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23-08-26 1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 原, 宋 伟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引导这一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程,因此,思政课教师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新的挑战。在系统观念视域下,厘清其发展趋势,运用系统方法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一个教师个体相互联系且在整体上不断发展的有机体,这为我们用系统观念来把握这一队伍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契机。

(一)系统观念是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科学工具

在改造世界的系统性实践中,人类逐渐积累了对事物的系统性认识,最终形成了系统观念。系统观念也被称作系统思维或系统论,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分析方法。由于19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进步,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系统观念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1]那么,什么是系统?所谓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是各个要素以一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由系统的定义可知,它在本质上是描述客观对象存在方式的概念,是为了从整体视角、联系的观点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唯物辩证法来看,系统及其要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一方面,系统不是要素的简单线性相加,而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与影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这样,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分散的各要素功能之和;另一方面,系统与要素是相互依赖的。系统不能独立于要素而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了要素的抽象系统。同样,要素也离不开系统,单个要素功能的发挥要依托于系统整体,如果离开了系统,要素就会发生质变,不再是系统的要素了。

***总书记深刻洞察系统观念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他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3]在系统观念的指引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国计民生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收获新成就。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则向全体党员发出了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4]的号召。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表明系统观念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本原则,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思维方法,理所当然的也成为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律的科学认知工具。坚持系统观念,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系统性表现

如何判定一个事物具备系统特征?这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清晰边界。边界使系统与其他事物、周边环境区分开来,进而使系统整体与环境发生关系。第二,具有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要素。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系统内部的存在方式。如果一个事物具备这两种特征,就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不能被视为一个系统?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在全国各个高校中,思政课教师队伍与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清晰的边界。思政课教师的身份怎样界定?《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队伍建设规定》)指出:“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5]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内涵是该队伍成员质的规定性,其身份界定明确,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区分,二者边界清晰。其次,各个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内部个体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既存在着竞争、协作等多重关系,在整体上又要共同承担铸魂育人的功能与使命,他们的切身利益也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因此,由系统的定义及其相关必要特征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与个体是系统与要素的矛盾关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个体尽管要独自承担一些教学与科研任务且个体综合能力也有差异性,但在高校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整合管理之下,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另一方面,教师个体发展离不开队伍的整体建设。加强队伍整体建设、营造良好的队伍发展环境有利于个体功能发挥;同时,个体发展也能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二者的矛盾关系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那么,如何运用系统观念去解决问题呢?“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系统论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系统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目标”[2]250。用系统观念去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旨在从整体出发探讨队伍建设,能在独特视域中提出优化方案,促进其内涵式发展。

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荣使命。******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6]品读******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系统意蕴,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系统方法,为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确立系统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承担立德树人光荣任务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一种联系。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组成的系统而言,如何与外部环境良性互动以实现更好的系统功能?在广大的高校教师群体中,思政课教师跟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共同职责。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又跟其他教育工作者相区分,具有特殊性,这集中体现在他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守护者。******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7]思政课教师必须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系统功能应该紧紧围绕着上好思政课、为党培养人来构建。

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之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乘势而上,踏上了第二个一百年的“赶考之路”。在这条康庄大道上,大学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必须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武装起来。******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6]这段话醍醐灌顶,使我们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的外部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更好地实现系统功能指明了方向。

(二)提高系统要素效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综合素养

何为“好老师”?******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成为好老师的“四有”标准,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8]。这一标准需要每一位教师“三省吾身”,不断修炼内功才能达成。做一个好老师已然很难,而要做一个高校思政课好老师更是不易。******在浙江、福建工作时,就在高校讲过思政课。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6]教师个体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的要素,该如何提高效用,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呢?思政课教学涉及范围广、领域多,再加上国内形势、国际局势变化快,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与备课内容,做到“常讲常新”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高校思政课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

