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的机制和策略:基于案例的研究

时间:2022-10-20 14: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作文化。校长积极参与教师创新教学活动之中,重视团队协作与决策参与权,提供支持性的额外资源,比如说教师对学习空间、时间与精力、基础设备及需要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二)鼓励跨学科合作,构建多元化教学实践共同体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从现实非结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展出问题解决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等,而这必然要求教师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构建多元教学实践共同体是教学活动创新的激发与促进力量,而实践者同伴之间的帮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如综合实践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从主题的设计到开展实施,这个过程涉及到融合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及能力等,需要多学科多背景的教师合作才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同时,针对学生在每个学段之间的衔接问题,需要跨学段的老师合作构建小学一初中或初中一高中教研组,设计过渡性的课程与相应的知识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联合高校研究团队及社会资源,打造支持服务与合作团队

信息技术将教师实践共同体的范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空间,打开了学校教师与校外教育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渠道。学校与国际教育组织、高校研究团队与学校合作,辅助教师实施教学创新。很多学校利用网络空间,与家长实现紧密联系与互动,实现对学生共同教育的目标。社区资源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挖掘社区中学习资源,如公共图书馆、动物园等学习场地的利用,邀请社区中专业性人才参与相应的主题研究。同时,由于信息产业的变化及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愿意参与到教学创新实践之中,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资金及技术的支持。为保证教学创新的可实现与持续性,学校应联合各方力量打造支持服务与合作团队以支持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

(四)遵循教师创新实践规律,满足不同阶段教师需求

社会和学业期望给予老师不同程度的困难与焦虑。面临着日常工作负担与教学创新的制约,教师参与教学创新改革是一个历程,需要时间、精力与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教师处于不同的情境与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面临着不同的需求。根据关注阶段理论,教师面对一项教学创新时首先关注自我,如“变革对我将会有什么影响”;其次关注任务,如“我怎样处理这些任务,怎样分配时间”,到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开始关注影响等。学校创新氛围、学习共同体、外部支持力量等都是为了教师能够顺利实施创新实践。总的来说,教师在决策中的角色以及个人努力的程度是教师考虑是否创新的重要原因,应建立良好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与支持,以满足教师不同阶段的需求。

(五)培养本土教学创新实践教师和管理者,将教学创新常规化和制度

教学创新可持续性是一个需要得到足够重视的实际问题。很多在启动阶段实施颇佳的教学创新项目在后期却不能持续的案例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可能源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可能是教学创新发起者或实施主体的流失,亦或是学校领导缺乏兴趣,但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将教学创新常规化和制度化。为实现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就需要在教学创新实践中培养大量善于且认可教学创新实践的教师和管理者,并且通过政策、预算和时间安排等使教学创新成为组织框架的一部分。

六、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30个典型案例分析发现:(1)总体来看,学校教学创新较多地体现在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维度,其次体现在学习内容和教师/促学者属性维度,在学习者属性维度创新的体现相对较少;(2)学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的动力机制主要有学校管理者迫于外在压力或未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发起教学创新,教师为优化自身教学实践而发起教学创新,外部变革机构以项目和课题的形式以学校作为实验基地而发起教学创新;(3)为保障学校教学创新实践的顺利推进,学校层面应首先建立起重视教师主体性的创新氛围,设立良好激励保障制度,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提供支持服务团队,以满足教师在教学创新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

尽管具体情境中的教学创新的过程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成功的教学创新实践都是一个高度复杂和微妙的过程。教学创新的采纳、实施和持续不是个人或组织单独行动的结果,而是教学创新系统各要素在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具体隋境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某一教学创新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并不能在另一情境中被直接复制。然而,分析成功的教学创新案例总能够为实践层面的教学变革带来或多或少的经验与启示。从我国来看,由于地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还应该体现在关注特殊学生(如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的实际需求。政府、学校及各方社会力量应该协同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实践,为具有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推荐访问:信息化 机制 策略 案例 创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