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村振兴案例【四篇】

时间:2022-04-13 11: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或乡村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民风淳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西乡村振兴案例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山西乡村振兴案例4篇

山西乡村振兴案例篇1

从更高层次深入推进江西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
作者:贺伟华 邓省亮
来源:《老区建设》2018年第24期

        [提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近6亿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生态条件好,具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立足于实地调研,以寻乌县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基本情势分析,以期探索融合发展的城乡道路,为从更高层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作者简介]贺伟华(1974—),女,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及利用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邓省亮(1980—),男,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农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应用微生物和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江西南昌 33009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生态条件好,具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根本性任务。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任务,本文选取了江西寻乌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寻乌县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举措与成功做法

山西乡村振兴案例篇2

乡村振兴10个案例解析,如何做?

2018-04-10 至道空间


来源:景观中国网(ID:LACweb)

乡村建筑设计


01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尝试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形成带有公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02

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


地块位于安吉山川乡船村主干道边,紧邻溪水,建筑原始状态很差,屋面瓦、墙体基本报废,只有几根红砖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设计师在大空间中尽量多的设置天窗,使风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内,也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民宅的干扰。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乡土材料,门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03

莫干山大乐之野庾村民宿

民宿位于浙江莫干山镇庾村国营时期蚕种厂的西侧,旧有的建筑散落在场地上,有些已破旧坍塌,树木填充了村落肌理的剩余空间。设计采取风景内化的策略,不仅是建立对于不利外部的防御性,反之也让被渗透的内部成为景观中一部分。同时民宿也为小镇提供了可共享的公共空间造就了公共区与民宿之间特殊的流线关系,和多样的游走体验。


04

木兰围场


自古以来的建筑形象功能就与符号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案建造场所是一片大草原,如何的建筑才能不违和的融入场所呢?我们试图从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却是草原的图腾。我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母题,从平面,立面到装饰纹样,向传统精神致敬。

乡村景观设计


05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项目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远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作品展示了景观设计是如何将一个湮没无闻的考古遗址转变为一个能给当地发展带来效益的集教育性、娱乐性、生产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文化游览区。



06

乙未园环境教育主题儿童乐园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尾料、废料,以及拆除卸的旧物,大量堆积于场地中。设计师决定用这些来“拼凑”儿童乐园,空间上满足乡村儿童活动的需求,材料和施工则注重低成本、低技术建设,更深远的意义则是我们对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考虑。




07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


原场地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常年积水,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乡村整体营造


08

西溪南村望山生活


西溪南村这个号称徽州文化最为丰富的古村落,几年前已经凋蔽不堪,大量古民居坍塌弃用。“望山生活”与西溪南镇政府及乡民,通过合约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共同管理遗产村落的机制审查村级规划,在修补旧建筑的基础上发展民宿、开办文化创意活动等,并用“拼贴”方式,规划新乡村民居和服务设施,从而保护并激活乡村文化遗产。


09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

上坪古村是历史文化名村,设计团队在保护的前提下,挑选了村庄中若干闲置的小型农业设施用房,如猪圈、牛棚、杂物间、闲置粮仓等进行改造设计。植入新的业态,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村庄提供新的产业平台,并强调建筑的当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10

山东凤凰措再生营造


凤凰措是一场空心村再生实践,整体定位为乡村艺术区,包括民宿酒店和艺术家工作室,设有林中美术馆、水上剧场、山顶教堂、山畔禅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茶室、咖啡厅、餐厅、儿童公社等休闲空间,并保留一个区域打造为老房子博物馆。


声明: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bobby477,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 

山西乡村振兴案例篇3

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
作者:肖勇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7期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农村振兴的战略发展问题与发展方向,所以我国目前正处于农村振兴的新时期,要积极推动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解决我国的乡村三农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的教育层面来说,乡村振兴可以满足乡村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需要,从而提升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保障农村的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而振兴乡村最关键的就是人才力量的问题,只有保障人才储备充足,才可以在乡村振兴之中得到关键的支持。本文分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乡村教育运行问题,并且从现实角度分析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的关系问题,并且结合我国当前农村状况,提出了一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的战略发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人才储备;战略方向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逐渐提升,农村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特别是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为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而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这两者的关系,多数研究者认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可以推动乡村的振兴,这一观点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农村的教育问题确实一直是我国基础性教育的短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乡村振兴也是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的。

        一、乡村教育与中华文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中,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推动乡村振兴也就是推动人才的振兴,振兴的基础就是发展农村教育问题。在我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乡村教育是我国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我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一)乡村教育是我国文明的主流形式

        在人类出现之后,就有了人们的教育形式,而我国的教育一直是以农村教育为主,并且作为教育活动的基础。因为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为主,传统文化也是来自于农村,乡村是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勤俭持家、仁义礼智信、尊师重教等都是来自于乡村教育,并且与此同时乡村教育也可以在动荡的年代中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缓冲的作用,沉淀我们的文化。

