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经济预测报告(通用3篇)

时间:2022-04-12 14:40:01 来源:网友投稿

某市,同人游戏《胡侦探传说外传》中的城�,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某市经济预测报告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某市经济预测报告3篇

第1篇: 某市经济预测报告

一、范文结构

1、标题。一般由预测的范围、时限、对象加文种。

2、正文,开头可写一个“前言“,简要介绍预测时间、对象、范围、目的和结果;主体包括现状、预测和建议三部分。

二、范文内容

20**年平安快餐店市场预测报告

前言: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人均生活空间日益降低、传统的大学生食堂已不能满足大学生餐饮需要。快餐行业在学校周边迅速发展壮大,为了了解我们学校周边平安快餐店的发展状况,特此做一份平安快餐店20**年市场预测报告

一、现状:

(一) 平安快餐店环境分析

1. 地理环境:平安快餐店处于**美食城内,距离**大学100米左右。**大学有将近一万名学生,且附近居民区集中。

2. 店面环境:店面规模小,消费场所局限,无宽敞的地方让消费者在店面进餐,装修简单,但店面干净整洁。店面两旁分别是快餐店,店面对面是砂锅饭店面。附近还有不少快餐店和面食店,客源量很多,这大大增加了平安快餐店的消费额。

3. 竞争环境:平安快餐店周边有很多快餐店和面食店,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桂林砂锅饭、波记烧卤饭、广香源烧卤饭、佳和快餐、好又快快餐等是最大的竞争者,其余的快餐店对其影响较小。

(二) 平安快餐店的商圈

1. 因平安快餐店附近是**大学,消费者以学生为主,消费金额不高,属于文教区商圈。

2. 以平安快餐店为中心,距离平安快餐店50米为半径画圆,它的周围是**大学及居民住宅区,所以人流量大。但在这个商圈中,也有几家竞争者。如:桂林砂锅饭、波记烧卤饭、广香源烧卤饭、佳和快餐、好又快快餐等是最大的竞争者。

(三) 平安快餐店的经营范围:只经营快餐和砂锅饭

(四) 价格和规格:平安快餐店快餐每份价格主要在6——8元之间浮动。与其他快餐店对比,它的价格相对较合理。学生普遍能接受这样的价格。

(五) 促销策略:无

(六) 平安快餐店内基本信息:一个门面、十来张桌子、一个厨房、两个卖饭窗口、7——8个工作人员。

二、预测

1. 随着我校的大规模扩招,我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而且连年扩张使得这一

数量继续增加。随着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我校周边市场潜在的爆发力

日益增强,因此我校周边的饮食业是有一定的潜力的。

2. 高校人流量越来越集中。

3. 饮食业发展呈稳健增长的趋势。

4.平安快餐店周边可能会有更多快餐店和面食店开张,也有可能会有比它更强的竞争对手出现,竞争将会更激烈。

5.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消费群体不能接受不断上涨的价格。

三、 建议:

1. 针对不同的季节,推出与本季节相应的产品;

2. 偶尔做一些吸引顾客的活动;

3. 保证原材料来源的可靠性,保证质量;

4. 做相应的宣传,给顾客留下更好的印象,特别是公益性的宣传;

5. 卫生要清洁点;

6. 门面装修好一点,给顾客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7. 偶尔开出一些优惠价格;

8. 送外卖;

9. 把门面扩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座位;

四、结尾:

每一家快餐店,都有自己的经营目标,都希望把自己的店面经营得更好,随着我校的大规模扩招,我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为我们学校周边平安快餐店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希望平安快餐店能够提供更适合我们学生的快餐,把食品质量提到更高点,更好的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服务。

第2篇: 某市经济预测报告

2019年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18 年, 国内外发展环境多变、 改革处于攻坚深水区, 不可预见因素 增多, 青海省面对复杂的发展大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 深入贯彻 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 会精神,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贯彻落实 “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 奋力推进 “ 一优两高” ① 战略部署, 深入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始终将惠民生促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 实施了一系列稳 增长、 调结构的改革措施。 前三季度, 青海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为 2020 年顺利完成 “ 十三五” 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 2018 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宏观经济运行特点

2018 年, 受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传统优势减弱、 创新能力缺乏、 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增多、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市场信心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 影响, 青海经济稳增长面临诸多挑战,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 虽然涨幅有所收窄, 但经济运行位于预定目标区间, 经济发展呈现了 “ 平 稳、 育新、 有效、 质优” 的运行特点, 在一些领域更是呈现新亮点新变化。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优化

2018 年前三季度, 全省经济平稳运行,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中高速增


长下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特征更加凸显。 从经济增速来看, 前三季度全省完 成地区生产总值 1926.54 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6.8% , 较上半年增速提 高 0.9 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 0.1 个百分点。① 基本符合 2018 年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7% 的经济增速目标②。 2017 年第三季度 以来, 青海省经济增速与全国 GDP 增速趋势接近 ( 见图 1), 增长率在西北 五省 ( 区) 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排位相同, 仅高于甘肃省, 处于中下段位置, 基本实现 稳 增 长。 从 三 次 产 业 来 看, 前 三 季 度, 第 一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142.03 亿元, 第 二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893.83 亿 元, 第 三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890.68 亿元, 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 4.9% 、 7.6% 、 6.1% 。 第一产业增加 值增速高于全国 1.5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 1.8 个百分点, 发 展势头向好; 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全国 1.6 个百分点, 发展动力有所减弱, 但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空间仍较大, 发展潜力有待继续 挖掘。

图 1 2016 年至 2018 年第三季度青海与全国 GDP 增速比较


从经济结构上看, 青海省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由上年同期的 6.68 ∶ 51.04 ∶ 42.28 调整为 7.37 ∶ 46.39 ∶ 46.23, 第二产业占比 有小幅下降, 占比下降到 50% 以下; 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了 3.95 个百分点, 与第二产业占比十分接近。 由图 2 可以看出, 自 2014 年以来, 第三产业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 特别是 2017 年占比超过第二产业, 体现出 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拉动转变为依靠第二、 第三产业联合拉动, 进 而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图 2 近十年青海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从 2018 年前三季度来看, 一些经济先行指标释放出稳中趋缓的信号, 继 2016 年 8 月我国制造业回暖以来,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PMI) 始 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水平。 2018 年前三季度, 青海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指数 ( PPI)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 6.6%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5.4% , 涨幅有所收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CPI) 同比上涨 2.4% , 低于

