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圩区鱼病防治的实践及措施

时间:2022-11-01 17: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笔者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水产岗位上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实践多年,面对长江圩区的水产养殖户遇到各种鱼病后的焦虑和烦恼,就鱼病发生的机理和环境因素、鱼病的预防、发现和诊断鱼病、鱼病治疗要注意的环节等等,谈一谈长江圩区鱼病防治的几点见解。

一、造成鱼类生病的因素

引起鱼类生病的主要因素:一是水温、溶解氧、酸碱度(PH值)、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等理化因素;二是由病毒、细菌、真菌、钩介幼虫、寄生藻类、蠕虫等生物病原体传染侵袭鱼体使鱼致病的生物因素;三是鱼种放养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机械性损伤等人为因素。这些致病因素作用于鱼类机体后,引起鱼体新陈代谢失调,扰乱了鱼类的正常生命活动,导致鱼类生病或者死亡。

二、鱼病预防的关键措施

1.加强水环境检测,确保水质新鲜优质。一是要注意水温的变化,如长期在不适宜的水温下生活,鱼就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在短时间内水温发生突变,对鱼苗而言不能超过2℃、鱼种及成鱼不能超过5℃,否则会因温差过大发生应激反应。二是要注意水中溶氧量的高低,若鱼类长期生活在溶氧量较低的水中,就会发生代谢紊乱,摄食量降低,鱼体会由于营养不良和代谢水平降低,而减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溶氧量降到一定量时,鱼类会发生浮头现象,如果继续下降,鱼类会窒息死亡。三是要注意水的酸碱度,以PH值7-8.5为宜。如果鱼长期生活在低于7或高于9.5的碱性水中,就会生长不良,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四是要注意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含量,水底淤泥较厚的水体,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同时还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对鱼类造成毒害。被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的水体,污水中的毒物会被鱼类吸收到鱼体中,导致鱼肉存在异味,甚至引起大批鱼死亡。

2.严格控制和消灭病原生物。首先要对精养水体进行彻底清塘,以消灭水体中的病原生物。其次在鱼种放养前,对其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灭鱼体表的病原生物,以免病原随鱼种进入水体。在饲料投喂上,有些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上,对饲料也要进行消毒后投喂,以免病原随饲料进入水体和鱼体。另外,养鱼用的工具极易传播鱼病,发病水体使用的工具最好与其他水体使用的工具分开用,如条件不具备,就应对工具进行消毒后使用。食物的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食场进行消毒,以杀灭繁生的病原。在鱼易发病季节要定期泼洒药物全池消毒和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繁生,达到防病效果。

3.把握鱼种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一是鱼种放养要合理。放养密度过大,就会出现缺氧以及由此造成的饵料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鱼体生长缓慢和生长速度不匀。瘦小的鱼因争抢不到饵料,体质日渐衰弱,抗病力下降。多品种混养,如果搭配比例不当就会造成某种鱼生长不良,抗病力下降。二是饲养管理要得当。投喂不清洁或变质饲料,饵料时投时停、鱼时饥时饱,高温季节残渣剩饵捞出不及时等,都很容易使鱼生病。三是避免机械性损伤。在拉网捕鱼、鱼种运输、放养等工作中,如果操作不当,损害了鱼体表的粘液和皮肤等,鱼很容易被水中的致病菌感染,或受到寄生虫的侵袭而患病。

三、如何发现鱼病和诊断鱼病

1.发现鱼病。鱼发病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鱼的活动、体色和吃食几个方面。健康的鱼常群游,活动灵活,食欲正常。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活动缓慢,或在水中游动失常,在水中挤成一团或浮在水面,时而上蹿下跳,时而急剧狂游或间断急剧游动,或沿池边狂游打转;有的体色发黑、发白、发红、发花等。

2.诊断鱼病。肉眼检查鱼病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诊断鱼病时检查鱼的部位和顺序依次是:体表、鳃、内脏。具体方法为:将捞出的活病鱼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放在白瓷盘中,首先对鱼的头部、嘴、鳃盖、鳞片、鳍条等外表进行仔细检查,看是否有大型病原生物,是否有发炎、充血、溃疡,体色是否正常,腹部是否出现膨大,肛门是否红肿外突等。其次检查鳃部,重点是鳃丝,先注意鳃盖是否张开不能闭合,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颜色是否正常,粘液也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肿大或腐烂。最后剪开鱼腹,观察是否有腹水和大型寄生虫,内脏颜色、体积是否正常,重点观察肠壁是否有充血、发炎、溃烂和大型寄生虫等。

3.各个时期发生的主要鱼病。春秋两季水温相近,所发生鱼病基本相同。尤其是春末秋初,水温适宜于病原生物生长,此时要注意水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绦虫病、锚头鳋病、鲺病等;夏季温度高,病原多,要注意草鱼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绦虫病、锚头鳋病、鲺病、中华鳋病、打印病、白头白嘴病、车轮虫病等,另外还有鲫鱼、鲢鱼的暴发性出血病;冬季鱼一般很少生病,但不可疏忽大意,往往会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而患水霉病。此外,偶尔有赤皮病、打印病、小瓜虫病、绦虫病等发生,应注意防治。

四、鱼病药物治疗的原则

一是要对症下药。是什么类型的鱼病就要用相应的药物治疗,随意用药,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甚至会造成药害,导致鱼死亡;二是要病重优先用药。同一鱼池,往往同时发生几种鱼病。此时应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首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鱼病使用药物,使该病得到控制后,再针对其余的病用药;三是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同一鱼池,需同时用几种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间的作用,几种药混施是增加药效,还是减弱药效,产生的化合物对鱼是否有毒害。药物混施会导致药效减弱,或产生的化合物对鱼有毒害就坚决不要混施;四是要准确计算用药量。药量小了达不到治疗目的;外用药药量大了,易对鱼造成毒害,内服药药量大了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甚至导致病原生物抗药性增加;五是要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外用药一般采用泼洒法和浸洗法,内服药采用药饵法;六是要掌握正确的贮存方法。了解药物性能,根据药物性能选择适宜的贮存方法,以保持药效。

五、结论与讨论

长江圩区虽然水质优于内陆水域,但是如果不注重鱼病的科学防治,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仍然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要掌握长江圩区的地理地貌、水系情况,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提前介入鱼病防治,加以正确科学的方法,一定会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熟悉了以上的鱼病防治的知识,对鱼病的预防、发现和治疗就不困难了,在养殖过程中多向养殖户交流学习,也能快速领会鱼病防治技术,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

推荐访问:长江 病防治 实践 措施 圩区鱼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