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4-14 11:50:06 来源:网友投稿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伴奏,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3、通过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这是重点。

  2、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伴奏,这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这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简易打击乐器:瓶子和筷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感交融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美丽的苗家山寨看一看。想不想去?

  师:苗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你瞧,(点课件)

  师:看了苗家的丰收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师:是呀,庄稼丰收了,家家户户稻谷归仓,苗家人正在准备*收呢,场面可热闹了。让我们乘上飞机一起到苗家*收去。

  [通过师生的轻松快乐的交流,为课题的出现创设情境,使学生开心地投入其中。]

  2.开心跟我来

  师:上了飞机,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进行“开心跟我来”的活动,具体要求是当老师做完动作请你马上做出来。在自由飞行中随着老师的方向一起飞。

  学生随歌曲音乐拍手,跺脚高拍手,打肩拍手,双跺高拍手。

  [通过听音乐拍节奏,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新授歌曲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好了准备,同时自然巧妙的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歌曲中节奏难点。]

  二、苗族风情

  师:好了,我们顺利到达苗家。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山寨。欣赏了苗家风景,说说你们的感受。(点课件)

  师:苗家人特别热情好客,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工艺服饰国际有名,山水风光清新秀丽。不仅山美水美,苗家儿童的歌声更美。

  [通过课件欣赏苗家的风光,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主动性。]

  三、尽情放歌

  师:你瞧*收的人这么多,苗家儿童正在为*收演唱歌曲呢,让我们仔细听。说说你听后的心情!

  (一)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点出课题,了解歌的情绪]

  2.再听音乐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仔细听歌中都唱到哪些内容?(听歌两遍)

  师:你都听到歌中唱到哪些内容?(师举手热情提示)

  3.简介苗家乐器

  师:你瞧。这位苗家儿童正在快乐的吹芦笙。(点课件)

  这就是以前庆串收敲的铜鼓,现在一般用这种堂鼓也叫牛皮鼓。(点课件)

  师:庄稼丰收了生活富裕了,苗家真是年年添幸福。

  4.第三次听歌曲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仔细听,除了歌声,还有什么声音?找一找在歌词中的什么地方出现。(播放两遍)

  生:拍手的声音,打竹板的声音,拍节奏的声音,鼓掌的声音。

  [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词描绘的*收场面,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绪、词意、节奏,为更好的演唱歌曲做好了准备。]

  (二)自制乐器体验节奏

  师:谁来找找你刚才听的声音在歌词中什么地方出现了?

  生:在吹芦笙的后面。在敲铜鼓的后面。在苗家儿童庆串收的后面。

  师:再出示难点节奏课件

  这个节奏真像在为*收快乐的鼓掌,咱们就用这个节奏作为表扬自己和别人的掌声,好不好?

  X X X X | X X X |

  随着歌曲在出现节奏的地方拍一拍。(听歌两遍)

  师:轻轻拿起我们课前准备的自制乐器小瓶子,你来模仿芦笙吹一吹。

  师:轻轻拿起筷子来当小鼓槌儿,随着节奏模仿铜鼓敲一敲。

  师:小附点提醒我们别忘记它呀,敲的时候要前面长些后面短呀。

  师:想展示我们的节奏才艺吗?那随着歌曲有节奏的吹一吹,敲一敲。

  [让学生用自制乐器演奏节奏,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体验与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同时在吹吹敲敲的寓奏于乐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得到了自然恰切的解决。]

  (三)感受歌词

  师:苗家儿童看我们的节奏打的这么棒,邀请我们为她读的儿歌来伴奏。那我们就露一手吧。(课件播放歌词的朗读。)

  (师有节奏朗读歌词生用乐器伴奏,生随着节奏声音响亮读一读,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在听听奏奏读读中让学生自然轻松的熟悉了歌词,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投入演唱

  1.学唱

  师:清脆的儿歌,悦耳的节奏,老师陶醉了,我想唱这首歌,请同学们伴奏。弹奏范唱

  师:庄稼丰收,生活幸福,大家都在庆贺,那就带着高关曲心情跟苗家儿童轻轻的唱一唱,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生轻声、响亮的随琴唱。

  [让学生在聆听默唱,轻唱,响亮唱中轻松快乐的学会歌曲]

