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兴龙村舞草龙活态传承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3-08-11 0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谭军辉 王栋 董必凯

【摘 要】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文化振兴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舞草龙是我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兴龙村重要的文化符号。但在当前兴龙村的舞草龙传承中存在着传承主体缺失、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忽略文化内核的问题。在当前乡村振兴视阈下要从兴龙村出发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养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依托来促进兴龙村舞草龙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乡村振兴;
舞草龙;
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民族文化的振兴,这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舞草龙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间独有的文化符号。而在当前中国高速发展阶段,乡村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这使得舞草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阻。本文将聚焦兴龙村舞草龙,探究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实现兴龙村舞草龙的活态传承。

一、舞草龙的文化特征

(一)舞草龙的历史渊源

舞草龙最早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其有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多用于表达丰收的喜悦、一些喜庆活动以及还愿祈福等,是在村落中较为明显的文化符号。相传最早的舞草龙起源于唐朝的一场旱灾,传说“八仙”中的一位仙人为了缓解家乡的旱灾,请来东海的“青龙”为村民降雨才为家乡带来了当年的丰收,自此以后舞草龙便成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用于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村民一般会用金黄色的稻草扎成四丈4节、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的草龙,每逢春季或是秋季中旬展开仪式分为“祷告”“行云”“求雨”“取水”“降雨”“滚龙”“返宫”等7个程式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只带有祈福意味而更多包含了休闲、健身以及娱乐等,彰显的不仅仅是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也体现着村民的群体荣誉感[1]。

(二)舞草龙的文化价值

多年来舞草龙作为村落间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新时代也有着新的文化寓意,现在舞草龙也被称作是“香火龙”,在民间有延续香火之意,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也仍然在民众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每个重要的节日,村落里的各户人家都会争先恐后地舞龙头争做第一,而草龙每舞到一户,村民就会将提前准备好的线香插在龙头上以期盼更好的祝福,欢声笑语的背后彰显了村农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愿景。每到舞草龙时节,村内都会锣鼓齐鸣,村民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舞龙的队伍中,没有在舞龙队伍的村民也会陆续点燃线香拜祖拜龙,村内处于一片祥和的氛围。此时舞草龙就变成了兼具文化、教化、娱乐、健身以及维护村落秩序的关键工具。2008年6月舞草龙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2]。

二、兴龙村舞草龙的传承现状及问题

(一)城市与乡村的拉扯使得当前文化传承主体缺失

文化的传承说到底还是文化在人与人之间的延续与发扬,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传承主体的衔接,一旦没有传承主体形成良好的衔接,就会使文化失传,而对于兴龙村舞草龙的传承来说,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不断加大,乡村的人才大量外流致使文化传承主体缺失。乡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农业,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二、三产业空缺,经济形式较为单一,而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就业、就医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拉力”,造成了农村人口结构失衡,这种失衡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3]。而对于哪怕是在农村中生活发展的农民而言,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节日民众选择的庆祝方式变成了刷手机、打网络游戏等,越来越少的人参与到传统的舞草龙活动中来,文化失傳倾向明显[4]。

(二)人才储备不足文化内生动力不足

我国许多民族乡村地区尤其是西南部传统村落在文化传承上都体现出明显的内生性不足的情况,人才储备的不充足使得文化的传承呈现出匮乏感。兴龙村当前的舞草龙传承状态不佳,对于村内仅有的一些舞草龙活动参训人员都是临时凑齐,没有系统的学习训练体系使得当前的舞草龙只是为了舞而舞,其中的文化魅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舞草龙本身不仅仅只是包含舞蹈部分,其也包选稻草、扎制稻草、制作服装道具等一系列复杂程序,这样复杂的程序使学习者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融会贯通,只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就目前形式来看,真正称得上是舞草龙的专家人数少之又少,自从舞草龙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舞草龙的传承与发展逐步被大众所关注,涌现出一批老一辈艺人并招收了数十位徒弟进行亲身传授,为舞草龙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就兴龙村而言,其舞草龙文化的传承还是主要依靠一些村内年长的老一辈艺人,其教学难以形成体系,且当前兴龙村内年轻人的数量逐年下降,愿意投身于舞草龙技术学习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使得当前舞草龙的人才培养更为艰难,文化传承之路越发艰辛[5]。

(三)过度关注舞蹈内容忽略文化内涵

舞草龙的意义远不止它舞蹈的本身,优美的舞蹈背后彰显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是支撑它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是所有自信的基础,是更为基础更为广泛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前进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国家保持活力的重要法宝,我国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制定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但现在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却并没有真的做到从实处出发,更多的都还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更好地做到将文化内核传承下去而是只关注文化的依托形式。在兴龙村舞草龙的传承过程中不管是老艺人的亲身表演还是学徒的参与,都更多地关注舞草龙的舞蹈表演而很少关注舞草龙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核,观众们大多也就是看个热闹,并没有真的懂其中的寓意,且很多的道具与草龙轧制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的,这就使得很多人对草龙轧制的环境并不清楚和了解,使得文化传承落入一个很尴尬的局面[6]。

三、乡村振兴视阈下兴龙村舞草龙活态传承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兴龙村,多元化传承

