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习“五味”

时间:2022-07-05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学习“五味”,供大家参考。

思想政治学习“五味”

 

  思想政治的学习“五味”

 随着课改的扩大深入, 新教材在修订后也日趋成熟, 其中新颖生动充实的图片, 简洁的信息链接, 娓娓道来的正文叙述, 这一切成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好课程资源的最大功效, 让每一节课都是一次享受, 一次盛宴,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得好”、“吃得饱”, 这对课改中的老师尤其是经历了旧课程到新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挑战。

 下面, 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我的调味浓缩。

 一、 读——编的美, 读出滋味

  二、 讲——透的深, 讲出意味

  三、 说——说的热, 爆出火味

  四、 思——想的长, 值得回味

  五、 演——来得切, 最是真味

  读、 讲、 说、 思、 演等教与学的方式林林总总, 俗话说:

 水无常形, 教无定法,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学习出发, 成人成才出发, 总能搭配出教与学的最佳互动模式, 让教师与学生互享对方呈现的教与学的美和智慧。

 随着课改的扩大深入, 新教材在修订后也日趋成熟, 其中新颖生动充实的图片, 简洁的信息链接, 娓娓道来的正文叙述, 这一切成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好课程资源的最大功效, 让每一节课都是一次享受, 一次盛宴,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得好”、“吃得饱”, 这对课改中的老师尤其是经历了旧课程到新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挑战。

 下面, 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我的调味浓缩。

 读——编的美, 读出滋味

  新教材文字中最大的特色是可读性、 欣赏性极强。

 一篇篇、 一段段在编者的匠心下体现出种种的美。

 或娓娓道来, 如小桥流水, 或气势磅薄如飞流瀑布, 或隽永智慧, 如百发智者, 或犀利深刻如辩论高手。

 这些文字, 不读, 深感遗憾; 不读, 少了震憾, 少了抚慰, 少了一种心灵的思索。

 如八年级《我爱我家》 中这样一段文字。“母爱是最无私的, 母爱是温暖的阳光, 奉献着七色光芒; 母爱是辽阔的海洋, 坦露着宽广广胸怀; 母爱是肥沃的土壤, 哺育儿女茁壮成长; 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遨翔”。

 这些话光看就是一种欣赏, 读, 有如雨滴, 一点点湿润我们的心田。

 所以, 个读、 分组读、 齐读、 男、 女生分读等方式在我的课堂上时时呈现。

 读美文, 读出了情感, 打开了心窗, 走进了心灵。

 读, 为政治学科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讲——透的深, 讲出意味

  传统教学, 只重视灌输, 使得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影响了教学效果。

 但在新课程过程中, 有的老师把“满常灌” 变成了“满堂问”, 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 事实上由于盲目追求课堂上的提问数量, 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 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结果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予,

  学生间的合作也难以实现。

 还有的教师放弃了对课堂的掌握, 对学生的活动不加引导, 信马由疆,常常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但并不是要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的课堂通过活动导入, 以活动推进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但自主并不是“自流”, 活动也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引导与讲授, 许多情况下, 讲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活动不应也无法真正替代教师的讲授。

 由于教材上的部分内容深化, 理论性强, 距离学生的生活实践远, 学生认知有困难, 如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 点到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我举了一个贴切的例子:

 雷锋虽然死了, 但雷锋精神依然存在, 所以我们常说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逐一类推, 民族文化应该是民族的根。

 说——说的热, 爆出火味

  一个不愿发言、 不会发言的学生, 不能说, 一定不会思考, 但教学实践中发现, 这样的学生多半被动接受, 多于主动思考。

 要用学生的说, 带动学生的想, 才能放飞学生的思想, 打破禁锢的框框, 打破勇气的底线。

 但勇气往往是被激发的, 思维是要撞碰的。

 所以, 在课堂上小组讨论, 个人发言, 组与组的辩论等学习方式, 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结合使用, 做到还时间给学生, 还课堂予学生,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

