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精选范文4篇)

时间:2022-04-14 11:10:01 来源:网友投稿

振兴区,隶属辽宁省丹东市。 是丹东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地处丹东市东南部,总面积1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振兴区下辖7个街道、3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振兴区常住人口423538人。民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4篇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篇1

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但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能否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能否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由于知识水平、资金实力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仅仅依靠农民自身是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各类人才与留乡、返乡的农民形成优势互补的乡村振兴新主体,能够有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问题的解决,确保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和乡村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配置,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也有利于农村创新创业主体的培育和新业态的成长。为此,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正确处理“三权分置”改革中的重要关系,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激活农村丰富的存量资源。

  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产业空间,为农民就业创业开辟更多渠道。一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探索多种融合方式,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三农”发展多样化需求。二是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资源和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三是深入挖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度。

  壮大多元经营主体,增添城乡融合发展新活力。发展壮大多元经营主体,通过多元经营主体带动城乡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互通互融,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创客等城乡融合发展新主体,带动城市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城市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与农村闲置、低效利用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篇2

工作心得: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振兴乡村的必由之路(最新)

一、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哪些认识问题?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最重要的其实是认识问题,而不是有人喜欢说的“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这类问题。我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认识问题:

(一)城乡划分问题

我国城市与乡村划分是否合理?现在主要按行政管理区块来划分,把建制镇及城市的街道和区划分为城市地区,由此确定城市化率的大小。

(二)农业功能重点

过分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可能影响大宗农产品生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导致我国农业的“日本化”。

(三)农村发展趋势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识不足,还有的“专家”美化小农,夸大“空心村”问题。

(四)城市发展误区

对城市发展有很多误区。举例来说,有人认为我国城市的高房价具有必然性,因为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城市规划界的主流意见赞成我国城市居民的高密度居住方式,以为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类似这些说法,严重妨碍我国城市化健康推进,也不利于乡村振兴。

二、改革应形成怎样的政策导向?

真正建立农民分享农村产业链价值的机制,在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纽带,今后的改革应形成下述政策导向。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

坚定地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小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无论如何不能把小农户看作现代农业的长期基础。小农户不可能真正与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由小农户构成的合作社不会是真正的合作社。要改变对合作社的观念,不能把当代农民合作社混同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那种农业合作社。

(二)农民跨区域合作

推进农民合作社跨行政区发展,培育跨省市的巨型合作社。相较于中国200多万个农民合作社,美国不过几千个。欧盟内部农业发达国家的合作社也不过十来个。合作社机制必须改革,资本构成及分配关系不必拘泥于旧的合作社传统,而应大胆吸收跨国公司的经营机制。

(三)企业合作社转型

探索将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由国资或私人公司转型为农民合作社。这种转型需要顾及国内相关参与者的共赢以及国际贸易规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这里不做具体讨论。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篇3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作者:郭毅飞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9期

        摘 要: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方式等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原则。本文是对巩义市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巩义市城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适应巩义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思路,构建巩义市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巩义市城乡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巩义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9.008

        0 引言

        农村地区的退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一旦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考虑和促进农村地区的复兴。国外所有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促进农村复兴的措施,以促进城乡地区的均衡发展。在中国,“三农”问题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幸福至关重要。2019年5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建立农村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政策是农村复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制保障。

        河南省作为中国粮仓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一。***总书记说:河南农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基本粮食生产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粮食安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治理、体制保障和深化改革与脱贫攻坚等,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三农”工作必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内全面规划和实施。巩义市2018年城镇化率为57.93%,本文以巩义市为例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契合国务院发布的拟为在城市和省两级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国家试点地区提出了一些想法,为河南省其他市县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篇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郑海霞

【摘 要】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发展目标。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为我国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19(000)019

【总页数】1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明确指出要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将“三农”作为现阶段全党工作的中心。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缓解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其以城乡融合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为终极目标,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引领农村建设具有现代作用和引领价值。

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现阶段的工作重心,以其为视域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以城乡发展共存共融、互惠共生为基础,系统筹划乡村和城市在生态、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构建城乡平等、互惠合作的发展模式,实现乡村和城市共赢格局,推动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2.1 建立经济共荣利益体系

经济共荣主要是指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构建一种共同繁荣、利益互动的经济关系,促进社会财富分配趋于均衡共享、公正公平方面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行。要发挥农村乡土资源和生态优势,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市场、人才、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形成城市产业与乡村特色的联动格局,加速乡村和城市在人才、资源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互动,构建分工合理、资源共享的生产价值链;深化城乡产业合作,积极发展集群化产业,促使乡村和城市形成集群化产业空间,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精确把握关联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状况,形成城市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开发乡村优势产业,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

2.2 建立共享政治体系

政治共享主要是指突破以往城乡政治格局,改变“城强乡弱”局面,对政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乡村与城市政治利益均衡、政治权利合理的全新政治关系。构建科学的乡村城市政治分配格局,完善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实现政治资源高度共享;以乡村的经济发展为需求,从高校中吸纳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强化党组织建设,将党的引领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推动力,构建与城市社区党组织共同发展的组织动力;坚持居民自治原则,以监事会、理事会和议事会为重要依托,构建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的服务平台,形成合理科学的城乡政治布局。

2.3 建立共融文化体系

文化共融主要是指突破以往城乡文化完全隔离的局面,坚持乡村和城市践行渐进融合、共同生存、相互认同的文化发展途径,进而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文化共同体,明确城乡文化发展价值取向。从历史记忆角度分析,要深化城乡文化认知,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具有延续性和同源性,在文化共融中,需要以包容的心态认识乡土记忆和乡土文化,通过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形式,讲清楚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城乡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提升城乡居民对城乡文化价值性和同源性的认同;要以创新思维审视和再现城乡文化记忆,以城乡文化建设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实现城乡文化延续性和同源性的发展思路;从文化现实角度分析,要以文化共存为精神指引,构建文化服务机制,支持各个社区建立文艺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群众与党员干部互动联系,将群众干部置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明中,实现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确认文化共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4 建立共建治理体系

建立以及完善社会共建体系,其主要体现在主体选择、治理方式以及治理内容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现实挑战和时代机遇,抓住发展与变革的关键点,形成完善的城乡社会共治体系,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在治理内容层面,要构建全面的内容体系,把握不同层次、多种领域和各子系统的社会问题,权衡乡村和城市在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领域的结构安排,给予乡村发展在人才培养、资金融通和制度供给方面以关注;在治理方式层面,需要深化乡村自主管理,给予基层以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提升自治质量和效率,同时,要注重加强德治教育,通过学习交流、宣传教育以及道德评选等活动,在城乡之间构建道德新风尚,提升居民的德治意识;在治理主体层面,需要发挥基层群众的共治作用,加强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的互动联合,进而实现共创、共享、共治、共建的社会发展新格局。

3 结语

在社会新形势下,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举措,其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袁艳霞.瞄准短板精准发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N].台州日报,2019-06-19(005).

[2]黄志明.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研究生.李爱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教授.城乡融合发展需持续在要素配置中寻找突破[N].重庆日报,2019-06-12(008).

[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 本报全媒体记者邬政.新时代城乡融合与绿色发展[N].徐州日报,2019-06-12(002).

[4]袁艳霞.瞄准短板精准发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N].经济日报,2019-06-04(012).

推荐访问:城乡 振兴 乡村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