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媒体时代建强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07-17 15: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余映涛,温优华

(1.东莞日报社总编办,广东东莞 523076;
2.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潮州 521041)

媒体融合自2014年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多方位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作为分众化传媒的高校传媒,也尝试开展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效果不佳。因此,借鉴大众传媒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从高校实际和高校传媒特性出发,探究建强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对提高高校传媒的传播影响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校传媒作为高校党委主管主办的媒体,担负着高校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全媒体时代,随着传播环境的改变,高校传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高校作为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另一方面,随着“三全育人”的不断深化,如何进一步挖掘高校传媒的育人作用,对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传播业态的出现,使高校传媒原有的主流地位被影响,高校传媒在高校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不到应有发挥。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

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空间的融合,任何人可以在网络的虚拟与现实中找到自己的社会身份,由于网络社会中时空概念的模糊化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网络空间,构建了新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使得网络空间成为当今社会各种媒体竞相角逐的场域。

全媒体时代,技术赋权让网络空间更加开放、共享,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变得更加激进和多样化。他们通过自身发达的科技和文化产业利用网络向我国输入各种带有明显西方色彩的文化产品,如游戏、动漫、影视等,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话语权被一些新媒体平台或新媒体平台的意见领袖所打破。尤其是在社会热点事件和网络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领域、不同身份、不同区域的网民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2]。这些现状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三全育人”对高校传媒育人提出了新要求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部党组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高校育人工作具体细化为“十大育人”体系,要求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3]。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如何深度发掘自身的育人元素,构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新的高校传媒传播矩阵,充分发挥高校传媒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创新融媒体中心建设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提高高校传媒的传播影响力,不仅是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传媒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2014年,上海率先尝试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随后,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随着“三全育人”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由课程思政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高校传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其在“三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如何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传媒的宣传,让大学生入脑入心入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三全育人”对高校传媒育人提出的新要求。

(三)高校传媒的现状落后于传播环境的改变

长期以来,高校传媒在高校发挥着主流媒体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我国大部分高校除有原来的校报、校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又新办了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从媒体的管理看,我国高校校园媒体大多是归口在学校党委宣传部,也有个别媒体归口在团委、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从传播效果看,由于诸多原因,真正发挥传播影响力的媒体并不多,不少高校的校园媒体基本处于被动状态。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种全新的舆论宣传环境,使得传统媒体的宣传垄断优势不复存在,大大冲击了原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宣传工作的生态环境[4]。由于领导重视不够、融媒体中心建设理念滞后、传媒队伍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传媒无法很好地应对全媒体时代各种变局,受众迁移十分严重,特别是传统的纸媒——校报,大多到了少人问津的地步,高校传媒原有的主流作用被严重消解,距离******关于“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差距较远。

由此,高校传媒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做好校内各种媒体的整合,建强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总体滞后,高校建立融媒体中心也是近几年的事。2021年4月30日,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揭牌,之后,安徽艺术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海口经济学院等高校先后成立了融媒体中心。

基于高校传媒的实际,全媒体时代建强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围绕“三全育人”,从国家战略、意识形态安全高度认识其重要性。遵循“平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内容是根本”的思路,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建强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通过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推动高校传媒深度融合。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强传播平台

高校传媒是党媒,按照党管媒体原则,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5]。

高校传媒是非营利性的分众媒体,经费是由学校财政拨款,专(兼)职采编人员的报酬是按职称、职务等而定,不牵涉媒体融合过程中各媒体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而且,高校各校园媒体属于同一高校,行政属性清晰,便于媒体资源的优化融合。因此,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应将精力集中到社会效益上,结合高校实际和高校传媒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讲话中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6]因此,建强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必须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从讲政治的高度,将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学校党委重要议程,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校园各种媒体资源的融合,重构高校传媒传播新格局。

综上,放射治疗前,口腔医生应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预防口腔并发症的计划,以便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管理,维持其口腔健康水平。当然,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整个过程中,口腔不良反应的发生涉及多个学科和层面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对其进行防治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联合多个学科,加强交流与合作,只有掌握放射治疗患者的口腔治疗原则、完善全身背景及口腔健康状况的评估、抓住治疗时机,使用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为肿瘤患者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口腔环境,预防、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根据高校传媒的实际,可以将学校校报、广播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以及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平台等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组建高校融媒体中心,构建拥有“电视台+电台+校刊+网站+微博+微信+抖音+融媒APP+直播平台+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号矩阵”的全媒体矩阵高校新型主流媒体。