3% 通货膨胀的警戒线, 在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 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与 食品烟酒类有较小幅度上涨, 生活用品及服务、 衣着等价格保持平稳。 就业 和收入方面, 2018 年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 , 与上年同期持平, 严 格控制在 3.5% 以下的预期目标内; 城镇新增就业 5.4 万人, 农牧区富余劳


动力转移就业 108.97 万人次①,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92.4% , 就业形 势稳定, 前三季度已完成了新增就业 6 万人预期目标的 90% , 并超额完成 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105 万人次的预期目标。 在收入方面, 前三季度全体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1% , 其中, 城镇居民同比增长 6.5% , 农 村常住居民同比增长 9.5% ,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增速继续高于城镇, 城乡人民生活均得到有效改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助力“一优两高”战略

2018 年, 面对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增加、 经济转型任务艰巨等不确定性因 素, 青海省积极应对,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 三去一降一补” 取得 长足进步,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生态保护优先、 促进高质量发展、 创造 高水平生活的条件持续积累。 在去产能方面, 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 前三季 度全省煤化工产业投资同比下降 62.7% 。 主要高耗能产品中, 水泥、 碳化硅、 火力发电量均有大幅度的下降, 分别下降了 2.5% 、 52.3% 、 27.1% 。 在去库 存方面, 90 平方米以下商品住宅销售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商品房 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2.3% ,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6.2% , 90 平方米以下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37.2% 。② 在去杠杆方面, 企业资产负债率、 费用降 低, 1 ~ 8 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1.1 个百分点,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同比减少 0.92 元,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 同比减少 0.8 天,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 0.14 个百分点。 补短板方 面, 对短板领域的投资比重不断加大。 前三季度, 全省对民生领域的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增长 11.7% , 对科研和技术服务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8.8% , 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0.9% , 对教育领域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9% , 在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 66.7% , 在卫生、 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4.3% 。


(三)农牧业生产稳定,特色化优势愈加凸显

2018 年, 青海省主要农区和牧区的土壤墒情较好, 没有出现大的灾害 性天气, 农牧业增长态势良好。 种植业方面, 农作物种植结构按照市场导向 进行了调整, 2018 年粮食种植面积 281.3 千公顷, 下降 0.5% , 其中小麦、 玉米、 青稞、 豆类等农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马铃薯种植面积 增长 1.7% 。 前三季度, 蔬菜和食用菌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 2.1% 。 畜牧业 方面, 由于自然条件及牧民草料储备充足, 牲畜长势良好, 主要畜产品产量 有所增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高原特色农牧业全面升级, 开展 了 27 个村 ( 场) 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 组建了 “ 青海优质农产品联 盟” “ 青海三文鱼产业联盟” “ 青海牦牛产业联盟”。 利用高原独有的光照、 昼夜温差大的地域优势, 通过产业扶持和政策引导, “ 农民 + 合作社” 的经 营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农牧业种植养殖业逐渐多元化, 中藏药、 藜麦、 枸杞、 高原虹鳟鱼、 金鱼湖大闸蟹等特色农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高原绿色 有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特色农牧业逐步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既填补了 省内行业空白, 更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四)传统工业稳中有升,新兴产业动能聚集

2018 年前三季度, 青海省传统工业产业稳定发展, 且稳中有升, 新兴 产业动力不断积聚, 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1 ~ 9 月, 青海省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3% ,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2.2 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 1.9 个百分点;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0% 。 规模以上工业中, 制 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5% , 电力、 热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贡献亮 眼, 增加值增长 20.1% ,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10.6% 。 32 个大类行业中 20 个 保持增长, 增长面为 62.5% 。 从经济类型来看, 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6% , 股份合作制企业下降 28.8% , 股份制企业增长 9.0% , 外商及港澳 台商投资企业下降 11.1% , 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7.7% 。

前三季度, 青海省资源优势和创新驱动有效结合, 工业优势产业发展势 头良好。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1.1% , 新能源产业增长 6.9% , 新 材料产业增长 4.5% , 生物产业增长 30.2% , 装备制造业增长 7.7% ①, 医 药制造业增长 24.9% ( 见图 3); 1 ~ 9 月, 锂离子电池、 光纤、 太阳能电池 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 1200 万千瓦, 清 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 41.2% , “ 绿电 9 日” 活动再次刷新清洁能源连续供 电世界纪录, 比亚迪 6GWH 动力电池项目试产。 年产 3000 吨金属锂生产线 联动试车成功, 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 空白。

图 3 2018 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工业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速

2018 年以来, 青海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 96.2% , 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利润始终保持同比增长, 1 ~ 8 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59.59 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3.7% ,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4.36% , 同比 提高 0.14 个百分点。② 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


高, 提振了工业企业发展信心, 企业家信心指数处于乐观区间, 企业景气指 数处于景气区间, 这些都有效推动了经济稳定发展。

(五)第三产业发展趋稳,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8 年前三季度,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 但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有较大涨幅, 达到 46.23% , 发展潜力强, 发展后劲足。 以信息传输 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3.4% 。① 金 融方面, 金 融 信 贷 平 稳 运 行, 9 月 末, 金 融 机 构 人 民 币 各 项 存 款 余 额 5859.62 亿元, 同比下降 0.7% ,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5.4% 。 物流方面, 运 输业增长平稳, 其中民航运输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 完成货物运输量较上年 同期增长了 4.9% , 其中, 铁路货运量增长 2.7% , 公路货运量增长 5.4% , 民航货运量增长 21.4% 。② 客流方面, 客运量稳定, 较上年增速有所放缓, 其中民航运输增长速度最快。 前三季度, 完成客运量 5322.36 万人, 较上年 同期增长 4.4% , 其中, 铁路客运量增长 11.5% , 公路客运量增长 1.2% , 民航客运量增长 13.2% 。 电信邮电业快速增长, 1 ~ 8 月, 电信业务量同比 增长 2 倍, 邮 政 业 务 量 增 长 20.1% , 快 递 业 务 量 和 收 入 同 比 分 别 增 长 27.8% 和 20.9% , 包裹业务量增长 38% 。