******提出了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六要”标准,对一个思政课好老师应该具备的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等六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政治要强”,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退让、含糊;“情怀要深”,就是要不断修炼自身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与仁爱情怀,并把这些情怀传递给学生,让思政课充满人间真情;“思维要新”,就是要把抽象的理论讲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分析最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而不仅仅只是完成抽象的理论传授与灌输;“视野要广”,就是要有雄厚的知识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深沉的历史视野,利用广博的、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把脉中国与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自律要严”,就是要慎独慎微、言行一致,遵守政治规矩与教学纪律;“人格要正”,就是要为人师表、浩然正派,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学识魅力和斐然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掌握课堂。由此可见,“六要”标准是“四有”标准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具体化、特殊化,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还完整地阐明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备的综合素质,为思政课教师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个体要素全面发展为系统整体更好发挥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三)营造系统发展有利环境: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合理配备与支持保障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它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且与外部环境实时互动、交流。因此,良好的系统外部环境与发展空间是系统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靠马克思主义学院单打独斗是完成不好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党委领导。高校党委领导班子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决贯彻《队伍建设规定》的相关要求,形成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合力,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在高校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个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层层深入,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的合理配备,******强调:“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9]这样的队伍结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思政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发挥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系统功能。同时,《队伍建设规定》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作了硬性规定,进一步提出具体化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公办高等学校要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5]这就划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的底线,使得师生比回归合理区间。合理的师生比能减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果,使其更好地平衡教学与科学研究。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来说,这一系列队伍配备的举措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必要空间,激发了系统要素的活力。

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的支持保障,******强调:“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和激励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提高这个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6]青年教师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未来,是该系统中活跃的要素。更加优厚的支持保障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促进思政“青椒”更好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为其进一步成长保驾护航。

随着全国各高校对《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文件的贯彻与落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新的困难与挑战。用系统观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困境与挑战,进而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整体性是系统的第一特征,它是指“各个要素一旦形成系统整体,就具有孤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相加”[10]。从系统整体着眼,做好整体优化策略与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观念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为根本目标,坚持“两个维护”的正确政治导向,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引领和保障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因此,整体性始终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最鲜明的特征,从整体着眼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可以不断实现队伍的整体功能优化。

《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主管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5]“三个优先”是各高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顶层设计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近几年来,教育部不断统筹谋划全国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成就表明,高校思政学科体系不断成熟,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速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成长环境进一步改善,发展动力十足,前景光明。

当前制约系统整体性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有:首先,部分高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导致团队整体效应无法正常发挥。一方面,学历结构不合理。自从《队伍建设规定》实施以来,部分高校为了尽快扩充思政课教师数量,无法有效兼顾人才引进质量,导致拥有博士学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年龄分布上偏大或偏小,缺乏40岁到50岁之间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后备力量相对不足。其次,思政课教师之间协作不够导致团队效应弱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大多数在科研、教学等领域都是“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精品团队数量和质量都不足。虽然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集体开展学术研讨已经常态化、制度化,但是效果不够显著,导致研讨会、备课会形式大于内容。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顶层设计中突出队伍建设的远景规划,加快师资配套建设。高校的党委书记是保障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密切联系思政课教师,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排忧解难。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职能互补,为队伍建设保驾护航,形成校内“大思政”工作格局。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各高校应该认真研究《队伍建设规定》的相关内容,依照“三个优先”的要求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将事关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从系统层次性出发,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个体发展与优势互补

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它们都受到系统整体的制约,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这就像人的身体是由器官组成,各个器官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各不相同,在发挥作用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它们统一受身体的制约。在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中,每名教师都是独特的要素,他们的专业背景、研究专长、学术能力、教学水平、年龄与性格等不尽相同,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大有小;同时,他们的发展也受到队伍发展的整体水平制约。

据观察,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扩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外招聘;另一种是校内转岗。在校外招聘过程中,为了完成思政课教师数量底线要求,多数高校都降低了准入门槛与招聘要求,这些青年教师多数都是由刚刚毕业的学生转化而来,他们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个体差异明显、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通过校内转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中,多数教师所学专业虽然符合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要求和学历要求,但部分人由于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有的甚至没有站过讲台,对思政课教学相对生疏。因此,在各个高校中,由思政课教师组成的系统表现出复杂的层次性。如何让每一名思政课教师全面发展,营造良性竞争、相互激励的队伍成长环境,以实现教师队伍系统内部优势互补,是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回避的难题。

结构决定功能,为了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需要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师优势互补的队伍结构。在选聘过程中,要平衡好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对于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占比高导致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可以适当遴选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中年优秀骨干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专业结构问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选聘的专业限定,解决专业结构失衡问题。对于现成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平衡好能力结构,使得思政课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建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思政课教师发展专家组,针对思政课教师不同的专业背景、发展阶段以及性格特征,建立个性化定制培养模式或个人发展模式;同时,要建立立体化培养机制,满足思政课教师多方面成长需求。各高校要建立教学、科研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满足教师备课与理论学习需求;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团队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培养队伍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队伍凝聚力;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加强跟踪管理并提高精准度,推动业务能力提升;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机制,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大力培养“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关注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着力挖掘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此外,各高校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金支持力度,对思政课教师校外交流与研讨、实践锻炼、社会调研等活动予以重点支持,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保障每一名教师的发展。

