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人文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20 1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网络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我们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令人担忧。网络环境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及今后的发展情况。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对于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来讲势在必行。

【关键词】网络环境;人文素养;人文教育;网络道德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日益普及,网络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使我们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危机。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活动从既有理性又富有情感的真实环境过渡到冷冰冰的机器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需点击鼠标,敲击键盘,就完成了信息的流动,学生的认知被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他们的情感领域及人文素养却收获甚微,网络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它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及今后的发展。因此,关注网络环境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在网络环境中对学生实行人文教育值得我们积极探究。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文素养,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人文素养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

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有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学生很可能会迷失方向,所以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是学生网海中的导航人,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作为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道德修养。教师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了解并遵守与信息文化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课外辅导、思想教育等。另外教师还应具有信息意识。教师对信息要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能够敏锐地感受信息,尤其是对新的和有重大价值的信息的感悟能力。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挖掘信息、搜集和利用信息,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体的做法是:

教育学生远离非法网吧

非法网吧业主为了营利的目的,置学生的身心发展于不顾,往往是违法经营,诱使未成人放弃学习、放弃休息,甚至旷课、夜不归宿,整天泡在网吧,荒废学生学习,冲击学校教学秩序。沉迷于非法网吧将直接导致未成年人脱离家长、学校的管理、教育与保护,造成未成年人大量接触不良、有害影响,被不良分子敲诈勒索,甚至人身受到伤害等等。非法网吧人员混杂,是不法分子聚集活动场所,未成年人经常在这种场所活动,极易结交不良朋友,甚至被人利用、控制,成为犯罪分子,掉进犯罪团伙的泥坑。网吧业主通常吸引未成年人日夜上网的办法,就是抓住未成年人好奇、幼稚、缺乏自控力、是非不清、追求剌激的特点,大量提供色情、凶杀、暴力等非法、有害信息,使其难以自拔,从而扭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染上不良嗜好。所以学生上网时应远离非法网吧。

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1.途径要正确

要经常教育学生用正确的途径上网冲浪。避免学生非法盗用他人或单位的帐号上网。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网站有选择

引导学生上健康的网站,上一些启发性强,有关教育的网站、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的网站,并引导学生学会查找一些他们认为有趣的信息。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网站,比如中学生学习网站,中学生在线,中华阅读网等,这些网站里有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有大学生的风采录、有大学生与中学生交流的平台,也有教师教研交流的平台。这些网站能成为中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3.防范有措施

网络上黄色、反动、黑客等站点会对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误导作用。学生在电脑上要安装网络过滤软件,通过安装网络内容过滤软件,拒色情、暴力、邪教等不良信息于门外。

4.娱乐有节制

学生上网是否适度也成问题。很多学生平常在学校里上学,自由上网的时间不多,一旦放学后或节假日,就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一般以到聊天室、娱乐网站为主,不注意休息,甚至忘了吃饭,长时间上网不仅对学生的身体有害,造成网络痴呆症,如头晕眼花、腰酸背疼呕吐等症状,而且会对其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应严格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同时教育学生不要沉湎于游戏,上网以学习为主。

5.交友有分寸

网上交友应慎重,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教育学生未经家长、老师同意,决不能同陌生的网友约会。在网络世界,很难弄清一个人的庐山真面目。现在,报纸上报道的有关同网友会面被骗或被害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因此,要教育学生具有网络防范意识,并经常同学生交流上网体会,防患于未然。

培养学生高雅的上网情趣

要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疏导,培养学生高雅的上网情趣。学生沉湎于游戏聊天,多是图一时之快乐,或学习太苦寻求解脱,或出于好奇,而最终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但其关键,是缺乏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可以想象,假如有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学生还会这样做吗?因此,就要寻找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而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把学生从网络陷阱中拉出来,让网络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新途径。

1.让学生在论坛上注册,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现在,许多网站都有自己的论坛,如人民网、新华网、CCTV等,网友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交流。由于论坛发帖自由灵活,既可以是简短的文字,也可以是成篇的文章;既可以回应别人,也可以自拟话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重在参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既能收到与人交流的“聊天”之乐,又可以在讨论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写作能力也大有裨益。另外,论坛会员往往都有积分,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则可使这项活动更具竞争性,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参与。

2.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

现在有一些网站是免费提供个人主页的,申请到主页后,自己的主页就是自己的天地。自己充实内容,自己维护,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又是与网友进行交流的平台。做这项工作,学生既有成就感,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又有荣誉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还有使命感对社会负责,学生自会认真对待。而主页上的访问量又是一个量化标志,虽不一定能说明主页的质量,但也很能说明问题,结合它来评价主页的效果,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对这个数字的兴趣,远比游戏的积分更为关注。

3.开辟网络空间,发掘丰富的校园网络德育资源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做的工作是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同时重视青少年学生浏览网站的建设,从而开辟更广阔的德育空间。利用信息技术课,我们要求任课教师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创造和传播网络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信息辨别、判断和选择能力,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责任感与自律能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寻找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差距,让他们明白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与网络下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网络上的日常行为失范,最终会影响到个人在现实社会的生存质量等,从而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角色转换,筑就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防火墙”。

现在我校校园网上有学生自己制作的班级主页,下一步团委、学生会将在网上开办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建立家长网校、心理健康辅导站和校园绿网。一些班主任还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网上推出个人博客。学校各学科都在设计教研组网页,任课教师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改革,在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网络人文教育。

此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余时间里师生可在网上共筑人性化、个性化的网络空间,如开设网上BBS专题讨论区,师生加强交流,并就学生的人生理想、情感等进行探讨,营造和睦的心理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还可举办网络书法大赛、校园网主页设计及美化设计大赛,个人主页、Flash设计大赛等,或开设民族传统文化、校园传统与精神的专题讨论区与辩论赛、论文赛。总之,网络环境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空间很大,可以探讨的地方很多,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中国网络教育,2001年第6期

[2]李艺.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中国电化教育,2002.5&6

[3]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推荐访问:人文 环境 研究 教育 网络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