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0 14:10:02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应用是教学设计和整合优化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采用情境式、交际型任务式、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式、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网络协作式等五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牛津英语》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材特点相结合来实施英语教学,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语言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应当遵循交际原则、情境原则、任务原则、语言输入原则、指导原则、信息技术的辅助原则和信息技术的实效原则等七条基本原则。

一、情境式教学策略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恰当使用多媒体,把学习内容情境化,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或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情境的创设可以使默会知识显性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

威尔金斯(D.Wilkins)认为使用语言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境。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都认同外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境。

【案例】

Chapter Five Surprises at the Studio

该单元主题是涉及电视不同方面的内容。运用情境式教学策略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对单元主题的关注和兴趣,激发自身的知识经验,增进对课文背景知识的理解。

在导入课TV Programs上,播放了一系列网上录制的各种电视节目的节选,有动画、新闻、广告、体育节目、天气预报、历史节目、纪录片、音乐MTV、科学与探索、空中英语教室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类型的电视节目,引出新词汇。组织学生调查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并阐述理由。最后讨论“电视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如何合理恰当地利用电视”。

情境式教学策略往往用于话题的导入、问题的探究、阅读理解图式的构建、活动或任务的背景,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情境、进行语言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不只发生在活动开始前,在情境转换的时候,也会需要导入新的情境。

情境式教学策略在其他四个教学策略中也可以叠加使用。

二、交际型任务式教学策略

教师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设计基于信息技术,以交际任务为主线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完成某件事情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检索、认知、学习的工具,并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这里指的交际型任务,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涉及到学生理解、运用语言、创造语言进行交流的活动。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应用语言完成任务。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到极致时,习得也将扩展到最佳状态。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语言的真实使用正是语言习得所需要的理想状态。信息技术为语言大量的输入提供学习的环境,并为学生习得、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充当学习的工具。

【案例】

Chapter One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课文内容是歌剧魅影的剧情介绍。结束课文的教学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教师推荐有关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网站,鼓励学生上网搜索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剧本和剧情介绍等信息,尝试将课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改变成课本剧,经过编排后在课堂上表演,测试与评估后记入平日学习成绩。

学生上网下载原版歌剧。仔细阅读后,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小组自行创作成音乐剧,有的小组改编成课本剧,每个小组都是自己设计道具,舞台背景画和音乐。一位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这种亲身实践参与表演的方式,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说的精髓,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这种注重能力的实践课是对原本枯燥的英语教学方式的新尝试。相信通过这样的任务式学习活动,我们能更好地掌握英语。”

交际型任务式教学策略所设计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真实交际任务,不仅提供学生发展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的实践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能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迁移,还能促进学生个体多元智能的发展,体现多学科的延伸、跨学科学习的相互渗透和课程整合的思想。案例中所设计的交际任务包括:设计任务——学生设计舞台布景、背景音乐以及剧本方案等;表演任务——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剧本,有的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现剧本;创作性作品任务——学生以创作剧本和音乐剧(课本短剧)的形式重新创造主题,更加关注创新性和自我表现。

交际型任务式教学策略,可以用于设计课堂中一个活动,也可以是单元结束后的拓展活动。设计的任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所在。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式教学策略

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设计学生利用信息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收集资料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以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为支持的多媒体资料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将需要呈现的学习资源整理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即局域网上发布的网站形式),学生访问该网站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有用信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等,由学生自己上网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语言信息材料。

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本人实践与研究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并且要有充足的资源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以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

【案例】

Chapter Four Father and Son

课文是一篇香港影片Father and Son的影评。这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模仿课文体裁学写影评。许多素材和资料都要预先收集才能完成,网上可以检索到许多影片的相关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资料,在完成课文阅读教学后,可以把一些电影网站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经验,挑一部自己感兴趣的影片,浏览英文网页,收集信息,根据影评的框架写一篇影评,以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的形式呈现。

学生要利用教材学而不再是学教材。教材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有效途径。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式教学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网络的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自主学习机会,获得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同时形成独立的学习技能。

该策略可用于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背景知识,也可用于课后主题的拓展。在高中《牛津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该策略,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寻找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收集信息、实践体验、建构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

四、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设置有意义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调查、信息搜集、分析和处理,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探究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杜威认为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家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