旅游市场发展良好, 各项数据指标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 青海省累计接 待国内外游客突破 3700 万人次, 较上年同期上涨 20% , 达 3757.74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突破 400 亿元, 上涨 21.5% , 达 421.7 亿元。 尤其是在国内游客 方面, 无论是收入还是入境游客人数, 与上年同期相比, 均有两位数以上的 增长率, 但在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及实现的外汇收入方面, 同比有不同程度的 下降。

(六)“三驾马车”持续发力,拉动经济发展

2018 年, 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内生动力增强。 前三季度增速为 4.3% ,


基本与上年同期增速持平, 其中民间投资持续回暖, 增速由上年同期的

- 4.2% 转负为正, 扭转了下降的颓势, 实现增长 7.0% ( 见图 4 )。 固定资 产投资中, 制造业投资增长 11.9% ,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 19.9% , 短 板领域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按投资类型分, 项目投资增长 7.8% ; 分产业 看,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1.1% ,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7.6% , 第三产业投 资增长 2.7% 。

图 4 2013 年至 2018 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与民间投资增速

2018 年, 青海省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前三季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 605.74 亿元, 较上年同期上涨 8.1% ①, 涨幅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 其 中,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8.1%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8.3% 。 从规模 看, 个体户及小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为 243.71 亿元, 增长了 3.3% ; 限额以下单位 ( 个体户) 零售额 362.03 亿元, 增长率高于 限额以上企业 8.3 个百分点, 达到了 11.6% 。 从消费形态来看, 居民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 消费质量持续改善, 信息、 文化、 旅游等相关行业 的消费增长较快, 商品零售增长 8.1% , 餐饮收入增长 8.3% 。 在居民消费 支出方面, 大众消费旺盛, 增速明显提高。 2018 年前三季度, 全体居民人


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8.1% , 较上年同期增速提高了 2.4 个百分点。 消费的 提质扩容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加, 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协调。

2018 年, 青海省进出口显现出逐月好转趋势, 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 进出口总值由降转增, 为 31.3 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 9.1% , 其中, 出口 总值 21.14 亿元, 增长 0.9% ; 进口总值 10.15 亿元, 下降 24.6% 。 出口产 品中, 铁合金增长 53.8% , 焦炭、 半焦炭增长 2.4 倍, 纯碱增长 1.1 倍, 硅 铁、 羊肉、 沙棘制品等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自营商品出口增长 16.8% 。① 值 得一提的是, 镁锭等盐化产品实现首次出口。

总体观察, 2018 年前三季度, 青海省紧跟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 保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 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 逐步向高质量高水平迈 进, 经济运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固定 资产投资平稳, 消费市场活跃;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特色农产品发展前景广 阔;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 企业利润持续增加,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技术装 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动能集聚; 第三产业运行态势向好, 后劲增强。 经济 增长的活力和潜力不断释放,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二 青海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

2018 年以来, 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世界 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效应凸显,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多领域产生负 面冲击。 从我国来看, 经济依然持续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发展韧性、 包容 性、 协调性不断增强, 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在外部冲击下趋于显性 化, 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从青海省的情况看, 经济发展面临着外部环境 明显变化、 实体经济遇到较多困难、 风险防控不容忽视、 现实条件支撑不 足、 发展要求不断提高、 适应能力有待加强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随着劳动力、 土地、 能源、 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 融资难、 融资 贵的问题有增无减, 企业赢利空间和能力受到压缩。 2018 年前三季度, 规上企业亏损面达到 38.9 % , 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 38.1 % 。 多方面成本 上升叠加, 煤炭、 原油、 钢铁、 建材等价格处在高位, 劳动力成本持续 上升, 环境治理成本增大, 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 受 国家产业政策影响, 一批光伏项目、 光伏企业停建、 停产。 利润额集中 在电力热力等少数行业和企业, 农副食品加工、 纺织服装、 电器机械等 优势行业生产力下降。

(二)三大需求同时放缓

2018 年前三季度, 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进出 口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年度目标 2.7 个、 0.9 个和 17.1 个百分点。 关键领域 投资仍然不稳, 项目接续不足, 施工项目数下降 33.5% , 亿元及以上新开 工项目下降 9.1% 。 汽车家电消费趋于饱和、 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 消费能力和意愿, 地产销售旺盛和电子商务分流也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 应。 中美贸易摩擦对有色、 机电、 农畜产品等进出口已产生实质性影响, 外 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三)服务业发展不及预期

2018 年上半年, 青海省服务业增长率仅为 3.6% , 增速回落 4.8 个百分 点, 拉动经济增长 1.6 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 2 个百分点, 非营利性服务业和 金融业分别下降 10.9% 和 0.7% 。 到第三季度, 全省服务业增速比上半年提 高约 2.7 个百分点。 财政八项支出仅增长 0.1% , 金融机构存款下降、 贷款 放缓, 对增加值造成较大影响。 交通运输仓储业、 批发和零售业增速回落幅 度较大。 新兴服务业占比低, 发展不足, 服务行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四)地区分化态势明显

前三季度, 青海省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呈现 “ 五升三降” 的格局, 增 速最大差距达到 55.7 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扩大了 28.8 个百分点。 其中, 西宁经济排名第一, GDP 总量 550.50 亿元, 同比增长 9.0% ; 海西州和海 东市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GDP 总量分别为 276.93 亿元和 145.63 亿元; 果 洛州和玉树州经济垫底, GDP 总量不足 10 亿元。 从增速来看, 西宁市 GDP 增速最高, 为 9% ; 果洛州、 海北州、 玉树州 GDP 增速出现负增长, 分别同 比减少 0.1% 、 24.8% 、 46.7% 。 前三季度, 青海省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形 成 “ 四升四降” 的局面, 其中, 海东、 海北、 黄南分别下降 27.4% 、 78% 和 24.7% , 拉低全省投资增速 6.9 个百分点。