 如在学习九年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节约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时,我把全班分成男女生两大组, 各持一个观点, 展开辨论, 男生:

 经济为中心, 女生:

 资源与经济齐抓。

 在辨论中, 一名男生在激烈的气氛中说出这样的观点:“历史证明, 新能源是不断的开发利用的,所以我们不用发愁, 为了经济发展, 资源该怎么用, 就怎么用。” 这个观点完全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我正感到愕然, 怕冷场, 正想接过话头, , 站起一位女生发言道:

 “科技虽然发展迅速, 但和人的思维一样, 也有暂时空白, 世界记录也有长久不被打破的时候, 到那时, 现有的能源用完了, 而新的能源尚未开发出来, 我们该怎么办。” 所有的同学, 包括我为双方而拍案叫绝。

 精彩的发言、 智慧的思维。

 课后, 我分别问了两位同学, 一个为什么问题想得这么好, 另一个为什么问题答得这么妙!他们说, 在当时的那种气氛里, 脑子不知为什么灵感一闪, 问题、 答案就是来了。

 是啊, 创新就是灵感的闪动。

 这种潜能既可以因为及时发现适当培育而像火一样爆发出来, 也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像秋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设置一个平台, 给一个背景, 让学生以竞争者的角色进入其中, 必会产生新思想的火花。

 思——想的长, 值得回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视野的窗口。《教育艺术》 也曾写到:

 “聪明的教育者, 时常不是把道理讲清, 而是给给教育对象留有思维空间, 诱发教育对象以自己的灵气去补白”。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 把课讲得天衣无缝并不一定好。

 相反,让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弹性, 留出一些空白,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分析、 研究,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我在讲西部大开发这一内容时, 就没有照本宣科, 一讲到底, 而是有意设置几处空白,其一, 进行西部大开发, 肯定是相对于东部而言, 那么东西部为什么会有差距, 这些差距表现在什么地方? 其二, 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与西部大开发有什么联系? 其三, 通过实施这一战略能达到什么目的? 其四, 西部大开发应注意是什么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空白, 学生边读书边

  思考。

 结果,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 意义、 目的、 措施等问题迎刃而解, 这比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教学效果, 不知要好多少倍。

 因此, 教师绝不能搞“讲授垄断”, 而应适时地创建一些空白, 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 这样效果才更好, 自己思考的结晶才耐人寻味有嚼头儿。

 演——来得切, 最是真味

  新教材的最大亮点是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大量素材是学生正在经历或者已经历的事情。

 但经历了, 不一定代表体会了, 感悟了, 得到了。

 我们这里就设置一个生活或学习的情景, 让学生再现生活——思索生活——再次回归生活。

 但回归的已不是简单的重现。

 心灵已有波, 已受感动。

 因为他(她)

 是带着一颗学习的心, 感悟的心来准备。

 结果, 这一节课可能让学生领悟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司空见惯、 熟视无睹的一些生活习惯、 细节。

 可能这一节课后, 学生会带着一颗心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感悟生存。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两代人的对话》 时, 让学生换位表演生活中最让自己烦的与父母交往的一个片段, 要求不仅要演出父母工作后回到家中的疲惫样, 还要知晓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

 事先让学生做了充分的了解准备。

 临到表演时, 此时的情景和当初布置作业时学生一片吵闹、 兴高采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的学生还未言, 泪已在行, 感恩之心不溢言表。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素材都可以以创设故事情景的方式呈现。

 教学, 我们追求的的不是表面的热闹好看, 而是要选择可深入, 有思考点, 又有情感体验的内容开展, 学生才能投入。

 读、 讲、 说、 思、 演等教与学的方式林林总总, 俗话说:

 水无常形, 教无定法,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学习出发, 成人成才出发, 总能搭配出教与学的最佳互动模式, 让教师与学生互享对方呈现的教与学的美和智慧。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学习“五味” 思想政治 学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