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全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10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届全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十六届全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十六届全会心得体会

 六中全会最主要的意义, 是将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升到制度化水平上

  六中全会 9 方面目标 6 项原则 6 大制度建设勾勒出和谐社会 “路径图”

  10 月 11 日, 为期 4 天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闭幕。

 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 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专家学者和舆论普遍认为, 六中全会最主要的意义, 是将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升到制度化水平上。

 会议提出了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9 大目标、 6大原则和 5 方面重点部署, 勾勒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图”,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现代化建设目标从三位一体转向四位一体

  六中全会公报强调, 新世纪新阶段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这是改革开放 28 年来, 社会建设首次成为中共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更是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第一个加强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六中全会公报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反映了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共中

 央党校党建专家叶笃初指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增加“和谐” 的修饰语, 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超出了目前党章中的相关表述。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认为, 这表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把“富强、 民主、 文明”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此后党中央一再强调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此次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了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原有的三位一体正式扩展为四位一体。

 日前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作出全面部署,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分析人士认为, 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 标志着中国在经过近 30 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后, 终于有了 一个能够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科学理念。

 遵循上述部署, 六中全会从 9 个方面明确了 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成为这次会议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

 其中,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覆盖城乡 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等都是首次提出, 这些目标既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 又反映了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

 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反映了在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执政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开始把社会建设提到突出位置, 以增进全民福祉、 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既合乎国情, 又顺应民意。

 专家分析认为, 六中全会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加装了 “解压阀” 和“减震器”, 中国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和创新浪潮。

 和谐社会进入制度建设阶段

  中共十六大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时,首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 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概念及任务; 此次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标志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正式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上升到制度建设层面。

 专家们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最主要的作用, 就在于把关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变成一种制度, 提高到制度化水平上。

 六中全会认为, 目前, 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 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 全会重点从坚持协调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 加强社会管理、 激发社会活力 5 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 部署。

 全会指出,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等, 让人们看到了

 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

 分析人士认为, 六中全会后, 中央将致力构建有关农村、 就业、 教育、 医疗、 环保等关乎民生的具体制度和机制, 以尽量减少执政过程中人为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于制度建设, 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全会提出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 法律制度、 司法体制机制、 公共财政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6 方面体制制度建设,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落实到制度建设, 否则既不能推动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 更不能保障和谐社会已有的建设成果。

 这当中, 与百姓切身利益攸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尤为社会关注。

 近年来, 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 城乡 、 地区、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建立科学合理、 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对此, 中央已经明确, 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到 2020 年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还有大量的人群需要尽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六中全会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 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次明确将农村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表明中央已开始着手建立“全民社保”,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

 可以相信, 随着一系列从体制、

 机制上促进全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的建立, 广大人民群众将会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推荐访问:十六届全会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全会 十六届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