(五)风险隐患依然较多

2018 年前三季度, 省国投、 省投、 西宁特钢、 盐湖股份等企业步入还 款高峰期, 债务额度大, 潜在兑付风险增加。 制造业、 采矿业、 批发零售、 交通运输等 8 大行业信贷风险突出, 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不良贷款占 全部的 87.2% , 制造业和采矿业成为不良贷款重灾区。 金融机构贷款不良 率达 2.87% , 全省存贷比 110.8% , 分别高于全国 1 个百分点和 40.5 个百 分点。 海东市本级、 平安区、 乐都区以及格尔木市政府债务风险处在国家风 险预警或提示区间, 湟源、 民和等地方偿债资金紧缺, 存在偿付风险。 此 外, PPI 持续上涨传导至 CPI, 推动部分商品价格上涨。

三 2019 年青海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8 年以来, 世界经济总体增长, 但主要经济体分化加剧, 经济复苏 基础持续弱化, 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 提振信心已成当务之 急, 青海经济延续总体平稳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的有利因素不断积累。


(一)国际环境分析

2018 年, 世界经济延续了 2017 年以来的整体增长态势, 发达国家劳动力 市场接近充分就业水平, 带动消费者信心上升, 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世界 经济总体保持增长, 但主要经济体分化加剧。 9 月以来, 全球经济复苏基础继 续弱化。 IMF 近两年来首次下调全球增速预期, 各国经济、 政策继续分化。 美 国经济继续稳健向好, 生产端继续扩张, 消费端信心增强, 进出口基本稳定, 9 月如期加息, 但贸易保护与财政赤字恐拖累未来经济增长; 欧洲经济增长显 现疲态, 通胀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按部就班收紧, 英国脱欧和意大利财政问 题仍然悬而未决, 地缘风险仍然存在; 日本经济温和复苏, 通胀略有改善, 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基调; 新兴经济体仍处困境, 增长持续分化, 金砖国家中, 印度、 巴西、 俄罗斯均出现放缓, 南非陷入技术性衰退, 多国央行跟随美联 储加息以稳定汇率、 遏制通胀, 印度和俄罗斯三季度均加息一次。 同时, 物 价走势较为温和, 涨幅不及预期, 缓解了市场对通胀走强的担忧, 也延缓了 发达国家收缩货币政策的步伐。 同时, 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和新兴市场 经济动荡加剧, 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有所分化,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出现边际 性减弱, 随着美国货币政策收紧, 债市牛熊转换、 股市波动率上升, 美元指 数上升, 新兴市场资本外流等一系列现象表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上升。 整 体看来, 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 提振信心已成当务之急。

(二)国内环境分析

2018 年前三季度, 从政策上看, 稳步贯彻了 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 政策重心回归稳增长的导向, 在第四季度不会有大规模的政策出台的情况 下, 更多的是要等待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逐步释放效应, 我国农业种植结构 继续调整优化, 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 能源供需延续稳定态势, 消费领 域价格温和上涨, 生产领域价格总体平稳, 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城镇就 业规模持续扩大, 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为国民经济 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但从数据上来看, 前三季度我国


GDP 增速回落至 6.5% , 跌破持续近三年的 6.7% ~ 6.9% 区间, 但 9 月经济 也有一 些 亮 点。 分 行 业 看, 第 三 季 度 农 林 渔 牧 业 增 加 值 实 际 同 比 增 长 3.6% , 较上一季度增加 0.4 个百分点, 为 GDP 增速提供了一定支撑; 第一 产业平减指数同比上涨 0.8% , 经过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后转正, 与 CPI 食 品价格相一致, 显示第一产业景气度回升。 第二产业中, 工业与建筑业均加 速下行,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解判断, 主要减速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第 三产业同比增长 7.9% , 从细项看, 传统服务业增速均下降, 仅依靠信息服 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提供一定支撑。 消费有所回稳, 9 月名义消费回升 0.2 个 百分点至 9.2% , 继续扮演增长支柱角色,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达到 78% , 高出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 46.2 个百分点, 新消费发展较 快, 消费区域结构不断优化, 全国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整体投资 增速略有回升, 主要受制造业投资反弹和民间投资企稳支撑。 人民币贬值、 出口退税以及对美国抢出口, 支撑出口走高。 出口增速超过预期反弹, 再度 回升至两位数增速。 总体来看, 我国经济表现有韧性, 预计未来经济结构将 继续优化, 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增长质量将有所提升。

(三)青海主要发展目标预测

虽然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 但 2018 年前三季度青海支撑经济迈向高质 量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积累。

1.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2018 年, 虽然青海省部分行业、 领域遇到较大困难, 但总体形势基本 稳定。 农牧业稳中提质, 种植结构优化, 特色养殖效益明显。 工业平稳运 行, 特别是采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保持快速增长, 龙头 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 业、 食品制造业等行业增速高, 贡献率大, 以上五个行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 业的贡献率为 99.4% 。 其中,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成为对全 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第一的行业。 企业家信心指数、 企业景气


指数均处于乐观和景气区间。 财政八项支出由负转正, 旅游总收入增长 21.5% , 新业态蓬勃兴起。 尤其是随着青海省各项抓重点、 补短板、 强弱项 政策举措的落地见效, 三季度多项经济指标稳定好转、 民生指标持续提升、 环保指标巩固向好, 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未变。 随着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对外开放范围扩展层次提升, 资源、 资本、 劳动力配置效率不断优化, 发展 动力活力持续迸发。 同时, 经济增速暂时放缓也为调整结构、 改善生态、 保 障民生、 深化改革预留了空间, 为今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保守预计 2019 年青海省经济增速在 6.5% 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力, 尤其是前三季度的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 其中,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业投资呈高速增长态势, 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 未来国家会在 “ 一带一 路”、 长江经济带、 兰西城市群、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对口援青等领域不 断释放新的政策机遇, 特别是近期召开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将 在交通、 水利、 能源信息等方面, 抓紧推出一批西部急需、 符合国家规划的 重大工程, 并明确表示要加大对引黄济宁、 三北防护林、 特高压外送通道等 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 为推动青海省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预计 2019 年 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 4.5% 左右的水平。