【案例】

Chapter Four More language input The rise of chain stores in China

补充阅读材料内容是有关大量的连锁店在中国兴起的现象和经营成功的原因和要素分析。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并尝试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连锁店成功经营的要素的基础上,联系上海人们购物的方式和分析连锁店的发展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以The way of shopping为主题展开讨论,思考后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适当可行的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英语问卷,进行社会调查,或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要求学生学会对自己搜集的所有资料进行提取、分析,用Word、Excel进行处理并制作图表,以便于归纳总结,逐步建立自己的观点。制作介绍调查主题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的PowerPoint或网页的多媒体演示报告,并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的演示和交流。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并提供建议。

在汇报课上,学生研究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探索、实践和创新精神。如:上海人们崇尚超市购物的原因,上海超市和百货店之间的优劣势比较,春节期间的购物,网上购物,女性购物,未来超市的经营策略,便利店、连锁超市、大卖场优缺点比较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着探究的辛劳和乐趣,实践着英语在实施环境中的应用。学生也切身感受到,完成这项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提高的不仅仅是英语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所组织的活动是以探究现实问题为起点,涉及学生感兴趣的未知领域,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探究方法和过程,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完成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该策略实施的关键是问题的选择,教师情境问题或是学生探究问题,都应遵循目标导向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问题本身应有研究价值,从学生实际出发,应充分运用英语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应从具体情境的问题中提升出更具抽象意义的问题来,有助于学生提出各种具体的新情境的问题,有助于单元或课文相关知识的有效迁移。

该策略可以应用于一堂课的一个教学环节、整堂课或一个单元项目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对事实的调查过程来探索知识、获得知识。

五、网络协作式教学策略

网络协作式教学策略是在网络环境下,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在信息化的环境和信息化的课程资源中,收集资料,协商讨论,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学习是一种协商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环境的支持下,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环境,外语教学要有交际性。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创造性的活动,外语教学要体现生成性和创造性。

【案例】

Chapter One My Favorite Sport More Language Input——Faster, higher, stronger

对奥运会这一课文主题通过案例探讨作了进一步的拓展,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语言实践的真实环境,

教师把网上有关北京筹办奥运的英语网络资源编辑、整合成一个适合高中生英语水平的网站,发布在局域网上。指导学生通过浏览阅读网上北京奥运的相关知识和筹建过程的现状来获取信息。鼓励学生为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评论。各个小组在自己的论坛上参与讨论,组长把组员的各种建议和意见整理归纳成Outline大纲发表在布告栏上。全班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布告栏清晰地看到每组学生讨论的结果,并且每组有一名学生参加组间讨论,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每一个同学可以随时点击其他小组的论坛,浏览各组组内讨论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2008年,自己愿意为奥运做些什么,如何尽力来为奥运做贡献。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发布在布告栏,请一些观点新颖有创意的同学发言交流。

各小组在网上合作学习,协作交流,达到全班交流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注意学生整个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一位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网络上的信息量非常大,网络又是我们所熟悉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网络与英语学习融为一体,不再是按部就班地学一点新词组,懂一点语法知识,更多的是让我们自主地去寻找一些有用的知识、材料去扩充我们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转换从而进行交流,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网络协作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丰富学习资源,提供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营造交互的学习环境和语言交际环境,给学习者以更大的主动权,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这种策略所设计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重视理解语言的意义,从而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网络创造的人际交流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认知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工具。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合作将有效地促进意义建构。

1.学生之间在网络上的英语交流、讨论、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的、深层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使信息和语言知识内化。

2.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大胆地用英语在网上表露自己的想法,他们的理解被外显化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监控和反思

3.网络协作的学习方式,将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分布到小组成员身上。减轻认知负担和竞争压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扩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空间。

4.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的意见分歧可以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进一步促进交流。

5.学生在交流后,所达成的对问题的共同理解是学生集体交流合作的成果,体现语言的生成性和创造性。

这种网络上的交流合作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对知识与信息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具体需求,将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感激励交流、真实人际交往和网络协作的学生主体性与交流合作互动的优势进行互补。

网络协作式教学策略可以应用于开展听力、写作、阅读的网络教学。

总之,不同的教学策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即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上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况,能实现所有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在教学中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牛津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微观层面上的实践,是一种具有个性化意义的具体实践。这五种整合的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其他不同英语教材的教学领域同样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可以迁移到整个英语学科的教学中。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牛津 信息技术 英语 整合 教学策略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