(三)从系统开放性出发,建立内外耦合联动的队伍建设机制

系统开放性指的是:“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11]228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存在的必要前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存在完全封闭的事物。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它同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乃至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队伍的发展既要依靠内生动力、遵循自身发展的特定规律,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从系统开放性出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离不开内外耦合联动的队伍建设机制。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的开放性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高校在吸引人才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保障条件不足,惠才力度不够,导致与高端优秀人才擦肩而过;少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对闭塞,教师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调研机会不多;有的高校所在省市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关怀不够,相关政策支持较少,保障条件薄弱,教师对外进行理论宣讲的机会不足;有的高校没有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特殊性,评价体系“一刀切”,与其他学科教师雷同;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教师考核机制不敢“碰硬”,没有在相关文件中设立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条款。

构建科学规范、系统配套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既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解决队伍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又要多管齐下,统筹兼顾。高校党委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积极贯彻好******有关重要讲话精神,针对中央文件要求与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制订长期规划、短期目标,定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走访,形成契合各高校发展实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在思政课教师待遇保障方面,要着力构建长效联动机制,在确保日常工资足额发放之余,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突出工作绩效奖励。创新职称评聘标准,探索多元评价机制,综合学生、同行、教学督导等多主体评价结果,将政治觉悟、师德师风纳入考核机制。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在保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队伍建设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营造动态的发展环境。既要吸引人才扩充系统要素,也要畅通思政课教师队伍输出渠道。例如可以提供校内轮岗交流和校外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如有必要还可以参加国外考察和公派留学活动,进一步开阔思政课教师的视野,增加阅历,增长才干。要大力提倡没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积极攻读、申请博士学位,并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与相关物质保障。同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对于政治立场不坚定、师德师风不过关的教师“一票否决”,勒令离开教师队伍。

(四)从系统目的性出发,践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光荣使命

“目的性是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具有趋向于某种预先确定状态的特性”[10]。系统的目的性是在开放性的基础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作用的结果,这使系统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特定的趋向性。在各高校思政课教师组成的系统中,虽然他们在队伍样态、地域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共同任务,肩负着讲好思政课、为党培养人的光荣使命。在这一点上,各个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系统表现出相同的目的性、趋向性。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立德树人首先要自身德行高尚。教师的德行既来源于内在修养,也表现在教学中展现的优秀品德,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形成深厚的人格魅力。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各高校要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形成党委领导、统一规划的工作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程。在考核评价中,要完善师德“一票否决制”,研究制定思政课教师行为负面清单,力争打造风清气正的队伍发展环境。思政课教师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培养德行出众的学生。

“立德”之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树人”的任务。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树人”就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队伍建设规定》指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5]要践行这一光荣使命,必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创新是高校思政课增强吸引力的关键,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出思政课守正创新“八个相统一”(1)“八个相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为思政课教师怎样更好地上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当前,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蔚然成风,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层出不穷。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当前高校思政课“抬头率”还不高,思政课教师队伍创新能力仍然相对不足。

第一,授课内容创新性不足。少数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晦涩难懂,只是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对教材进行机械重复,缺乏更加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创新性阐释,导致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脱节,无法触动学生的灵魂。第二,授课形式单调。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这样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兴趣点关注不够。大学生思维活跃,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信息速度快,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如果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对症下药,不会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展示教学内容,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林林总总的教学素材,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各种手机APP、多媒体以及PC智能教学软件为丰富授课形式提供了技术支撑,这催生了更多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先进的“配方”、更加时尚的“包装”、更加精良的“制作工艺”,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单调乏味的老派教学风格达不到课堂预期目标,无法回应新时代思政课的要求。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可以负责成立思政课守正创新领导小组,深入课堂监督教学效果;同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帮助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心理与课程预期,鼓励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使教学创新常态化、制度化。

猜你喜欢教师队伍队伍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9期)2020-11-20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6期)2020-08-31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02-12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与职业(2014年13期)2014-01-23还剩多少人?数学大世界·小学低年级辅导版(2010年2期)2010-03-03“五老”队伍大有可为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推荐访问:视域 队伍建设 观念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