3.消费结构仍将持续升级

2018 年前三季度, 青海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05.74 亿元, 同比 增长 8.1% ,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结构持续升级。 随着青海省城镇化率不 断提高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兴起, 青海省城镇消费稳步增长, 以及全省各项 惠农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实施, 农牧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 农牧民消费能力不 断增强,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继续快于城镇, 乡村市场占比稳步提高, 消 费市场城乡结构持续优化。 限上企业销售由降转增, 限下企业成拉动社零主 力军。 其中, 西宁市、 海东市、 海西州作为全省消费品零售额重点地区, 消 费总量占全省消费总量的比重为 89.5% , 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其他地区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正在不断加大, 区域增长更加平衡。 随着旅


游市场环境的改善, 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快, 网上点 评、 互联网订房订餐等网络消费方式兴起, 家庭旅馆、 青年旅社、 口碑餐饮 小店等大众住餐业蓬勃发展。 预计 2019 年消费增速仍将保持在 8% 左右。

4.第三产业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近年来, 青海的产业结构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持 续增长, 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 46.22% , 三次产业增加 值结构为 7.4 ∶ 46.4 ∶ 46.2, 与上年同期的 6.7 ∶ 51.0 ∶ 42.3 相比, 第三产业增 加值占比提高了 3.9 个百分点。 其中, 旅游、 电信、 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贡献 度较为显著。 如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20.0% , 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了 21.5% 。 随着后续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持续快 速发展, 预计 2019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会持续提升, 增长率有望保持在 6% 的水平。

四 对策建议

未来, 青海省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 坚持 “ 一优两高” 的战略部署, 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定不 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路, 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 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

(一)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发展战略

发展绿色产业, 是基于青海资源禀赋的现实选择, 也是青海经济转型升 级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推进 “ 三去一降一 补”, 重点在 “ 破” “ 立” “ 降” 上下功夫, 统筹推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互动发展、 融合发展, 促进自身特色优势充分释放, 促使经济结构和能源结 构加快调整, 全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鲜明、 市场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 推动 供给体系革命性变化, 稳步提升青海经济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快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传统产业智能


化、 清洁化改造,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广泛运用互联网、 大数 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向高端高质高技和绿色低碳循 环的方向发展, 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聚力打造旅游支柱产 业。 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来培育, 按照省内大众游、 省 外高端游的发展定位, 加快落实 “ 五三” 新布局, 统筹推进全域全季全时 旅游, 深度挖掘自然文化旅游品牌价值, 加快建成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 地、 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 丝绸之路新兴黄金旅游目的地。 四是大力发展生 产性服务业。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工程、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工程、 “ 互联 网 + ” 行动提升工程、 服务能力创新工程等专项工程, 全力推进生产性服 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平台效应, 促 进全省生产力布局向园区倾斜、 产业向园区集中、 要素向园区流动、 企业向 园区聚集, 形成国家级园区创新引领、 省级园区支撑有力、 地方园区各具特 色的产业园区体系。

(二)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一是着力壮大新动能, 深入开展 “ 工业强基发展年” 活动, 对工业项 目建设问题再梳理再协调再解决, 实施好百项创新攻坚、 百项改造提升工程 项目, 力促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加快实施大美煤业尾气制烯烃、 黄河矿业镍 钴矿采选项目, 积极推进比亚迪 10GWH 锂电池、 盐湖比亚迪 “2 + 3” 碳酸 锂、 五矿一里坪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尽早启动青海矿业 60 万吨牒制 烯烃项目, 新增 2 ~ 3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是有力有序去产能。 完成 50 万吨钢铁去产能后续工作, 统筹做好牒炭去产能、 保供应、 稳价格相关工 作。 加大 “ 僵尸企业” 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 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 置, 协同保障煤电油气运。 推动降成本各项政策取得实效。 尽快落实 2018 年电力直接交易方案, 继续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收费。 逐步理顺天然气价 格, 制定天然气配气价格。 实行好减免降低通行费政策。 三是继续落实好阶 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 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 加大网络提速降费 力度。 有效规范企业融资收费行为。


(三)扎实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 提高农业创新 力、 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 重点打造东部特 色种养高效示范区、 环湖农牧交错发展先行区、 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 展区和渔业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带, 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 种养加一体、 农 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 二是出台青海省乡村振兴规划, 推进试点示范。 构建 “ 三区一带农牧业格局, 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在大力发 展四个百亿元产业的基础上, 重点打造牛羊肉、 青稞、 枸杞、 冷水鱼等特色 优势品牌, 推进 “ 三品一标” 示范区县和基地创建, 扩大绿色农畜产品市 场份额。 三是夯实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推进 “ 两区” 划定, 建成 390 万亩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牧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 大力发展智慧农牧业。 抓好秋冬季农牧业生产, 做好收割打碾、 市场供销, 确保增产增收。 有效防治疫情, 加强流通监管, 严防疫情传入。 四是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引大济湟西干渠、 北干 渠二期、 蓄集峡、 那灵格勒河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 加快重点水源工程、 中 小河流、 重要支流治理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进度。 五是产业融合发展。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牧业, 用服务业方法经营农牧业, 推动城镇资本、 人 才、 科技、 理念下乡, 实现产业链延伸、 价值链提升、 供应链贯通。

(四)强化财政金融支撑作用

一是优化调整财政金融结构, 引导金融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装备 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将财政金融资源更多地向生态畜牧业、 特色农业、 文化 旅游业、 清洁能源、 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特色优势产业倾斜。 二是扩大 积极财政政策, 针对青海省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 特别是公路、 铁路密度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等问题, 集中财政资金, 加快补齐惠民生等领域短板, 统筹 推进交通、 水利、 电力、 能源、 市政、 通信、 “ 厕所革命” 等基础设施建 设。 三是做好财政收支工作, 严格落实中央各项减税降费政策, 减压一般性


