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800字读后感4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3-06 10:5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皮鼓800字读后感4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铁皮鼓800字读后感4篇【优秀范文】

长篇小说《铁皮鼓》是一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家读《铁皮鼓》后都有哪些感受?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铁皮鼓800字读后感》,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铁皮鼓读后感 篇一

安娜亲身经历了《铁皮鼓》长达四年之久的创作过程。她经常想听,有时也务必听我讲述小说的临时结局,这些尚未最终确定的结局常常只是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我在写作时经常出神,并且不停地吸烟,以致室内烟雾缭绕,安娜也许很难确认这个男人就是她的丈夫。作为她的伴侣,我肯定让人受不了,因为我整日沉迷于我所虚构的人物世界中。我是一台操纵着许多电路的配电设备,我与若干相互穿插的意识层面紧密联接在一齐。人们称之为“疯魔”。

我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活得也很实在。我精心地烹调五味,一有机会就去跳舞,因为我十分欣赏安娜的长腿与舞姿。一九五七年九月,就在我专心致志地写作《铁皮鼓》第二稿时,我们的孪生子弗朗茨和拉欧尔出生了。这不是一个创作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每月有三百马克的生活费,这笔钱是我随手挣来的。在四七社一年一度的聚会上,我售出了我的素描与石版画;瓦尔特·赫勒雷(注:瓦·赫勒雷(1922—),德国诗人、文学评论家,文学杂志《重音》的出版者之一。透过向我约稿和采用我的稿件付给我稿酬,他生性乐善好施,间或来巴黎时就将钱带给我,在遥远的斯图加特,海森比特尔(注:赫·海森比特尔(1921—),德国“具体诗”诗人。)将我从未上演的剧作制作成广播剧播放;翌年,我已开始雕琢《铁皮鼓》的终稿,此时我获得四七社文学奖,第一次赚到了一大把钞票,总额为五千马克,靠着这笔钱,我们买了一台电唱机,这台电唱机这天还能出声,它属于我们的女儿劳拉。

我从未参加中学毕业考试,这个赤裸裸的事实常常使我的父母感到忧伤,但是有时我认为:恰恰是这一点保护了我。因为如果我获得了高中毕业证书,那么我肯定会拥有一个职位,我会成为夜间节目修改而将自己刚动笔的文稿锁在抽屉里。作为一位被埋没的作家,我肯定会对那些文思敏捷的作家满腔怨愤,这些作家在大自然中竟然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上天常常赋予他们灵感。

铁皮鼓读后感 篇二

上学期期末,经学校研究决定,让我担任新一届七年级班主任,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是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自己终于有机会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又前进一步,挑战班主任这项工作,忐忑的是自己毕竟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还很不足,不知自己能否胜任这项工作。于是,我充分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很多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和文章,其中《冬去春又来》让我眼前一亮,虽然还没有读完,却给我很大启发。

《冬去春又来》以随笔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铁皮鼓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班级一学期的历史,也是一个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随录。

在所有的描写中,铁皮鼓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但我却至始至终被他的真性情感动着。在他的日记中,我看到的并不是成功的案例,也不是可以效仿的完美示范,而是一些日常教育中很琐碎的片段。他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真实的呈现,情境、事件、问题,以及教育者本人面对这一切时的焦灼、苦闷、彷徨,以及在这些困境中的苦苦探索与对答案的寻求过程。其中不乏无奈与困惑的情绪流淌。然而也正是这些情绪的流露,才更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实。铁皮鼓对种种问题的忧虑和探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有教育理想的教育者对教育所怀有的可贵的担当情怀!他一次次与学生的对话,包括面谈和书信的交流等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他为了追求教育理想所做出的艰苦探索与不懈努力。我想只有对学生有爱,才会全身心的付出,虽然铁皮鼓从来没有把爱挂在嘴边,但他已用行动作了最好的诠释!他始终没有盲目地去走别人的路,他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很喜欢他这样一段话“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活泼的生命,有着千姿百态绝不重复的个性。而教育本身是一种对话,是一种生命与许多种生命之间相互生生不已的一种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沟通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交流不是取消生命的个性,让所有生命整齐划一,而是在碰撞中相互理解相互妥协,形成一定的共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彼此丰富。”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尊重事实,勇敢地面对教育本身,竭尽诚意与能力无限地靠近真实,把先进的理念与现实的教育相结合。