在这方面,广东惠州学院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作了有益的尝试。为了抓好学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惠州学院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宣传的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惠州学院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加大扶持力度,落实统筹专项资金,确保融媒体中心办公场地、完善采编播设施、融媒体平台搭建,以及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客户端合作等各项建设资金到位,保障融媒体中心建设顺利进行。同时,结合学校专业设置,惠州学院融媒体中心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导、与文学与传媒学院共建,是相对独立的教辅机构,界定工作人员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归口校党委宣传部管理。新闻宣传工作,由学校融媒体中心负责,融媒体研究工作和传媒专业学生到融媒体中心实习接受文学与传媒学院指导。

媒体融合是内容及技术的融和人员及机构的合,达到资源的极大优化,实现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这对“小而全”“小而散”的高校传媒更显重要。因为,媒体融合不是对传统媒体的“微创手术”,而是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6]。高校传媒的媒体融合,不只是学校宣传部门的事,涉及多个部门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要做好高校融媒体中心的顶层设计,必须从学校领导层面重视,才能推动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建强传播队伍

高校传媒工作人员大多只有几个专(兼)职人员,主力则为在校大学生。而学生采编队伍,大多是大一、大二学生,人员流动性大、新手多、需要常态化培训是高校传媒的几大特点。高校传媒工作人员大多归口在宣传部,行政事务较多,既要做媒体工作,又要做行政工作,很难专心投入到高校传媒工作中,致使高校传媒建设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工作人员少,有的高校一个人甚至要负责几个媒体,既是编辑记者,又是总编,还要兼学生的指导老师,精力不够。同时,由于大多高校的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属于行政人员,个人晋升空间有限,虽然有的工作人员评有职称,但待遇兑现跟不上,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钻研业务动力不足。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7]因此,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必须从加强媒体队伍建设着手。与大众媒体相比,高校传媒队伍建设有着明显的“软肋”。除了体制的原因外,媒体运作的机制同样制约着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大众媒体的新手进入媒体,一般先做记者或校对,逐步切入新闻业务。而且,记者的稿件完稿后,要经过编辑、部门主任、值班领导等行家里手层层把关才能发表,并且媒体有一套完整的稿件点评制度,为新手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媒体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而高校传媒的工作人员一进媒体,就得充当主角,编辑记者一肩挑,不仅要充当把关人的角色,还要担负着对学生采编队伍进行指导的重任,有的甚至要同时负责几个新老媒体的营运和管理。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具有真本事的采编队伍,重点要打造好高校传媒指导老师这支队伍,通过他们对学生采编队伍“传帮带”,才能真正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这一传播平台。

联系高校的实际,首先要盘活校内与传媒相关专业的人力资源。通过制订相应措施,将学校传媒、思政、历史、信息与计算机等专业的师资引入高校融媒体中心这一平台,让他们在参与融媒体中心工作的过程中,用各自的专业技术培训高校传媒专(兼)职采编人员。同时,邀请大众媒体经验丰富的编辑记者为融媒体中心的特聘专家,每周一次参与和指导高校融媒体中心的采编工作,通过他们及时将大众媒体的先进理念和工作经验带到高校融媒体中心,以推动融媒体中心整体工作的提升。

高校传媒绝大部分采编工作实际上是由学生采编承担,学生采编队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采编队伍的素质,对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热情高、新闻业务生疏、流动性大是高校传媒学生采编队伍的最大特点。所以,对学生采编队伍进行常态化培训,是高校融媒体中心必不可少的大事。不少高校每年招收新的学生采编,都会请有关专家对新手进行培训。然而,这种短期突击式的培训,只能给新手传授一些简单的新闻专业知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新闻专业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打磨的过程。要使学生采编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除了传统的短期培训和“传帮带”以外,有必要建立一套常态化的评估机制。通过相应措施,组织校内外有业界经验的专家学者,每周一次对融媒体中心播发的稿件、专题、版面、栏目等进行逐一点评;
每月组织一次好新闻评选,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让采编人员切身体会自己的作品哪里好,哪里不好;
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采编队伍的快速成长。