支出, 保障重点支出, 做到应收尽收、 合理分配。 四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设立省级财政风险专项基金, 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 活动。

(五)大力推进项目落实和有效投资

一是抓紧重点项目, 制定施工建设计划表, 加快施工进度, 确保格库铁 路具备通车条件, 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和沿黄四大水库灌区主体工程建成。 加 快西成铁路、 西宁机场三期、 青海湖机场、 特高压外送通道等重大项目报批 进度, 做到项目早核准、 早开工。 二是稳定房地产投资, 加大热点地区住宅 用地供应规模, 因地施策,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民间投 资增长, 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保障民营企业的权益, 确保民营企业在投 融资、 市场准入准出、 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机会平等。 在重视大企业、 大项 目的同时, 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 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 持续释放民间投资 活力, 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强化调度督查, 始终压紧压实 责任链, 加强提速攻坚, 提升投资的谋划力, 协调推进项目设计、 招标及概 算等工作。

(六)积极融入国家各项发展战略

一是积极融入国家 “ 一带一路” 倡议, 并紧跟长江经济带、 黄河经济 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新指示, 依托青海发展优势, 完善与中东部省区的产业对 接与互补, 培育产业新动能, 筹划产业转移方向, 结合省情实际, 筹建一批 集规模性、 战略性于一体的产业转移升级项目, 不断优化完善青海现代产业 体系。 二是积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以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2018 ~ 2022 年)》 为指导,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激发 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扶持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 促 进特色农牧业与文化、 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打好特色农牧业和乡村文化旅 游这两张牌。 三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业与国内外企 业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继续办好 “ 青洽会” “ 藏毯展” “ 清食展”, 持续扩


大这些活动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为招商引资提供优惠政策与优质的综合服 务, 进一步加强综合保税区、 保税中心等通关平台建设, 扩展跨区域经贸合 作, 不断提升对外服务效率与能力, 构建起青海省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3篇: 某市经济预测报告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2010年第一季度)