  2.解决难点

  让学生找出难点乐句,重点练唱。分两大组进行对抗赛。师生、男女接龙唱。

  师:用我们的小乐器,带着高兴的心情和苗家儿童一起唱,共同去感受苗家*收的热烈场面吧。(点课件)

  [让学生在演唱中自己找到歌中的难点乐句进行重点练唱,培养了学生发观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唱、接龙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更好的演唱和表现歌曲。]

  四、表现歌曲

  师:瞧,*收时都是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点课件)

  1.苗家舞蹈

  师:你瞧老师变成了苗家姑娘(换苗族衣)。邀请同学们随苗家儿童一起为我演唱并拍手伴奏。(点课件随音乐跳)

  师:想跳吗,请第一排轻轻起立手拉手围成小圈,第二排在外围成大圈,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吧。师生共舞。

  [通过师生共舞,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也使得课堂变成了尽情歌舞的大舞台,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2.合作表演

  师:苗家舞这么美,丰收的场面这样热烈,让我们和苗族儿童一起来*收吧。

  师:你想怎么来表现。

  生:我想唱歌,我想敲乐器,我想舞蹈。

  分成三个组讨论合作表现歌曲。

  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边吹边敲。(点课件随音乐唱两遍)

  [老师真正放手,在唱、舞、奏中让学生尽情歌唱,尽情表演,尽情展示。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与表现力。]

  五、创意歌曲

  师:瞧,大家精彩的表现把谁给吸引来了。

  师:福娃说,这首歌旋律真欢快,想请同学们以《各族儿童迎奥运》为歌名,改改苗家儿童*收的歌词,把各族儿童迎奥运的欢庆场面表现出来。

  师生共同改歌词。

  生随音乐边奏边唱改编后的歌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快乐交流

  师:在这次旅游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欣赏了苗家风光,参加了*收的节日,还学会了演唱歌曲,和创编歌词,收获真是不小。

  师:瞧接我们的飞机已经来了,回去呀我们用心练唱这首歌,准备参加赛歌会。?(点课件)

  师:轻轻起立,让我们排队登机返程吧。(走出教室)

  [课的结束与课的开头创设情境部分形成了首尾呼应,通过交流自然巧妙的进行了课后拓展,更好的激励了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唱歌曲的热情。]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苗家儿童*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收时喜悦的心情。芦笙调式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

  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歌曲具有苗族音乐特点,五声羽调式。歌曲为三个乐句的一段结构,每个乐句为四小节。第一乐句由乐汇656|653和乐节6。5 35| 25 3|构成。节奏具有我国民间欢快节日的锣鼓的特点XX X|X。X XX| XX X|。第二句在节奏上同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紧凑的节奏是歌曲的情绪更加欢快。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换尾重复,把结尾小节的“6”升高八度作为结束。

  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课件穿插,游戏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①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呀,刚从一个神秘的地方旅游回来,你们瞧我连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呢。

  ②师:咱们*呀地大物博,而且有许多个民族,咱们*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哪个小朋友知道?

  ③师:说的真棒,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组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啊?

  ④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瞧,老师这身打扮是不是很有特色啊?老师呀去了一趟美丽的苗族山寨。那里人们的服饰、乐器、舞蹈都很具有民族特色,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美丽的苗族山寨走一走,好嘛?那咱们就准备一起乘上音乐列车,出发吧!(播放课件一,火车出发图)

  师:请小朋友们把随身物品都带好,快要到站啦,我们背起背包...音乐响起(郊游)

  ⑵播放《郊游》,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累不累呀?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歌声!

  1。(播放课件二背景图和苗族山歌)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段

  师:我们已经到达美丽的苗族山寨啦!请小朋友们认真看!

  2、(播放课件三苗族音乐舞蹈中的视频片段),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过渡语)师: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3、介绍:芦笙、铜鼓、堂鼓。(各自出示乐器样图及倾听音色)

  ⑴师:苗族人民喜欢的两种乐器是芦笙和铜鼓。请同学们看屏幕中这个乐器就是芦笙,芦笙是用竹管插在笙斗里制作而成的,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之一,演奏时双手捧着芦笙。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由芦笙演奏的乐曲,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课件四芦笙图、五芦笙独奏,欣赏芦笙独奏曲)

  ⑵师:除了芦笙还有铜鼓这个乐器,(播放课件六铜鼓图片)铜鼓是由铜做成的,它的声音清脆,响亮。你们听!(播放铜鼓演奏声音)好听吗?

