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主持词范文(通用3篇)

时间:2022-04-12 11:35:01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是汉语词语,拼音是fā zhǎn,意思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主持词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主持词3篇

第一篇: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主持词

南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民营经济包括以下类型: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民营企业现状如下:1.企业经营相对灵活,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虽获得政府的倾斜性支持,但也较少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它们大多应变能力强,经营灵活。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产权清晰,风险和利益对称,市场反应灵敏,可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通过产品出口,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2.技术创新是关键,在发展过程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了机遇,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但大多数企业还处在艰苦的原始积累过程,更有少数的企业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由于缺乏技术上的创新,很多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不利于其长期发展。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脑袋产业”和“躯体产业”、“核心部件制造”与“一般部件制造”的差别上。也就是说,我国民营企业更多从事的是“躯体产业”,而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多从事的是“脑袋产业”。

我国民营经济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民因此,我们应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档次,从“躯体产业”做到“脑袋产业”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3.就业规模直逼国有部门,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0年,国有经济单位的职工总数减至近3200万人左右,减小幅度达60%以上。即便如此,调整后国有成份重要骨干企业仍难于容纳这么多职工。这充分说明私营部门的就业规模在逐步的扩大,其就业规模将超过国有部门。这都说明了民营经济现在的就业规模之大,渗透的领域较广,换言之,民营经济可在众多的领域发展,有着相对光明的发展前景营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生力军和主线,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目前国家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解释和界定。但是,全国不少地方已经比较广泛地接受、认同和使用这样一个经济概念。这次,我市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这一概念,应该说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认识上的升华。它较之以往我们使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至少有如下意义:1、经济成分的外延扩大了。民营经济的外延,可以理解为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国独资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并列为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三大经济体。2、淡化了所有制崇拜。更易于被国有经济之外的各种经济成分的经营者所接受,有利于引导各种经济成分公平待遇、公平竞争,有利于普遍调动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3、内涵十分丰富。民营是相对于官办、国有的,其他经济成分都是民营经济。只是把外资经济作为另类来区别对待。民营经济指经济形式,而不是以所有制类型作为界定标准。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或经济,只要采取民营方式,都可归到民营企业或民营经济中来。今后随着混合所有制的大发展,民营经济就企业数量甚或是经济总量来讲,将有可能成为主体,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已经被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实践所证明。

位于镇平县工业园区的这家毛衫进出口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一个乡镇小型手工作坊,乘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6000人,产值突破2个亿的龙头企业,并辐射带动全县120多家加工厂挂靠经营,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谈及当初的情况,企业负责人仍记忆犹新。
企业负责人吴子厚:“当时是安子营的一个小型加工厂,起初只有20多个人,生产设备非常简陋,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也非常低,每个月只能做到两三千件的活。”

南阳市近几年也推动了十项重点工程推动南阳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南阳市将大力实施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行动计划。

这十项重点工程包括:“十百千”成长工程、企业转型升级工程、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人力资源保障工程、金融服务工程、市场开拓工程、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提升工程和优化发展环境工程。

十项重点工程包含了很多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利好消息。主要包括:将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留年度政府采购预算30%以上的份额给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评审中,对小微企业产品可视不同行业情况给予6%-10%的价格扣除;对认定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的各种票据、债券、信托基金等的发行费用进行不同额度的财政补贴;对参加境外国际性展览会的中小企业摊位费、人员费不超过项目支持内容市级80%的补助,对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争取省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将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计划纳入市人才资源培训规划。