铁皮鼓的读后感 篇三

铁皮鼓一直贯穿整个故事,主人公奥斯卡从三岁就开始背着它。

铁皮鼓陪同奥斯卡见证了无数的历史瞬间。铁皮鼓见证了奥斯卡三岁从十九级地窖摔下来的时刻。

从那一刻起,奥斯卡今后十几年的人生里没有再长高一厘米,维持在九十四厘米。铁皮鼓随着奥斯卡一起经历了波兰邮局保卫战,德国入侵波兰、苏军炮轰但泽等等历史事件。

奥斯卡不停的敲鼓,他用鼓声敲出了她可怜妈妈的死亡故事,用鼓声敲出了他所经历的荒诞又魔幻的一生。

故事里,奥斯卡颠沛流离,他经历战争、去前线表演、做石匠、当艺术院校模特、在爵士乐队演奏,通过这些事情,奥斯卡充分参与了一系列历史事件。

于是,随着奥斯卡的转变,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一点点展现在眼前。这本书有着深刻的政治隐喻,通过奥斯卡经历的荒诞表现出来。

要理解这本小说,一定要对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充分的了解。我对这些历史的了解并不深刻,于是并没有产生亲历过这些事件人们看本书时产生的共鸣。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继续读这本书,故事的脉络还是很清晰。随着奥斯卡的视角,故事虚实结合,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也有奥斯卡唱碎玻璃的荒诞。

奥斯卡身边的人接连死去,他的生父布朗斯基参与波兰保卫战被处死,他的名义上的父亲马采拉特身为纳粹被反攻的苏军击毙。他跟随“继母”玛利亚来到新城市,经历经济低迷时期、物资匮乏时期。

奥斯卡一直在两个极端摇摆,一方面他是撒旦化身,用鼓声送走了人们的生命亵渎神灵;另一方面他是耶稣的化身,用鼓声展示了他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

鼓一直伴随着他,敲响在每一个历史节点,故事的节奏就是鼓声的节奏。

通过读这本书,似乎也听到借由鼓声发出的历史的咆哮与低沉。

这是本多视角多层次展现历史的不可多得的好书,可惜我也没有完全读懂,读完后只留下一声赞叹。

生死疲劳读后感 篇四

事实上,从西门闹在阎罗殿饱受油炸煎熬的那几页精彩的文字开始,就已经充分地透露出从容、大气、厚重而又简练的特质。这是一部从始至终都体现出十分的自信心与文字运用潜力的作品。尤其是当莫言的笔触从牛头马面皮肤的高贵蓝色转到高密东北乡沼泽中的一种上午开放下午凋谢的小花朵的时候,一股轻灵的气息和光泽便暗自流动起来,使小说肌体充满了深层的柔韧和灵性。莫言是个洞察人心、物性和世理的小说家。无论是所谓的人性、还是动物性、甚至是草木性,都被他融会贯通于他的文字里。他既能超然冷眼应对这一切生灵的际遇,又能与之同喜怒哀乐、共悲欢离合。向来被视为万物灵长的人与驴牛猪狗猴齐物相论。从西门闹的死到驴折腾、牛犟劲,再到猪撒欢、狗精神,到卖艺用的猴及西门后人、相关人等直到最后的世纪婴儿,那么多沉重而苦难的七情六欲的事,于实虚真幻间相互渗透、自然呈现,其中的轻逸狂想与冷调叙述、幽默诙谐与戏拟反讽、残酷呈现与深层抒情交相呼应,使那些沉重不堪坎坷多变的历史情境转化成了一个虚构而又现实的鲜活世界,为我们带给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回忆与想象的多重而广阔的视角和经历。

即使再过若干年,相信莫言也不会像对《丰乳肥臀》那样去重新修改这部小说的,因为其中几乎没有他过去的小说容易出现的繁杂之弊。这部小说的出现,意味着极富韧性与耐力的莫言已抵达其创作的巅峰状态,使我们对莫言的创作力与未来的可能产生了更多的期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莫言有意在书的扉页上引用的佛家语:“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其实是要说“少欲无为”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所谓的“身心自在”也就无从说起了。佛家语常常是置身世外的结果。事实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其欲望是伴随着其生命之力起伏消长的,所以生死疲劳与贪欲同在。这部厚重的小说所体现的生生死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人与动物都在不断地经历“生死疲劳”,似乎是永无宁日的,让你甚至忍不住想说“唯有生死是永远不会疲劳的”。而短暂寄寓天地间的微不足道的人与物,则只能去经历体验不可重复的生死疲劳的过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4篇《铁皮鼓800字读后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访问:铁皮 读后感 铁皮鼓800字读后感4篇 铁皮鼓读后感 铁皮鼓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