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物报道的四个着力点

时间:2023-07-09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贝贝

新闻要写人,首先得熟悉人。想把人物写好,关键在于对人物有深入了解。如果对人物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太彻底,即使有娴熟的写作技巧,也不容易把人物写好。了解人物是写人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了解人物比了解一件事情困难,因为外人第一眼只能看到他的外貌,他的思想如何?性格怎样?需要我们经过细致的观察、研究,才能够深入了解。在人物报道过程中,采访至关重要,记者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特征、行为动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采访之前,对人物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是对采访对象最基本的尊重,如果采访准备得不够充分,问的问题都是其他采访者已经反复问过并已经公开发表的内容,采访对象就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采访者和采访对象在第一时间不能建立信任,深入采访就无从谈起。

采访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是采访作风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要平等待人,不管采访对象是谁,都应当采取平等的态度,这样采访对象才肯对你讲真话。如果记者因采访对象身份不同,就区别对待,则无法了解采访对象的真实情况。不论采访对象是谁,都应当虚心地与他交流,向他求教,对他进行调查,而后独立思考。作为采访者,要善于放低姿态,不要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或者孤芳自赏,高高在上的人是无法接近群众的。要接近采访对象,就得研究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时,要遵循入乡随俗、平易近人的原则。

在采访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采访对象,比如有的采访对象见到记者,非常善谈,甚至懂得投其所好;
还有一些采访对象见到记者,不善言谈,甚至有意回避,拒绝采访。见到不同的采访对象,不能单纯凭他们对记者的冷热态度决定是否进行采访;
也不能先入为主,凭第一印象取舍材料。应当客观公正地对待被采访的人和事。对夸夸其谈的人,应当善于引导他们实事求是,认真地把材料搞实,还要从多方面找到印证,进行检验。对不善言谈的人,则要采取迂回包抄的办法,循序渐进推进采访。要想采访取得成功,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各项政策,还要尽量拓宽知识面,特别是多了解与自己要报道的事物相关的各种知识。

记者在准备写一个人物的时候,平常就要留心观察。采访人物时,对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考,思考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怎样进行引导。而不是毫无准备,直接咄咄逼人发问。采访者要善于把控采访的节奏,有些采访对象进入状态较慢,记者不能急于求成,要耐住性子,根据自己的采访计划逐步推进。如果平常准备不够充分,对采访的目的不清楚,就很难提出好问题,采访过程中难免陷入被动,流于表面,很难采访得深入。采访不够深入,对于人物的描写塑造也就很难出彩。采访者想要赢得采访对象的更多信任,不仅需要在采访之前对采访对象有基本的了解,还需要在采访过程中足够真诚,设身处地为采访对象着想,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地提问题,急于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要关注采访对象的情绪,不能一味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发问。要给人物一定的反应时间、思考时间和回答时间,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打开心扉和你深入交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调上,把搜集资料的主要精力从“事”转到“人”的身上去。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新闻写作局面。在熟悉人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了解到“事”。了解人要比单纯了解事困难得多,尤其是接触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更不容易。这就要求采访者能够同报道对象打成一片,和群众融成一体,采访时最好做到像故友相逢那样谈心。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异于他人的特征。由于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人物的个性也有差异。一千片树叶有一千种形状,一千个人有一千张不同的面孔,更不用说衣着、神态这些具有个性化的东西了。要想把一个人物写好,先要进行认真观察,寻找并发现人物与众不同的外在特点,只有准确捕捉到这些信息,描写时才能有的放矢,笔下的人物才能栩栩如生。

人物报道最忌“千人一面”,人物“脸谱化”,内容陈词滥调、老生常谈、似曾相识。人物新闻不新、内容“立”不起来,是记者、基层通讯员最觉得棘手的问题。在对人物报道的过程中,养成思维定式,写出的人物常常离不开概念语言、标签词汇,造成人物报道没有个性特色,不活、不新、不好看。由于个人的性格气质、爱好、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存在差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往往表现出个人独有的特点来。反映内心世界的一句话,表情达意的一个动作,体现性格的一种习惯心理,反映心理的一种神态,这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现象只属于这一个人,是体现这个人特色的东西。如果在写作时能抓住人物的这个独有特征,往往能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有些人物报道尽管写到人,也多是概念化的例子,只作为说明报道主题的材料,而不是新闻的主体。

因此,在人名之后加些“积极钻研”“认真学习”“奋发图强”等的字样。这样写人,还是抽象的,缺乏血肉和个性,显不出特定环境里活生生的人,几乎等于新闻中依然没有写人。新闻中写人也应该尽量“让人鲜活起来”,既要注意抓取那些有助于阐明报道主题的人物,又应善于从人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实践证明,新闻中要写人,而且要写好人,记者一定要进行深入采访。否则还是空谈,难以实现。人物报道要写得感人至深,抓住这一点尤为重要。

人物报道之所以能够吸引受众,应建立在搜集大量素材、进行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人物的细节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通过语言描写让人物的性格成为受众可感的具体行为,透过人物的行为让受众感受到人物的灵魂,并为受众所接受、产生共鸣。写人物就是抓个性,写人物就是抓瞬间,写人物就是抓表现。一篇出彩的人物报道,读后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一些精彩瞬间,让受众觉得报道的人物离自己距离很近,就像身边的某个朋友、某位邻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完美人物。拉近人物和受众的距离至关重要。人物报道读起来有吸引力,是因为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下成长。千人千样,万人万性,不可复制。人物报道,最难的在于写出人物的个性。无论人物做出怎样的选择,有怎样的举动,都是在个性的驱使之下做出的,有了人物的个性行为,才能引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报道的成功在于人物的真实性,捕捉到人物的一些特殊习惯和嗜好等特点,才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把人物写鲜活,关键在于有形的细节。细节是串接在人物报道框架上的一颗颗珍珠,是对人物、环境、场面的细致描绘。它具有丰富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绘环境、烘托氛围等多种功能。无论描写人物的细节,还是描写景物或意念的细节,必定与人物相关,都是为烘托、刻画人物服务的。细节描写是否成功对于人物报道来讲至关重要。好的细节会让受众感受到人物的独特、生动,会把受众带进报道的氛围之中,拨动受众的心弦,牵动受众的情感。