三十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指引下,南阳市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写下了一系列辉煌,民营经济已成为南阳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新奥集团发展之路就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全市民营企业算在一起也不足五百家,1978年,全地区GDP不足19亿元,刚刚起步的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不占什么份额,从建国后被视为资本主义的尾巴,到社办企业、乡镇企业的成功实践,从1992年初确立市场经济,到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三十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改变了南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自主创业的热情,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得以竞相迸发。孙耀志、魏华均、朱书成、赵玉典等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在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打造了宛西制药、防爆集团、龙成集团、玉典化冶、金牛彩印等一批在业界在全国知名的民企集团,南阳民营经济也经历了从萌芽到数量再到规模的扩张实现了由“补充”向“主导”、由“管理”向“扶持”、由“小型”向“大型”的转变。一大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民企巨人”不断涌现,成为引领南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召开,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吹来了阵阵春风,在县乡两级的全力扶持下,吴子厚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技术,扩大生产,经过近20年的跨越发展,现在的梦瑶毛衫已落户县工业园区,拥有生产设备4000套,员工6000余人,年产各类毛衫500万件,产值近2亿元,产品远销欧洲、美国、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历了30年风雨,南阳民营经济已化蛹为蝶,破茧而出,完成了由“配角”到“主力军”的嬗变,站在新的起点上的南阳民营经济,正沐浴着党的政策的春风,根植于成长的沃土,蓬勃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又好又快发展的民营经济必将在推进新南阳建设的征程中再立新功,续写辉煌。

所以纵观我国民营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南阳的民营也是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潮流而随之发展。不过近几年南阳的民营经济发展速度相当的快,不管是市区还是个县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都不错,前景相当可观。对于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想到取得更大的提升,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仍需不断努力和改进。首先,应该树立百年企业观念。虽说民间资本追逐利润是正常行为,可以被理解,但是如果过于追逐短期利润,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要具有做百年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做一个长久性公司,避免短期行为。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充分重视产业的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企业文化,都是值得鼓励的。其次,民营企业应向国际化新时代迈进。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内,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更应该以全球视野谋划自身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民营企业应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通过产品出口,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进而提升产业链价值。

为了促进南阳新区企业快速发展,而发起设立南阳新区民营经济促进会,将以振兴和发展南阳新区产业为宗旨,在商业范围内开展活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令,在会员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传达政府意图,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竭诚为会员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打造和谐稳定的民营经济促进会,为南阳新区民营经济建设、交流合作做出贡献。
  南阳新区民营经济促进会是一个搭建联络政府、服务企业、相互交流、共赢共进的企业发展平台,是联系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重要桥梁,是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重要助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浪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经市民政局、市工商联同意,由5家企业发起,组建成立“南阳新区民营经济促进会”。因此,民营经济促进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友好合作、良性互动的平台,为新区民营企业的同仁们架起了一座相互交流和学习沟通的桥梁。商会的成立,必将对新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区民营经济促进会成立后,将秉承“团结、诚信、合作、发展”的八字方针,努力把商会建成“三个平台”,即维权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使会员之间相互联合,优势互补。商会将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协调解决同行争议,维护公平竞争,促进业内团结,反映会员诉求,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守法经营,自觉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好的为南阳市的经济发展服务,使之真正成为新区行业内广泛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关于如何发展民营经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落实准入政策。

2.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确实实现南阳经济总量争先进位、人均水平进入中等、居民收入赶上全国,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4.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彻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5.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南阳发展潜力大、有利条件多的优势,充分激发各方面创造活力,奋力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提升创新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7.放宽经营条件。切实实现南阳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区民营经济促进会,在今年和内,拟重点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融资服务。目前,不少企业都存在资金困难,融资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商会须急会员所急、想会员所想,把协调解决好融资困难这一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为会员单位和业内企业搞好这方面的服务。

二是发挥沟通交流平台,我们将不定期举办一些外出考察、学习、旅游等项目更好的让会员单位相互学习,沟通交流。三是主动争取宣传各会员单位的企业,扩大和提升会员单位和促进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联合业内企业,争取多做、做好一些公益慈善和资助事业,努力尽到我们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五是搞好信息平台建设,帮助会员共享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适应能力。

六是加强商会内部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接受会员监督

第二篇: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主持词

论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对策

摘要:云南省实施“桥头堡”战略后,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民营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成分,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省民营经济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当前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包括民营经济生存的制度环境亟待提高;融资难;科技创新型民营经济主体发展缓滞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体 桥头堡对策

云南省实施“桥头堡”战略后,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桥头堡”战略强调云南省要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借助于“桥头堡”战略,也要成为云南省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战略步骤。民营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成分;民营经济在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10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于近期发布的《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中提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云南桥头堡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但是总体而言,云南省的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落后于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桥头堡”战略背景下,民营经济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当前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试图提出若干建议。

