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视阈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时间:2023-08-05 12:10:02 来源:网友投稿

陈淑雯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1]。现代化是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一种动态的过程,往往成为一种国家目标,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成功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是探索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证明了现代化模式不是定于一尊的,也不可能定于一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着重在中西比较视阈下分析把握中國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从现实特点、目标追求、发展方式、对待自然、道路选择五个方面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或者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一、现实特点:少数人与人口规模巨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国情,也是其现实特点。到目前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让10亿左右人口进入现代化,而中国一旦实现现代化,那将多出14亿多人口迈进现代化的行列中,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这表明我国并不会因为人口规模巨大,就只追求少数人的现代化,如西方国家那样,使多数的民众都处于相对贫困或绝对贫困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要让绝大多数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的现代化。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别的;
20世纪后,美国逐步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别的;
而现在中国有14亿多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它的难度前所未有。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化路径对于我国14亿多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没有可以直接复制的经验,必须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其艰巨性和复杂性都将前所未有,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首先要从这个最大国情“人口规模巨大”出发。人口规模巨大既是挑战也是优势,从产业上看,它造就了人类迄今为止门类最齐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需求上看,它造就了中国未来数十年都能不断深挖的需求潜力;
从人才上看,中国的工程师数量巨大,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只要党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共同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就一定能够克服“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挑战,激发“人口规模巨大”隐藏的潜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目标追求:两极分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法国著名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资本一词具有资金的含义;
它不仅指积累的金钱,而且指以往完成的一切可被利用或已被利用的劳动成果。”[2]资本不仅指物质财富,而且也是一种积累的手段,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在积累资金,并把资金用于生产,通过不断进行生产的方式收回资金和取得利润。“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3]。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利用资本的方式与之前相比产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比特币、无限币、夸克币等数百种形式的数字货币的诞生加快了资本的流通速度,使资本在资本家手中积聚的过程也在加速,资本家可以用庞大的资本购买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生产中获得丰厚的利润。虽然时代特征在不断变化,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一切先进的技术始终为资本服务,并不能克服资本的价值增殖逻辑,甚至不断加剧了资本家对人的剥削。与此同时,由于零散的工人始终依赖于资本家,以致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往往以失败告终。西方的现代化历程始终以资本为中心,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永远无法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的问题,这也将使社会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之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贫穷从来都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一定是以共同富裕为基本条件,如果是两极分化的社会,又何谈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未在著作中提及过共同富裕,但在他们所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共同富裕一定是其必然要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时,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追求。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所做出的努力。事实已经证明,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根本无法挣脱资本的桎梏,只会导致两极分化,使社会处于长期的不稳定中。只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才能促使经济快速增长和维持社会长期稳定,一步一步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靠近。