  师: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个鼓,这个叫堂鼓,也是苗族人民比较喜欢的乐器之一,苗族人民喜欢敲着鼓点为舞蹈伴奏,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发出不同声音。你们听!(敲两次鼓的的不同地方)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嘛?老师敲节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并用你的声音模仿鼓点声,可加上你的小手敲咚咚咚,看你模仿的像不像?准备好哦,开始拉!(师敲节奏,由易到难,生模仿)准备三个节奏型,可渗透知识点(敲鼓的不同地方)

  ①X XX X咚咚咚咚

  ②XX XX X

  ③XX XX XX X

  ⑶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演奏。

  师:你们这群小鼓手们还真棒,谁愿意到前面来敲一敲,而且老师有个要求,你们敲的节奏和音色要和我的不同,谁来试一试?

  ⑷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师:(评价)苗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还十分地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呐,如果小朋友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那么你们想不想学学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生:(想)

  4、教师介绍苗族风情,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师: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唱一首苗族歌舞曲—(出示课件课题)《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是由苗族芦笙调填上歌词以后而成,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听。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第一遍)听范唱。

  师:好听嘛?同学们听到鼓点的声音了吗?生(略)

  2、播放范唱(第二遍)那小朋友们能试着把歌曲中的鼓点用你们的小手拍出来嘛?很有信心啊,那我们来试一试!

  ⒊播放范唱(第三遍)同学们让我们试着敲的更热烈些,好吗?

  (师):刚才同学们敲得非常投入,就是最后一个节奏请小朋友们看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前两个大家敲的很整齐,我们一起来,预备。(出示节奏课件)

  师:听我来敲一敲!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2—3遍,讲解一个音长一个音短)

  4、学生跟老师敲出鼓点。(试着自己敲一敲)预备......

  师:真聪明!(竖起大拇指)你们敲的非常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动画和苗族人民一起敲一敲,好嘛?请看大屏幕!(播放flas动画第一遍范唱)。

  师:小朋友们真棒!谁能告诉我歌曲中唱了什么?生:(略)

  师:小朋友说的不错,下面请小朋友们再认真的听一遍音乐,可以拍手加上鼓点,听完之后我们来做一个填词游戏,看看谁说的最准确,认真听噢(播放flas动画第二遍)!

  A)出示填词课件

  师:谁来试一试?生:填歌词。(播放填词课件)

  B)学习歌词

  师:(掌声送给答对的同学)小朋友们真棒!下面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预备。准备好哦!

  (1)(随音乐鼓点读歌词U盘)(第一遍鼓点音乐)教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1—2遍。(播放鼓点音乐)

  师:读的很好,我们把欢快的气氛读出来就更好啦,在跟老师读一遍,准备好!(第二遍鼓点音乐)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读,老师给你们加入鼓点我们互相配合,试一试?好嘛?(出示谱例歌词)

  (2)(第三遍读歌词)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加鼓点师生配合读一遍,生读师敲堂鼓)

  (3)请男女生合作,男生模仿敲鼓的动作,来一遍;然后女生用拍手敲节奏,男生读节奏来一遍。

  师:有的小朋友不仅读的好,而且还很有表情呢,现在老师请男女生来配合一下,女生来读歌词,男生用打鼓的咚咚来加上动作来给他们加入伴奏,好嘛?(第四遍读歌词)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好,下面我们交换一下,请男同学读歌词女同学打鼓给他们伴奏。(第五遍读歌词)

  C)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小朋友们歌词读的很准,鼓点敲的也特别棒,但是我觉得还是唱起来过瘾,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嘛?

  师: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小手,首先来给歌曲配合一下伴奏,好嘛?

  (1)(播放flas动画第三遍)学生拍手!

  师:小朋友们配合的真好,你们听到歌曲的后两个乐句歌词一样,可是旋律有什么不同嘛?

  生:略

  师:(钢伴第一遍)现在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认真听哦。

  师:听出来了嘛?对啦,第一句的结尾音低,第二段结尾音高,让我们在唱一遍。(钢伴第二遍)

  ⑵分句教唱歌曲。钢琴伴奏(两遍)

  ⑶用接龙形式练唱歌曲。

  师:这次小朋友们唱的就很有进步啦,下面我们来做个接龙唱的游戏,女同学唱第一句,男同学接第二句,看看哪组接的好,准备好了嘛?