1 “桥头堡”背景下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民营经济目前有了很快的发展,一些民营经济实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据云南统计年鉴显示,2005至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呈逐年上升态势,2011年为3743.14亿元[2]。但是,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凸显了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三篇: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主持词

夏宝龙同志在全省民营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刚才,赵洪祝书记作了重要报告,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围绕“四个够不够”,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只有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才能凝心聚力、共推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首先要认真思考和回答“四个够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第一,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浙商及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路者,对浙江发展举足轻重。无论是在2008年全省民营企业家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还是在去年的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和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我都用三句话来概括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一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使世人重新认识了浙江;二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提升了浙江人的影响力;三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011年,尽管外部发展环境极其严峻,但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的共同奋斗、克难攻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合9000美元;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其中,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60%左右的外贸出口、50%左右的税收和解决了90%以上的社会就业。特别可贵的是,遍布全球1000多万浙商,用生动实践锤炼了“踏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开创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浙商作风,塑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浙商品格,树立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勇担责任”的浙商形象,积淀了“义利双行、工商皆本”的浙商文化。这已经成为我们浙江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为此,全省上下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过去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今后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靠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

  第二,我们对浙商成长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得够不够?改革开放33年来,广大浙商站在时代进步前列,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从百工之乡走向产业报国,从鸡毛换糖走向国际贸易,从家庭工厂走向现代企业,从“草根老板”走向企业家。在这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发展实践中,我省民营经济已经成功跨越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解放”的时期;二是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发展”的时期;三是以2004年国务院实施“非公经济36条”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新飞跃”的时期。广大浙商和民营企业一路披荆斩棘,身处顺境不自满,遇到困难不气馁,既有抢抓机遇、分享成功的喜悦,比如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等时代机遇;更多的是历经磨难、愈挫愈勇的坚韧,比如成功抵御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冲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浙商成长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民营经济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以下四个方面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一是解放思想为先。浙商和民营经济发展源于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一次,民营经济发展一轮。下一阶段,民营经济要大发展大提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和落实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科学论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制度环境为要。制度环境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浙商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下一步的大发展大提升还要大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障碍和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三是优化服务为重。服务决定发展成效。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始终把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政府尽心尽力的服务,也就没有浙江民营经济的今天。要把继续坚持服务浙商作为感召浙商的重中之重,急基层企业之急,想基层企业之想,努力让民营企业经济上有效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四是创业创新为本。创业创新是浙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浙商最优秀的品质,也是浙江精神的核心。没有全省人民的创业创新,也就没有富民强省。今后要更加尊重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负责任的态度践行“两创”总战略,努力开创富民强省的新伟业。没有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没有民营经济的明天,也就没有浙江经济的美好未来。今天,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全省上下要顺势应时,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进入“大转型大提升”的新阶段,努力开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第三,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非公经济的决策部署,从“五个放”、“四个不限”,到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再到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等政策出台实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正确决策,没有与时俱进的政策举措,就不会有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这些年,浙商已经成为兄弟省市的“香饽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省内看,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和税收的占比在下降。过去,我们想方设法四处招商、而忽视了自己的浙商。造成“灯下黑”的原因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有关部门工作没有到位,服务不够,支持不够。要常扪心自问:我们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没有到位,审批环节是不是太多、审批时间是不是太长?我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力度够不够大,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服务够不够细致,门会不会难进,脸会不会难看?为此,我们适时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等重大举措,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出台实施一批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省属企业、外企开展战略合作,努力谋求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的温暖关爱给予得够不够?感召浙商,“硬”的政策支持很重要,“软”的温暖关爱必不可少。去年,省政府研究室对省外浙商情况做了调研,也有一些在外浙商也给我写信,反映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很多浙商都讲,“浙江是浙商的坚强靠山”,“浙江好,浙商才好,倍感自豪”;“乡音不改,故土难舍;年纪越大,越想回家”,“谁不想回家?谁都想回家”,“家乡叫我们回家,我们内心也想回家,回家是百分百的”。有的浙商认为,“最需要的不是特殊优待,也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浙商浙江的荣辱与共、兴衰与共,体现了浙商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强烈心愿。这些年,各地各部门尽心尽力服务浙商,成绩显著。但也有浙商坦言,“也许是浙商太多,浙江对在外浙商没有特殊的感情,公事公办。”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浓厚氛围,既要以更宽广的胸怀鼓励浙商走向世界,创业创新闯天下,更要用诚挚的真情感召浙商、服务浙商,使之扎根浙江、反哺家乡,合心合力强浙江。常人讲感情,浙商重乡情。我相信,只要我们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关爱到位,哪怕省外有更优惠的政策,也取代不了我们的乡情优势,也带不走浙商扎根浙江、发展浙江的拳拳乡情。