山西乡村振兴案例篇4

乡村振兴发展实践案例 一、背景 XX县位于XX盆地中北部,XX市东南部,辖区幅员面积2659.38 平方公里,辖13个乡、4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932个村、 110个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 141.4万人,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 业大县、人口大县。 囿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规模, XX县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全 县城镇化率为37.5%,低于全省12.9个百分点,相当比例的农 村地区人均占有资源少,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不发达,脱贫攻坚 任务较为艰巨。20XX年全县共识别贫困人口超过 8万,有建档 立卡贫困村140个。同时,XX县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 县范围内南北差异、东西差异较大,约 聚集在南路乡镇。 近年来,XX县针对南部贫困区域发展滞后、诉求多元、问题 交织,靠单兵突进、单点改革难以奏效等实际情况,抢抓省农村 改革综合试验区、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简称综改区)建 设契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主动探索,集成实施农村产 权抵押融资、定向颁发经营权证、“三变”改革等 15项省市县 实 30%勺贫困村、贫困人口 改革试点,着力探索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互促发展新路子, 现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融合互动。 综改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20XX年的7600元增长至20XX年的15166元,保持年均13% 的增速,9个贫困村4862名贫困人口提前实现脱贫摘帽,相关 改革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专题报道。 二、做法 (一)构建“双区”叠加推进机制,形成市县联动、三方共 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综合改革与脱贫攻坚“双区”叠加、互促互动,充分发 挥政府、社会、群众三方作用。 一是市县齐抓共建。建立市、县、乡、村、社齐抓共建,五 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市、县分别组建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 组和前线指挥部,落实2名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常驻前线指挥部 一线指挥,选派3批170名市县机关干部到指挥部挂职或村任第 一书记(副书记)和乡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 二是社会各方支援。明确社会投资、群众投入等以奖代补政 策31条,策划包装项目180余个,引进铁骑力士、可士可、牡 丰、梓商等农业龙头企业18家,累计吸纳社会投资3.2亿余元。 与清华大学、中国农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院校合作, 建立专家工作站和远程教育培训基地, 成功纳入中国工程院“村 镇规划建设重大课题”调研点,形成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撑的“区 校合作”新模式。
三是群众主动参与。县财政设立 300万元的返乡农民工创业 基金,吸引65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成功创业。制定《综改区项 目推进办法》,对村民筹资修建村社道路、维修塘库堰渠、自建 农业设施等分别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明确“村民筹资额度达 到项目总投资30%^上的,可采用村民自建方式进行”。 (二)构建“双轮”驱动建设机制,形成规划引领、建管同 步的发展态势 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同步,实现“输血” “造血”双轮驱动。 一是多规合一。坚持“丘区风貌、新村功能、农家情趣、现 代品质”于一体,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等规划机构,同步编 制示范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 4个专项规划及11 个镇乡的总规和控规,明确城镇、产业、生态三类空间布局。开 展扩权强镇试点,加快构建“乡一村一社”三级管控体系,推动 规划落实。 二是整合项目。坚持资金用途、管理权限、实施主体“三个 不变”,采取“一个部门牵头、一张图纸设计、一个标准验收” 授权综改区指挥部“双审双签”全程把控。 3年累计整合实施各 类涉农项目46个、资金9.96亿元,建成县乡道路 74公里、村 社道路355公里;整治渠道450公里,新建山坪塘90 口、蓄水 池60 口,新建高标准农田近万亩,实现水网、田网、路网、电 网“四网配套”。
三是创新服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三权分 置”,探索定向颁发土地经营权证 500余宗,引导土地适度规模 经营,新培育家庭农场、专合社 148个,连片建成甜橙、藤椒等 基地3.5万亩。探索“互联网+ 定制农业”,建成1个区域电商 创业孵化中心和20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实现电商交易额 516 万元。开展政府购买水稻植保公共服务试点,作业面积2万余亩, 亩平直接创收92.1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农村资金互助 组织试点,组建农村资金互助协会 5个,累计发放借款260余万 元;与农商行合作创设“产业扶贫贷”,落实300万元分险基金, 由银行放大10倍进行放贷,撬动社会投入 1.8亿元,带动农户 1000余户,被评为20XX年“ XX省十大金融创新案例”。 (三)构建“双带”同步受益机制,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共 赢的脱贫路径 坚持“带动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通过“产业+扶贫”,推动精准脱贫、同步收益、多方共赢。 一是四方分成互惠共赢。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甜橙种植 专合社,引进可士可公司发展甜橙产业。 专合社委托公司代建代 管基地三年,盛产后由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 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并按1元/斤保底价回收,收益按照农户、公司、专合社和村集 体四方“ 7:1:1:1 ”分成。目前已建成甜橙基地 20XX亩,入股农 户1200户(贫困户172户453人),盛产后可带动人均增收 3000 元以上。