1-3月份,全国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从电力供需情况看,发用电量继续保持高位,第二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继续走强,重工业用电更加突出,轻工业用电有所走低;电力工业运行基本平稳,西南干旱严重影响水电出力,加上电煤供应比较紧张,出现了供电缺口;水电行业出现整体亏损,火电行业预期经营压力继续加大。
后三个季度,电力工业将继续把保供电、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电力需求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速总体“前高后稳”;全年新增装机规模与上年基本相当,供应能力充足,结构继续有所优化;全国供需总体平衡,个别地区在枯水期、迎峰度夏期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设备利用小时保持上年水平;电煤供应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及煤价上涨因素将直接影响到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稳定供应,行业总体盈利能力和减少火电企业亏损面将再次面临考验;电煤、来水和气温将是影响部分地区电力电量平衡的最主要因素。
一、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一)电力供应情况
1、电力投资和新增能力的结构继续优化,供应能力充足一季度,全国电力建设完成投资914亿元,比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其中,电源、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89%和下降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8.02%;分类型看,水电投资额同比下降8.19%,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核电投资所占比重上升到22.40%。
一季度,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1613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601万千瓦。其中,水电131万千瓦;火电1270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448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20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59万千瓦;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61万千瓦。新投产百万千瓦火电机组2台,新投产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比重高达70.10%,火电机组容量等级结构继续改善。
2010年3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设备容量85035万千瓦,同比增长11.00%。其中,水电16519万千瓦;火电65570万千瓦;核电908万千瓦;并网风电2010万千瓦。水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49个百分点。
2、发电量保持高位运行,水电生产增速持续下降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实现回升向好后的高位运行,同比增长20.8%;水电由于大部分流域来水偏枯,同比下降5%,水电发电量占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的比重下降到9.55%,单月水电发电量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负增长;火电发电量从2009年四季度以来持续高位运行,发挥了重要的电量支撑作用,一季度同比增长24.3%,占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的86.17%,比上年同期提高2.23个百分点;核能发电量保持稳定,风力发电量继续翻倍增长。
3、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恢复到2008年水平
发电生产保持高位运行导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明显回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升,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小时,处于2008年同期水平;其中,水电同比下降93小时,除华东地区外其他水电生产大省普遍下降;火电同比增加182小时,水电生产大省和西北地区各省提高更多。
4、电煤消耗增加,供需平衡偏紧,价格出现高位剧烈波动一季度,由于水电减发与迎峰度冬高峰用电负荷重合,火电发电量增长较快,国内电煤消费明显增加,全国直供电厂日耗煤量持续历史高水平,电煤供应能力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协调导致电厂存煤出现剧烈波动,部分地区出现电煤供需紧张。国内动力煤市场价格随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出现频繁、大幅波动,前期,全国多数地区煤炭市场偏紧,价格出现短暂大幅上扬,进入3月份后价格有所回落,但市场价格仍同比上涨15%左右。
(二)电网输送情况
一季度,电网投资完成额略有减少,投资更加针对解决薄弱环节;投产规模有所增加,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多投产518万千伏安和292千米。
一季度,全国跨区送电完成2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28%。跨区送电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从华北送华中35亿千瓦时、通过灵宝变从西北送华中增长201.86%。国家电网送南方电网电量增长26.33%,对缓解南方电网电力供需矛盾发挥了作用。三峡电厂因水情原因送出电量已经连续七个月同比下降。旱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灾导致水电大省电力输出下降明显,如广西下降58.58%、贵州下降6.88%、云南下降18.56%,南方电网区域的“西电东送”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全国跨省电力电量交易比较活跃,能源输出省份增加较快,如山西、河南输出电量分别增长23.39%和59.50%,其中分别有35亿千瓦时和23亿千瓦时输送到电力比较紧张的华中地区,内蒙古输出电量增长28.65%;送京津唐电网“西电东送”保持稳定增长。
(三)电力消费情况1、全社会用电量持续高位运行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96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19%,实现了回升后的稳定高位运行。增速较高的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基数低,二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恢复快,用电量上升快,三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与上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取暖负荷和居民用电快速增长。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已高于2009年迎峰度夏高峰期的7月份,说明回升后高位运行的态势较为稳定。
2、第二产业用电增长是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力军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57%,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81.8%,是带动全社会用电恢复增长的根本动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也较快增长,其中乡村居民用电增长仍然呈现持续略快于城镇居民生活用电增长的发展格局,3月份居民生活用电量仅低于2009年夏季用电高峰期的8月和9月,并且已经高于2009年12月和今年1月的冬季用电高峰期,反映出3月份气温偏低导致取暖负荷增加、以及其他各种政策的拉动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效果比较明显。
3、工业用电总体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59%,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80.6%。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3.99%和30.53%,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3%和73.4%,轻工业增速和贡献率远低于重工业,其差距在不断拉大。
4、重点行业用电增长情况各异
一季度,重点行业中钢铁、化工、有色行业生产继续旺盛,用电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建材行业用电增幅明显趋缓。其中,钢铁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1.93%,仍然保持很好的生产势头,各钢铁用电大省1-3月份均实现同比增长;化工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0.35%,延续了2009年7月份以来持续好转后高位运行的态势,但由于用电紧张等原因,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的化工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72%,3月贡献率是多年来最大的一个月,反映出有色金属行业生产不仅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并且又新增一定规模的产能;3月份建材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98%,增速是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增速,东部地区投资建设对建材的需求开始有所下降。四大行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率达到42.39%,处于历史高水平;用电量合计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2.64%,同比增长33.87%,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9.68个百分点。
一季度,纺织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4%;通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增长28.72%和36.40%,但是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这些行业用电增长在3月份有所走低。
5、中西部用电增速快于东部
一季度,全国各省用电量均已经恢复正增长,但是用电增长差异较大。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除辽宁、广西外,全部处于华北、华中、西北区域,以西北地区省份为主。与2008年一季度相比,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也基本都是中西部省区,总体来说,中西部增长加快,灾后重建、高耗能加速恢复、上年基数偏低等是最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增速相比较低,占全国用电量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0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长最为缓慢,累计用电增速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电力行业全力做好抗旱保电工作
西南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旱情导致水电站水位较同期低20米左右,水电出力大幅下降,同时火电出力明显增加,受当地煤炭产能和外省调入的运力约束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电煤供应持续紧张,给电力生产和供应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3月份当地经济大幅回升背景下,显现出电力供应在西南地区极为紧张。电力行业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抗旱保电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挥大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在广东电力紧张的三月份,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组织电力通过“三峡-广东”直流线路增送南方电网,3月份实现增送最大电力100万千瓦、累计电量4.9亿千瓦时,极大地缓解广东电力紧张局面;南方电网调减云南1-3月外送电量23亿千瓦时,组织广东倒送云南3.3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亿千瓦时,调减贵州外送电量13.4亿千瓦时;四川局部地区虽然也发生旱情,但仍发挥了省网及华中电网的调节支援作用,没有发生拉限电情况。二是面对高企的煤价和电煤资源紧张的情况,发电企业千方百计采购煤炭,做好火电生产,尽量做到火电厂满发多发,尽力保证供应,云南增加火电出力100万千瓦,贵州增加火电出力150万千瓦。三是积极配合政府加强需求侧管理,制定细化各种有序用电方案,优先保障抗旱救灾、居民生活、春耕备耕用电,做好高耗能的停产限产让电工作。四是调整电厂和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加快检修进度、缩短检修周期,增加电力系统供电能力。五是全力做好抗旱服务工作,开辟抗旱救灾用电绿色通道,组织应急发电机支援抗旱用电,维护好抗旱用电设施。六是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争取各级政府在电煤采购与运输、电力跨区支援、电价补贴、有序用电等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做好抗旱保电、有序用电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好评。
(五)水电整体出现亏损,火电经营压力加大
全国发用电量实现了回升向好后的高位平稳运行,加上2009年11月份电价调整的翘尾影响,以及低利率水平下的财务费用增长放缓,使得电力行业总体利润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差异较大、问题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份,由于水电减发导致水电行业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盈利10亿元变为亏损9亿元,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火电利润虽然实现54亿元,但由于市场煤价同比上涨已经超过近15%并仍有继续上涨的倾向,同时考虑今年强烈的利率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上调预期也会大幅增加负债率已经很高的火电企业的利息支出,使得火电企业仍面临非常大的经营压力。电力供应企业利润由负转正,但是盈利能力依然偏弱。综合来看,电力行业企业的经营压力在继续增加。