  二、着力**民营企业面临的“四难”,合力共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当前,我省经济和全国一样,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四难”问题尤为突出,而且这些困难会长期存在甚至加剧,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银行、企业必须加强联手,创新举措,克难攻坚,再上台阶。

  (一)着力**“融资难”,努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常态,也是世界性难题。去年,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压力加剧,局部地区出现多起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逃逸事件,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去年四季度,全省各银行机构向总行申请追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400多亿元,全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超过1800亿元。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短期内还没得到根本改变。我们要以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运用难“两难”问题的新路子。一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按照中央“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创新金融产品,重点保障有发展前景、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努力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积极争取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浙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机构。“浙商系列”金融机构要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示范作用。统筹小额贷款公司布局,有序扩大覆盖面。二要促进民间资本规范有序进入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要从制度层面规范民间借贷,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谋划和争取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选择部分市县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扭转炒房、炒钱等过度投机倾向,尽快回到发展实体经济的轨道上来。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切实防范金融经济风险。三要加快推进企业多渠道直接融资。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推动海洋经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及现代服务业等企业上市,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大力推广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二)着力**“投资难”,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民间投资是我省经济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去年,我省民间投资规模达到8563亿元,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61.4%。但要看到,我省民间投资规模仅为山东、江苏的一半。实现稳中求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是关键。今年,全省民间投资要争取突破1万亿元。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出台实施后,阻碍民间投资的“水泥墙”已经倒塌了,但是影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和“隔离栅”仍然存在。不少民营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推动民间投资再上台阶,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落实政策。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努力破除民间投资政策障碍,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一要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对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产业和领域,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对预期有收益或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公共项目,要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对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要优先向民间投资开放;对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尽可能退出民间投资愿意进入、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项目。二要为民间投资构筑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今年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年,是“十二五”开发建设429平方公里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建设年,也是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青山湖科技城和113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的加快发展年。希望广大浙商和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努力为浙江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再立新功。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民间投资方式。对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转让给民营企业经营;对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采用BT(建设—移交)方式。同时,要建立健全重点投资项目联系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从今年起,每一位省领导至少要联系1个重大项目。市县两级也要落实领导负责制。

  (三)着力**“创新难”,努力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千难万难,创新最难。创新投入大,风险大,许多企业都不敢甚至不愿创新。目前,我省只有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企业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不到事业单位的三分之一,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的比例仅列全国第17位。还有,由于创新型企业少,企业转型慢,“低散弱”的产业结构吸纳了大量普通劳动力。要清醒看到,创新是我省发展的一条“短腿”。我多次强调,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华山一条路”,也是政府和企业肩负的共同责任。**“创新难”,必须始终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一要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要把有限的财政支持资金,主要投入到对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能起到直接支撑作用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人才上,投入到创新型企业中。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创新团队,紧贴经济转型升级、瞄准技术前沿推进科技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再创“浙江制造”新优势,加快向“浙江创造”迈进。二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现在,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急需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大量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要以“转化实绩论英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创新完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要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打造一批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集聚的创新载体,改革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机制和科研、人才评价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今年,要奖励表彰一批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科技创新的氛围。