(三)围绕“三全”育人,做好内容传播

1.移动优先,适应受众特点

长期以来,高校传媒紧紧围绕学校党委和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然而,进入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也必须针对受众特点,与时俱进,坚持移动优先的原则。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8],并且以年轻人为主体。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90 后00 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受众,不仅年轻、思想活跃,而且用网水平高、触网时间长,他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大多来自网络,网络生活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总书记所言:“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6]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视频、快手、抖音等的出现,加上入行门槛低,人人都可成为拍客,新媒体成了高校大学生喜闻乐用的媒介。他们通过这些新媒体,获取信息,展示自我,分享情感。

因此,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从青年大学生受众特点出发,恪守移动优先原则,加大新媒体建设力度。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利用新媒体即时、互动等优势,快速抢占舆论高地。

2.创新理念,满足受众需求

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介的高度融合,加上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交互性、多元性、权利平等性、传播成本费用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云官方化等越来越明显。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媒介议程设置,相反,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移动社交场景充分激发受众能动性,传播路径往往呈现出以网民创作为起点,经由网民扩散后媒介介入报道的社会化特征[10]。高校传媒的受众是有激情、有知识、有个性、参与意识强的大学生,他们对发生在校内外的各种热点,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高校融媒体中心内容产制要充分满足大学生的这一需求,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点对多”的思维模式,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做精高校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内容,提升高校传媒的传播影响力。

首先,针对大学生参与、互动意识强的特点,融入建议性新闻理念,就热点有意识设置话题,引导大学生受众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提高受众粘附性,实现传受互动,形成共识。所谓“建设性新闻”,可以理解为在坚持新闻核心功能的同时,将积极心理学和其他行为科学的技巧运用到新闻生产流程和产品中,致力于创作卓有成效、引人入胜的报道的一种新闻生产方式[11]。其核心是“积极”“参与”,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其实是一脉相通的。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面对发生在校内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很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困惑和偏差。建设性新闻秉承积极的态度,通过媒体和记者介入到热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和受众一起平等互动,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这对大学生受众“三观”的形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针对网络传播信息不确定给大学生受众带来的困扰,融入策展新闻理念,去伪存真,还原事实真相。策展新闻指新闻策展人遵循专业新闻生产的标准筛选和呈现新闻,通过寻找、辨别、选择、验证、组织、描述等手段将优质内容呈现给受众[12]。

全媒体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在“后真相”的全球化语境下,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
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6]。高校传媒的受众是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言行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面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困扰,高校融媒体中心内容的产制要以学生为中心,快速还原事实真相,帮助大学生受众对校内外热点问题确立正确的认知,增强高校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寓教于乐,创新传播方式

在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高校传媒以其传播影响面广而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学生受众而言,他们的生活圈,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从家庭到学校,和社会接触较少,生活阅历简单。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和各种思潮对身心正处在成长期的大学生受众来说,影响极大。

因此,全媒体时代,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必须适应传播环境的改变,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要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创新传播方式和话语技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有效融入高校传媒新闻宣传的内容产制,发出高校主流媒体的强音,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的阵地。

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要充分利用新闻的时间性、接近性这两大重要特性,通过重大纪念活动、传统节日等,以时间为节点,引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并用年轻受众喜欢的短视频、抖音、快手等传播形式,将教育性、故事性、亲和力融入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再现中,让受众通过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知史明智、知史明理,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全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表达,具有极强话语传播功能和价值承载,它能让简单平淡的话语表达变得妙趣横生,立即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因此,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内容产制,要适应全媒体时代传受平等、互动、多元的对话模式,在话语表达上,要善用巧用深受青年人喜爱的网络语言,粘附受众。

建强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既是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需要。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在借鉴大众媒体融媒体中心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高校传媒的特性,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内容产制着手,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内容传播,才能真正提高高校传媒的传播影响力。

猜你喜欢受众育人中心剪掉和中心无关的作文小学高年级(2022年9期)2022-10-17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3期)2017-06-21用心感动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推荐访问:媒体 用好 高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