,林砺儒依然关心着国家教育改革。他曾写道:“孟子之道性善,固然是先验论,而苟子盲性恶不也是先验论

 写?”这位我国的教改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我国国情首次试行“六三三”的改革学制,至今仍在沿用;他侣导的“全人格教育”,推动了中学生人格独立,健全发展,先后培养出了包括钱学森、于光远、张岱年等十几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精英人士,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很多人,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德国哲学家贝尔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人民小说家叶圣陶先生以教育小说推动教育发展,宣传育人为本的重要性;“懒教师”魏书生重拾教育本心,用春风化雨之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优良品质;文化交流专家黄全愈先生推动中美文化交流,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用灵魂推动教育,用奉献铭记初心。

 良好的教育可为青年的发展添砖加瓦,教育的全面发展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最迫切的教育发展,是新时代教育风向标的方向,是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需求。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强调德智体美劳育全面发展,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智力、劳力,这始终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而今,正值党的百岁诞辰。教育之路由几位大家带领着,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先辈们的努力为我们带来了如今有我的教学

 资源和教学条件,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矢志践行先辈为我们留下的道路,同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达到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的目的,真正实现以知识复兴民族!

 

推荐访问:百年教育梦 奋斗新征程 - 副本 副本 奋斗 教育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