  (四)着力**“盈利难”,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些年,我省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规上企业销售产值利润率从2003年的6.1%下降至2008年的3.4%,去年约为5.5%。从趋势看,能源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等将会持续攀升,我省企业将面临较长时期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盈利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只有政企联手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盈利难”谜局。对政府来说,一要继续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开展企业清费减负专项治理,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加大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步伐。二要大力加强要素保障。千方百计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特别是要抓好电力保障和有序用电,切实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三要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实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产品流通成本。四要大力支持企业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深入开展“浙货万里行”活动,大力推进浙江名品中心、品牌连锁专卖网络建设,加快构筑全国浙商营销网络。支持一批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境内外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提升市场话语权。对企业来说,要坚持以高附加值为目标导向,千方百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努力提高盈利水平。一是向质量要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坚持以质取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敢于向全国全世界亮出自己的品牌,以品质扩大影响力,以品质提高附加值。二是向市场要效益。今后,需求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拓展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民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努力保持品牌、技术等市场竞争优势,努力从营销环节获取更大的利益。中小企业要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加强与大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三是向管理要效益。要积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精细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努力从管理环节获取更多的利益。

  三、按照“四个到位”要求,努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我们要按照***副**“两个结合、五个相统一”和张德江副总理“扎根浙江”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这次大会精神,加强引导,加强服务,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土壤、雨露和养分。

  (一)引导到位。一要强化实体经济导向。要积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倡导企业坚守实业求发展,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希望广大浙商以世界500强等国际著名企业为标杆,保持清醒头脑,静下心气,专心经营,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实,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二要强化产业政策导向。要坚持“优、新、高、特”方向,大力支持企业增加产业转型升级投资,鼓励企业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市化、改善民生等重要领域投资兴业。三要强化总部经济导向。对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和中心城市,支持省内民营企业把总部留在浙江,鼓励省外浙商把总部迁回浙江,着力把浙江打造成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总部经济基地。

  (二)服务到位。一要以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服务。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振奋精神。今年,将在各级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比、学、赶、创”活动,努力营造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是本职,不服务、服务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经常对照“六戒六要”检查自身的工作和作风,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率。二要以好的方法改进服务。省委决定,今年要深化省级机关“双服务”和百组调研服务活动,选择一些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紧贴基层企业帮助排忧解难。三要以好的政策加强服务。去年底,省级部门陆续出台16个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并根据形势的新变化,制订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办法,搞成按图索骥的“路线图”。民营企业要办什么事,对照政策和实施办法就能明明白白,办起来简简单单。四要以好的制度保障服务。认真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能减则减,能快则快,能放则放。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效能监察等制度,简化行政流程,杜绝推诿扯皮,做到急事急办、要事快办、特事特办。

  (三)管理到位。坚持依法依规,要敢于动真格,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也要管到位。一要加强市场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制假售假问题、企业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和物价上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二要加强诚信管理。围绕“信用浙江”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要加强环境管理。对落后产能、劣质企业的容忍,就是对先进产能和优秀企业的不公。要把环境容量作为硬约束,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源头控制,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估和审查。狠抓节能减排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取缔一批无证无照和不达标企业,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加工制造环节,为好产业好企业腾出资源环境容量。

  (四)考核到位。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落实。一要突出重点内容。有关部门将从回归引进贡献度、项目质量优化度、外部空间拓展度和发展环境满意度等方面,考核各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工作绩效;对省级部门,主要考核相关配套政策是否制订出台、重大问题的协调服务是否到位;对承担任务的省外商会,侧重于牵线落实项目实绩的考核。二要完善考核方式。实行年底汇总、开展自查、实地考核、抽样检查和书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考核一次。对各市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分别进行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三要健全激励机制。本项考核已列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年度单项考核,并纳入对各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和省政府直属单位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省政府将在不定期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情况的基础上,考核结果将与财政奖励、用地指标相挂钩。

  同志们,民营经济能否更好更快发展,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地各部门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坚定不移推进民营企业大提升,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加快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最后,我送一幅对联与大家共勉:“忆往昔,天翻地覆,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四千四万铸辉煌;看今朝,龙腾虎跃,中国浙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再腾飞”。

推荐访问:全省 主持词 民营经济发展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