二是股权量化精准扶贫。采取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水 产养殖专合社,发展台湾泥鍬净水面养殖。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方 式,整合财政补助资金量化到合作社成员,整合扶贫产业周转金 和社会帮扶资金作为贫困户集体股本,集体股本收益 80%由贫困 户按人分成,20%建立脱贫巩固基金。目前已发展泥鍬养殖和稻 鍬共育基地350亩,带动6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代养代管无本增收。与铁骑力士公司合作,在试点村建 立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通过综改区“产业扶贫贷”和贫困 户扶贫小额信贷解决合作社代养场建设资金, 公司提供鸡苗、饲 料、设备、技术,合作社负责鸡苗代管代养,鸡苗成熟后由公司 按3.15元/只支付代养费,优先安排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管 理,促进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并实现“无本增收”。目前已建 设金鸡代养场6个,出栏土鸡80万只,代养收入252万元,带 动农户220户(贫困户 200户),户均增收 7800元。 四是内股外租保底分红。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旅游度假股份 合作社,引进XX牡丰公司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集中打造“九龙 山?牡丹谷”乡村旅游景区。利用农村土坯房改造、易地扶贫搬 迁等政策,米取统一规划、政府补助、众筹集资、入股招租等方 式,将农户闲置房屋流转整合,建设集休闲、旅游、居住为一体 的客栈式居民点或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业。公司支付入股农户 400元/亩保底租金,并将当年景区收益的30%按照入股农户、村 集体、
贫困户“ 7:2:1 ”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目前已带动入股 社员人均增收1390元。 (四)探索“双盘”联动合作机制,形成资源整合、创新利 用的发展模式 坚持“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盘活群众参与意识”,全面开展 “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试点。 一是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在综改区 36个村组建集体经济、土 地、劳务、旅游(度假)、置业等 5大股份合作社110个,吸纳 21000余名群众入社。其中,土地经营权入股4500户、25000亩; 劳务合作社入社7400余人,承揽藤椒、麦冬、蔬菜、油用牡丹 种植采收和泥鍬养殖等劳务业务,实现劳务收入500万元、带动 人均增收3134元。 二是激活农村内生动力。以盘活集体资产资源为着力点,建 立公司制、股份制、合作制等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资 产运营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产业带动型、土地经营型 等发展新路径。依托五大股份合作社,以“百企帮百村”为契机, 投入帮扶资金物资近1200万元,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 (股东)”模式,吸纳困难群众就近就业 9300人次,通过入股 分红“找钱”、有偿服务“挣钱”、盘活资产“生钱”三种方式, 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实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逐步壮大农村集
体经济。 三是规范产权交易机制。构建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 核心、“镇村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为基础的“ 1+n”农村产权 完 交易服务体系,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 善交易规则和流程。开展省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设立300万 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资金,发放产权抵押流转收益贷款 1540 万元。依托产权(股权)交易平台,将资源向全社会推介,综改 区流转交易土地11万亩,实现股份制、规模化经营耕(林)地 6万余亩。 三、启示 三年多来,综改区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区域发展历 史未有的巨大进步,在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特别是产业发展上 有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破题丘区脱贫、 助力乡村振兴的三个核心方面: (一)着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 留守多为“ 386199人群”,村社干部普遍年龄偏大,且学历偏 低,创新发展意识不足、能力不足,加之待遇偏低、杂事繁多, 缺乏改革动力。现代农业发展普遍缺能人带头, 缺乏龙头企业或 种养大户引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特别缺营销人才。优秀 干部和企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三爱”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乡 村振兴的长远发展。
(二) 着力打破群众消极观念。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然 而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浓厚, “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富即满。部 分群众对改革缺乏信心,对改革后如何分红、能否分红有怀疑。 部分群众认为农业产业见效慢、且风险大,打工受人管不自由。 有一定存款的农民大有人在,但由于对村社干部领办的合作社缺 乏信任,怕“折老本”不愿入股。只有引导人民群众逐步转变思 想观念,激发出其内生动力,才是可持续、真脱贫的乡村振兴之 路。 (三) 加快**资源转化“硬骨头”。农村资源、集体资产 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因历史原因,村集体可变的资源资产资金 少,还存在集体学校等资产收回使用赔偿问题。 农业产业风险大, 投入周期长,产品易损耗,从业人员需具备专业的选择产业、分 析市场、论证项目、产品营销、经营分配等方面能力和经验,缺 乏专业知识成为农田、 堰塘等自然资产变现的难题。 由于交通区 位以及土地、水源等基础条件制约,本土的龙头企业生存难,引 入新的社会资本难上加难, 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 部 分引进业主害怕股份制让利过多, 也多希望采取直接土地流转的 方式经营。因此,需要在资源转化方面多下功夫,才能使集体经 济良性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山西 振兴 乡村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