写人物要具体,所谓具体就包括细节描写,没有细节,则无法称为具体。细节需要留心观察,因为细小,很难采访到,需要对采访对象、素材有深入的了解。细节之于人物报道,说它是整个人物报道中的一束光一点也不为过,透过那束光,呈现出人物立体、丰富的形象,给人以率真的真实人物体验。但是真实的细节依赖于记者对人物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及对生活的体察和敏锐的视角。故事仅是人物报道的框架,细节是人物报道中的血肉。人物真实的行为细节是在有准备的采访中获得的最珍贵的信息,任凭作者怎样合理想象编造都无法达到其效果。细节会增强人物报道的活力。细节只能到人物的真实生活中去感受,从其真实生活中提炼。人物报道过程中凭空捏造出来的细节,不会合乎人物的个性,不合乎人物个性的细节不会有生命力,更不会读起来有真实感,只会让人觉得生硬。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使人物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的目的是要使文章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采访人物过程中,要善于采撷表现人物特征和个性的细节。着重写几笔,人物就会活灵活现地留在受众的脑海里。

采访过程中,要在现场抓住有意义的细微处,要求采访者的眼睛特别尖,详细地观察报道对象,不仅眼光要集中,而且要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人物的眉头一动、心弦一震的一刹那。这一刹那也许就是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或是一副神态,或是一种场景,等等。写好人物报道,细节至关重要,但也应该知道哪些细节尽管精彩却不需要描写出来。不然,凡是精彩的细节都往人物报道里塞,会显得臃肿不堪,也难以凸显报道的主题思想。

同时,在人物报道中叙述人物的事迹和运用某些细节,又要配合得当。好的人物报道,一般是在综合的叙述和概貌的描写中,穿插一些感人肺腑的细节,用细节烘托和深化报道的主题。这样的人物报道,如果骨架和血肉融成一个整体,写出来的人物是活生生的,如同站在受众的面前。有些采访对象性子急躁,采访者要懂得适当控制采访节奏,节奏慢下来,就能捕捉更多的细节。采访者采访过程中要留意采访对象的神态、语言、姿态,这些细节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有效抓取细节,才能在人物报道的写作中,给人以真实和鲜活的阅读体验。

好的细节能使人物动起来,让受众感受到人物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复杂的。好的细节,有含蓄之美,让受众读后回味无穷。在进行人物报道的过程中,创作人物故事容易,描摹细节却很难,如果细节不真实,整个故事就不能让人信服。在创作人物过程中,好的细节可以使人物一下子活起来,也使人物深刻地刻画在受众脑海里。

细节是人物报道的关键之处,人物报道成功与否,就在于细节描写是否到位。一篇人物报道要写得感人,只有情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足够多的寓意深刻的细节。生动的细节不仅可以为文章添彩增色,还能够使纸面的文章留在人们的心里,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这样的细节往往很难捕捉,需要采访者用心、用情与采访对象真诚地沟通。

要想使人物报道读起来有吸引力,一定要尊重传播规律去讲故事。人物报道最吸引受众读下去的地方就在于有故事、有情节。不是单纯为讲故事而写故事,故事是人的故事,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而不是人去为故事服务,或把人淹没在故事之中。故事都会按事件本身的规律展开,在设计故事时,既要注意人物的外在行动与行为,更要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动。创作者通过对采访素材的整理,对人物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如果说仅对素材进行简单的堆砌、叠加,那只是一篇人物简介或者是简单的人物事迹材料,而不是一篇成功的人物报道。

一篇成功的人物报道读起来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核心就在于故事性。人物报道不仅是平铺直叙的叙事,还需要有情节的起伏,一个有吸引力的好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读下去、读得畅快、读起来念念不忘,在于故事当中有铺垫、有情节、有起伏、有高潮。通过对话、场景描写等,挖掘出新闻事件里让人兴奋、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和媒体业态的融合趋势,人物报道故事化的写作手法开始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人物报道故事化的写作手法,可以进一步增强人物报道的可读性,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采写人物报道时,通过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内涵价值,能够充分彰显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对情感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则能有效提高人物报道的贴近性,拉近人物与广大受众的距离。

因此新媒体时代,要想充分满足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需要转变传统单一、固化的人物报道形式,掌握故事化的叙事技巧,灵活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故事的核心逻辑说来可能非常简单:故事要写得精彩,故事自然要新鲜,情节必须曲折有起伏。节奏也应该有快有慢,既不能一直紧张得一口气把故事推向高潮,不给受众喘息的空间和机会;
也不能让故事进展的节奏拖拖沓沓,松松垮垮,平淡无味。故事拖沓松散会让受众很快失去兴趣。受众失去了继续阅读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说,故事也就结束了。■

猜你喜欢采访者对象细节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4期)2021-08-30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10期)2020-12-14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记者摇篮(2020年12期)2020-11-29《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阅读与作文(英语初中版)(2019年3期)2019-04-25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传媒论坛(2019年11期)2019-03-21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10-13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1期)2016-12-01细节取胜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6期)2016-02-27

推荐访问:着力点 做好 人物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