三、发展方式:物质主义膨胀与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相协调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鲍德里亚早在其《消费社会》中就指出:“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5]随着“福特主义”的出现,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开始被物全面的包围。在科技加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产品层出不穷,现代人的生活被商品充斥的情况更是愈演愈烈,商品的种类令人眼花缭乱,商品推陈出新的速度令人啧啧称叹,没有什么能成为经典,更好的永远是下一个。人们慢慢开始追求资本家为产品诉说的故事,为符号赋予的意义,沉浸在资本家兜售的美好中,可是这份美好在资本家的口中也是被不断加速地更新换代着。正如马克思所言:“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6]资本家的逐利本质,致使产品不断升级,人们的消费欲望也被不断地制造出来,人们逐渐沉浸在物欲里无法自拔,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人们在资本的操纵下,逐渐成为“巴甫洛夫的狗”,一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大脑就开始释放多巴胺使人沉迷其中,而不再会思考,这也正是资本所乐见其成的情形。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强大的物质力量是一个国家满足人民不同需求的能力,是与其他国家抗衡的实力,如果物质上的种类不齐全,产品质量不过关,就很容易受制于他国。比如芯片制造领域,如果一直无法突破芯片的生产技术,那就会一直被他国“卡脖子”,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强大的精神力量则是一个国家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且每一个人都在为之奋斗,不为困难所退,不为艰险所惧。如果一个国家精神上不富有,那整个社会都将陷入精神的虚无,没有向上的力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既要做到物质富足,也要做到精神富有,统筹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重蹈西方现代化的覆辙。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但是,由于当时国情的限制,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能够同步发展,而是更多侧重于物质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的问题的解决主要开始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總书记特别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突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物质文明建设;
抓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精神文明建设推至更高水平,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四、对待自然:牺牲自然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多类种群的野生动物被灭绝,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被砍伐。直至今日,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依然缺位严重,不然就不会发生2019年的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大火燃烧了数月有余,数亿只动物被大火波及,超过2万只袋鼠死于火灾,数十人丧失生命。“人类大规模地支配自然是从工业化开始的,工业化的实质是将自然作为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和物质资源库,以供人类支配和利用”[7]。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以来,人们不再是顺从自然,而是将自然作为技术征服的对象,自然开始在技术的支配下连续不断地给人类提供资源。“乌托邦梦想的尘世观点总是认为地球的自然环境包含着对人类幸福和需求满足的充分的资源,人类的不幸基本上只是由于未能很好地调整社会关系”[8]。正是因为这种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法,才会导致工业革命以后的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征服自然、牺牲自然的思想也一直在他们头脑中挥之不去,比如著名的伦敦雾都、日本核废水等事件的发生,都表明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然没有一丝敬畏之心。现在,已经实现现代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关注自然环境的恶化、气候的变化,但是这种关注可能只是一种自欺欺人,或者是为了遏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而故意为之,因为他们的做法是将本国国内不可降解的垃圾废料转运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还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发展中国家制造环境污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回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生态环境的矛盾问题不算突出,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基本和谐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到党的十八大以前,生态环境的矛盾开始突出,国家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是很深刻,这就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处于错位的状态。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带来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使得国家开始深化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同步的认识,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预示着我们党开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有了真正的改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于事关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等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论,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一直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加快环境治理的进程。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水污染防治、大气环境质量、全国森林覆盖率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实践已经证明,走消耗自然、牺牲自然的西方老路是走不通的,只有探索一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才是解决问题之策。

五、道路选择:对外扩张掠夺与走和平发展道路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征服,也是对非欧洲所谓原始、野蛮、落后文化的征服与控制。“历史上,欧洲在自己的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使用了炮舰政策,占领资源性的国家,先占领了美洲大陆、大洋洲,再占领亚洲”[9]。为了占领美洲的资源,他们把数千万的印第安人赶尽杀绝,西方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是以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数百年来,实现现代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例外不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危害他国利益的方式实现本国的现代化,二元思维、零和博弈一直在他们的头脑中盘桓。不管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是法国、英国、美国,每一个西方大国崛起的过程都伴随着战争、殖民、掠夺。西方现代化,其实就是一个长期殖民化的过程,资本的扩张性驱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国内过剩的产品、过剩的人口转移到世界上其他地区,通过坚船利炮占领其他地区丰富的资源,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造就了后来国内的高福利政策。这种殖民化的现代化经验是无法复制的,也是不可借鉴的,没有普遍性,更不具有普适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野蛮、霸道的对外扩张掠夺方式是现代化道路的唯一选择,如果是唯一选择的话,就表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能永远匍匐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脚下,成为被其掠夺的对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到的各种苦难与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密不可分。所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以后,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不是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将血腥、战争带给其他地区的人民,而是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会走对外扩张掠夺这条路,广大发展中国家也走不通这条路。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道路,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通过勤奋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闯过一个又一个关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每一名中国人的贡献。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基于本国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作出的战略选择,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利益的,也是符合周边国家利益、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的。中国积极构建对外开放的平台,充分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实践和行动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六、结 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相较西方现代化道路更具复杂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比深陷资本束缚、两极分化的西方现代化模式更具人民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相较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发展方式更具协调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照西方牺牲自然的现代化路径更具生态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相比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道路更具参考性。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一种路径选择,是在现实特点、目标追求、发展方式、对待自然、道路选择等方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为推动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参考文献:

[1]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国家社科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3.

[2]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施康强,顾良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9.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1.

[5]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7]吴国盛.现代化之忧思[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

[8]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8.

[9]温铁军.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14.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景昌

猜你喜欢物质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6期)2022-12-06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24期)2017-02-14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中国式失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历史(1998年6期)1998-08-21

推荐访问:五大 中西 现代化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