二、二季度及全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
后三季度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其中华东、华中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北、东北、西北电网电力供需平衡有余。受来水、电煤及天然气供应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区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可能存在一定的电力电量缺口。
(一)电力供应能力分析及预测
预计2010年电力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全年电源和电网投资预计都将在3300亿元左右,全年全国电力投资完成额6600亿元左右,少于2009年水平。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城市和农村配电网投资的力度将逐步加大,电源投资中火电投资比重将继续低于50%,水电、核电投资比重将继续提高;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重也会再度低于50%。
预计全国全年基建新增装机8500万千瓦,在4月末或5月初全国水电装机将突破2亿千瓦,迎峰度夏初期全国装机将突破9亿千瓦,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在9.5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16万千瓦,并网风电3000万千瓦。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二)电力保障能力及风险因素的分析与预测
当前大部分流域来水普遍偏枯、需求高位增长,考虑铁路运力对华中、西南等省份电煤供应的制约,以及部分省区进行煤炭整合和大面积安全整改对煤炭供给和地区平衡的影响,预计后三个季度全国电煤供需偏紧的趋势很难得到改变,在个别地区、个别时段仍会出现缺煤的情况。预计2010年全国电厂发电、供热生产电煤消耗将超过16亿吨。需求总量增加和结构性、地区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电煤矛盾。
在电力装机比较充足的情况下,电煤、气候、来水将成为决定电力供需平衡的最主要因素,必须提前做好煤炭供应和对气候来水的预测预报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种供应保障准备。
(三)电力需求及供需形势预测
我国经济高位平稳运行态势持续已经三个月以上,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和用电结构的特点在未来几个月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第二产业特别是其中的重工业仍然是电量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量,只要国家宏观调整政策以及国际大环境没有明显恶化,未来三个月我国经济和电力消费仍将维持在高位水平上。
由于上年基数作用,以及投资拉动作用逐步有所减弱,预计今年电力消费增长将呈现“前高后稳”的基本走势,预计上半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增速缓慢下降到低于20%;以2009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为计算基数,2010年全年电力消费同比增长9%,达到3.97万亿千瓦时左右;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4500小时左右,与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2009年基本持平。
三、电力供需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解决电力供需问题,要认真分析存在的本质性问题,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从电力工业发展整体来看,当前存在着电源电网发展不够协调、清洁能源发展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压力巨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电价矛盾十分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等重大问题。电力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性行业,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必须推动电力布局由注重就地平衡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加快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大型煤炭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实现由过度依赖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转变,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反复出现等问题;电源结构由过度依赖煤电向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转变,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在高效开发好我国水能资源的同时,加快发展核电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进一步发展超超临界、热电联产等高效、清洁的火电机组,缓解节能减排压力;电网功能由单一的输电载体向综合性资源配置平台转变,大力实施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的智能化建设与改造,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供电质量、互动化服务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突出加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满足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社会对供电服务多样化、个性化及互动化需求。
我们建议,当前应特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一)加强电力统一规划工作。
电力统一规划是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前提。要统筹考虑电源与电网、发展与环境、煤电运的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益和发展质量,并将电力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实现行业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与政策的协调统一,促进电力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加快水电开发建设步伐,实现水电持续发展
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水电投资速度明显放缓,全国仅核准开工水电项目累计1000多万千瓦,其中没有一个大型水电项目。目前在建水电项目基本都可以在“十二五”期间投产,如果未来每年不能保持一个合理的大型水电开工规模,我国水电投产规模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低潮,水电开发程度很难在2020或2030年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技术、效率、温室气体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如果大型水电减缓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目标和碳强度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必须加快水电发展步伐。一是建议国家加快大中型水电开发项目的审批核准速度,确保未来每年有稳定的水电投产规模;二是建议扎实稳妥的加强生态保护和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为水电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推进重点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力度,提高水电开发率和水能利用效率;四是加强对小水电的管理,将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中小水电开发纳入流域开发范围,改变目前小水电开发无序的现状,做好资源保护。
(三)建立顺畅的电价传导机制,提高行业发展能力
由于上下游产业市场化改革的不同步,以及我国电价形成机制不完善,使煤炭等原料燃料涨价不能及时传导到终端用户。由于煤炭成本已占到煤电成本三分之二以上,电煤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电行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资产负债率过高,可持续发展受到重大影响。随着能源资源价格不断走强,理顺电力价格传导机制迫在眉睫。
一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根据原料燃料的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电力价格,建立电力价格随原料燃料波动、能上能下的科学的价格机制。二是建议加快研究合理的能源比价关系,使各种能源价格处于一个合理的比价关系水平上,引导终端用户科学合理使用各种能源,促进能源行业均衡发展。三是研究电价内部结构,逐步解决电价交叉补贴问题,在确保居民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建立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供求关系和能源资源消耗补偿的电价体系。
(四)加快理顺煤电关系,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安全由于地区间一次能源禀赋特性导致其电力结构的不均衡、枯水期来水少对电煤需求激增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2010年我国电煤供需仍将处于局部偏紧的状态,有可能加剧华中、西南等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缺煤停机。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建议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提前研究迎峰度夏期间电煤供应问题。采取综合措施鼓励煤炭企业多生产,鼓励运输企业多运输、保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重点,鼓励发电企业多储备。重点是要提前谋划迎峰度夏期间可能出现的煤价上涨风险和可能带来的煤炭紧张风险,及早启动煤电联动政策,促进各环节科学合理运转。
(五)加大电力保障协调力度,确保防汛抗旱用电需求在西南地区出现连续三个季度的干旱,给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这些地区电源结构特点,造成这些地区时常出现季节性电力缺口,也因此造成接受这些地区电力供应的消费大省电力相对紧张,预计汛期前电力缺口仍将存在。同时,有些地区汛期提前来临,用电形势也会随之变化,必须加大电力保障协调力度,确保防汛抗旱用电。
建议充分发挥大电网的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加大水情预报和水电站流域调度,增加对这些省区的煤炭支援,发挥火电机组主力作用;加强需求侧管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用户有序合理科学用电,限制“两高一资”企业过度用电和优惠价用电。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附表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一览表

本月
本月止累计
指标名称计算单位

同比(±、%)
113.721.044.8122.5422.74-4.7228.2313.5821.17
11785035165196557090820109695190714770421118592410801278
同比(±、%、百分
点)110.711.013.59.1102.524.199.7727.5727.5913.9930.5317.4714.96
全国发电量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容量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第二产业用电量其中: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
45343566259425643322232339437
其中:轻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重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亿千瓦时
注:发电量指标数据(除风电外)是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风电发电量及其他发电生产经济指标数据均为中电联统计的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统计口径,全社会用电量指标是全口径数据。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全国电力工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续表)
本月
本月止累计
指标名称计算单位

同比(±、%)

84948058112549912855.780.656.26480111194108654341613131127020931203124
同比(±、%、百分点)
全国供电量全国售电量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其中:水电其中:火电全国发电累计厂用电率其中:水电其中:火电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
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发电新增设备容量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线
亿千瓦时亿千瓦时小时小时小时%%%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万千伏安千米
23.6423.42117-93182-0.200.14-0.30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精品Word文档欢迎下载
路长度

精品资料Word欢迎使用

推荐访问:某市 通用 预测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