当前农村群体仍然是兴龙村舞草龙传承的重要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舞草龙的活态传承路径时要立足兴龙村本身,确立民众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有关部门主导的局面,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其中,现在农村的多数人口都处于流出的状态,且局势难以扭转,这就导致“传承链”难以维系,且各地方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使得当前文化传承工作处于“难以借鉴”的困难时期,尤其是对于兴龙村这样处于相对较偏远的地区。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意义,提出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形式提供独有的帮扶。不管是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传承的逻辑来看,兴龙村在进行舞草龙的文化传承工作时要从兴龙村本身出发,因地制宜,扩大传承主体,除了在村内的非遗传承人群,也要将当前的一些村内大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年轻人的优势,以传道受业的方式,向学生们进行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中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既分散又系统的舞草龙文化教学体系,促进不同群体对于舞草龙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激发兴龙村居民对舞草龙的热爱,多元化活态化地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7]。

(二)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1.加强对农民的培养

虽然当前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就传统艺术的培养和发展来看,农村仍然是培养传统的优渥土壤,不少的老一辈艺人还都在活跃在乡间,不少的民族风味在乡间有着较高的接受度,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这些农村沃土的滋养,尤其对于舞草龙这种源于乡村田野之间的传统艺术,我们必须要以“文化农民”为立足点,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的文化内核,使他们明白舞草龙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韵味,让舞草龙不仅仅是大家的身体在舞还更多地让大家的心灵舞动起来,不断培养和加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使其明白了解舞草龙的文化内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农民对文化的喜爱与向往,同时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文化发展创作的环境,要以更为亲民的方式为其提供文化教育服务,还要做好农民知识产权的保持,做好艺术传承的引路人,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以及文化修养,鼓励更多的农民投身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8]。

2.培养专业性人才,形成系统化理论指导体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这部分的研究必须要系统科学以形成理论指导体系。在以往的乡间文化传承上,大多老一辈艺人传承的方式主要通过眼缘或者是牟利,这就使得文化传承的过程容易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失传。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培育定向人才,为各地方文化工作服务,强化各地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推动乡村文化的进一步系统发展。就舞草龙来看,我们要汇集兴龙村当前舞草龙的老一辈艺人,从兴龙村舞草龙的艺术起源开始到舞草龙的轧制与表演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便于后续教学使用,同时还要引入相关文化传承领域内的专业人才来挖掘舞草龙整体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为舞草龙的传承设计具体的执行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总结[9]。

(三)以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依托来促进兴龙村舞草龙的活态传承

舞草龙本身不仅仅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不仅具有文化内核还具有一定的表演观赏性,文化的传承切记不能死板照搬,而更应该关注文化的活态传承,要将文化的“精髓”走出去,传下去。而想要真正做到文化的走出去与传下去,单纯小范围的自给自足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着重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造艺术与经济的双赢。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乡村经济走出村落,一些农产品与农村工艺品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很多的乡村也开始发展文旅产业,在发展旅游业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达到的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作用,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将文化带出农村,而且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工作机会,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化传承的工作中去,过去兴龙村的舞草龙只与当地的民俗生活紧密相连,并没有很好的传播机会,但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除了学习舞草龙本身会有政策支持以外,村民们也可以将舞草龙带去更大的舞台,在市县级或是周围旅游城市内的剧院内进行文艺研究,诉说舞草龙的文化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舞草龙、知道兴龙村。这样的工作绝不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完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为兴龙村舞草龙的活态传承提供更为帮扶,将舞草龍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兴龙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并将此工作日常化[10]。

四、结语

十九大报告指出,振兴乡村文化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并不是表面的、短期的,而是综合的、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兴龙村舞草龙的活态传承与发展上要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导向,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为其出入新的活力与动能,构建舞草龙活态传承与发展的动态局面,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钰田,郭建文.关于非遗“舞草龙”数字化保护的思考[J].艺术大观,2022(22).

[2]李信煜,宋欣.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与保护——以湖南汝城县香火龙为例[J].文化产业,2022(19).

[3]艾伟武.“两山”理念视域下戏曲类非遗活态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研究——以云和包山花鼓戏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22(3).

[4]谢向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秭归龙舟竞渡高质量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2.

[5]潘晓雯,方迪星,何娜.乡村振兴背景下鄂南“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以通山山鼓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

[6]李鹏飞,钦媛.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泗州戏发展之路[J].宿州学院学报,2022(4).

[7]吴秋来,白晋湘,吴湘军.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南瑶族“棕包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2).

[8]黄丽,言瑶.乡村振兴视域下桂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以桂林市灵川县传统村落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1).

[9]李博涵,严鸿飞,杨智敏,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创新设计研究——以“湘元斋”烘糕为例[J].品牌与标准化,2022(2).

[10]李亚楠,平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以天琴艺术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1(5).

★通讯作者:董必凯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度高层次人才项目《扶绥县兴龙村春耕节民俗体育“舞草龙”的价值及其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2GCC015)。

作者简介:谭军辉(1979—),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民族体育文化;
通讯作者:董必凯(1973—),男,壮族,广西崇左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民族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活态传承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

推荐访问:传承 振兴 路径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