  (钢伴第三遍)

  ①分组接龙唱

  师:唱的不错,现在我来把鼓点加进去,你们来唱歌词。

  ②(伴奏带第一遍)师加鼓点生唱词

  师:很好,现在你们用拍手把鼓点加进去,老师敲鼓。

  ③(伴奏带第二遍)生自己加拍手唱

  (3)歌曲处理。

  师:歌曲中“你吹我敲多热闹”表现了苗族小朋友在*收时的快乐心情,我们是不是应该唱的在活泼、欢快点,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呢?(伴奏带第三遍)下面大家边唱边加敲鼓的动作(咚咚),完整的把这首歌唱一遍。

  师:(伴奏带第四遍)你们唱的真棒,老师还想在听,咱们在唱一遍好嘛?小鼓手们准备好了嘛?预备。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师:在苗族山寨呀,每逢节日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随时都可以上场跳苗家舞,就连刚会走路的孩子都可以上场,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看一看苗族人民的特色舞蹈吧。(播放课件苗族舞蹈)师:好看嘛?瞧老师今天连衣服都没换,因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苗族舞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播放flas动画第四遍)

  ⑴随音乐教师示范跳一段。

  师:(播放伴奏带第五遍)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学一学苗族舞蹈呢?今天我就教小朋友们跳一段由苗族小朋友跳的芦笙舞,好嘛?今天呀我还准备了特色的民族帽子呢,你们看!现在我们来一个争霸赛,看谁学的快,学的好,这个民族帽就给谁带到头上,来当我们队的领舞,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先赢得这个民族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手势)起立吧!看好啦!

  ⑵教师示范苗族舞蹈动作(先讲解动作要领,)生模仿

  师:女同学先跟老师学习动作,男同学认真看做准备。(有请一个带民族帽的同学,上前跳,领着男生)

  师:男同学......(同上)

  师:现在我们听着鼓点音乐分组来一遍。

  ⑶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带帽共4人)(播放鼓点音乐第三遍、四遍分组跳苗家舞)

  跳苗族舞

  ⑷组织学生围成两个圆圈边唱边跳进行苗舞表演(男女分组进行)

  师:小朋友们跳的都很认真,不管动作标不标准,但是你们把民族舞蹈的这种风味跳出来啦,我们都知道苗族人民喜欢围着圆圈跳舞,一会呢我们听着鼓点,在鼓点结束之前,男同学在外圈围成一个圈,女同学在内圈围成一个圈,我们和苗族而小朋友一样进行圈舞表演,动作要快哦,谁先站好位置速度最快老师就有请他到中间带上我们的民族帽来领舞,预备。鼓点响起。

  师: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跳起苗家舞吧。(第一遍,一起来)(播放flas动画音乐第五遍)

  师:现在我们男同学来演唱边做敲鼓动作,中间一个领舞,外圈女同学,跳芦笙舞。(播放伴奏带第六遍、七遍)(交换)

  五、课堂小结

  师:(第四遍)小朋友们苗塞的联欢会就快要开始啦,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联欢去吧!大家一起唱起来,准备走喽,预备……(播放在音乐中跳着苗舞离开教室。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辨、模仿、学唱、启发、思考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首歌曲,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模仿苗寨的赛歌活动,达到复习本册(如时间允许可包含前三册)已学歌曲、寓教于乐之目的。

  3.通过观看录像片,学生模仿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试跳竹竿舞等教学环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初步了解苗族的人文环境、感受苗寨风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重点。

  2.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是难点。

  教学用具

  相关音响、音像设备及资料、歌片、竹竿或替代品,打击乐器等。

  板书设计:(略)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手持芦笙,唱着一首苗族人民欢迎远方客人时所唱的歌曲《苗家儿女欢迎你》进入教室。

  2.过渡语:老师刚从苗寨回来,带来了苗族人民的问候。临行前苗族的小朋友让我教大家一首他们喜爱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了解歌曲结构、正确演唱歌曲

  1.请学生将老师唱的歌曲的节奏拍击出来。

  师唱:

  2.教师反复演唱上述乐句,任意请学生单独即兴用不同声势敲击相应节奏,且每个人的声势不可重复。

  3.请学生自己演唱,然后击掌。教师续唱后两个乐句的歌词。

  4.教师重复演唱后两个乐句,请学生听辨出它们的区别。

  5.请学生模唱后两个乐句,复述后两句的歌词。

  6.请学生从记忆的歌词当中选择一句作为歌曲的名字。

  7.教师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并出示歌谱,完整欣赏歌曲演唱录音。

  请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8.教师弹琴伴奏,请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己的歌声试着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

  9.教师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做出恰当评价,并启发培养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生拍:

  学生单独即兴用不同声势敲击相应节奏。

  学生自己演唱然后击掌。

  学生听辨后回答:最后一个音不一样。

  学生模唱并复述后两个乐句的歌词: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吔。

  学生思考后回答自己心中的答案。

  学生认真听赏后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热烈、喜庆的。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己的歌声努力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

  学生对刚才的演唱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想法和建议。

  如;可连续演唱两遍。

  第一遍由弱到强,表现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共*收的欢乐场景。

  第二遍可一直保护很强的力度和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可用打击乐(鼓、钹)来表现节奏部分,以增强喜庆气氛。

  也可在演唱形式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歌曲的内在结构。

  培养学生注意力、反应及创造性能力。

  掌握歌曲前半部分的演唱,对全曲有一个初步印象。

  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听辨能力。培养学生模仿、记忆及专注听讲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听赏音乐;感受音乐情感及

  语言概括能力。初步培养学生音乐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了解民族风情

  1.过渡语:人们在高兴的时候除了唱歌以外还会做什么?

  2.观看苗族人民载歌载舞的风情片。请每个学生从中模仿一至两个苗族舞蹈动作。

  3.分组进行简单的舞蹈编创活动,共同反复演唱歌曲,各组轮流展示交流。

  4.每组由一名同学为代表就大家认为跳得最好的组的表演进行简单评价。

  学生答:还想跳舞。

  学生观看、模仿。

  教师请到的学生分别模仿苗族舞蹈动作。

  学生分组编创、演唱、展示、交流、评价。

  考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观察、模仿及短时记忆能力。组织、协调、合作、创编及艺术评价能力。在各组表演时,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做合格观众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模仿苗寨赛歌会、复习已学歌曲

  过渡语:老师在苗寨中还参加了一次赛歌会,可有意思了,现在我们来赛一赛。

  1.将全班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由队长带领大家唱一首歌曲,待歌曲唱完(也可中途停止)队长立即说一声“唰!”(队长也可示意大家共同边说“唰”边伸出双手做推撒状)以此将歌赛“接力棒”抛向另一个队。另一队要在本队队长的带领下迅速唱出另一首歌曲,如此循环。所唱歌曲均不可重复,且衔接的要紧。最后哪个队不能迅速唱出新歌即输。

  2.本课可设计成大家共唱《苗家儿童*收》为该活动的结束。

  3.教师可规定学生演唱歌曲的范围(如:只唱本册所学歌曲)

  学生分组参加活动,大家积极配合队长想出新的歌曲。队长要迅速做出选择带领大家整齐、准确地演唱。

  五、学跳竹竿舞

  过渡语:苗寨中还有一种跳竹竿舞的游戏,我们也来模仿一下。

  1.两队继续比赛跳竹竿舞,看哪一队被夹脚的人少,哪队即获胜。

  2.教师先做“跳法一”示范,可只选用两根“竹竿”用张开、合并的节奏来跳。

  3.教师请各队长指派一名学生互做裁判。

  跳法一:

  第一拍

  ▲右脚迈入,左脚抬起

  第二拍

  左脚跳出,右脚抬起

  学生依次练习后,双方互派一名代表作裁判,计算比赛成绩。输的队可在赢的队演唱的《苗家儿童*收》的歌声中跳各组所编的舞蹈。为防止竹竿夹脚误伤学生,建议用纸卷成圆筒做替代品。

  培养学生的整体节奏感及身体协调能力。全员参与,活跃气氛。

  六、课堂小结

  欢迎同学们有空到苗寨来做客,苗家儿女永远欢迎你!

  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全课。

  给学生留下完整美好的印象。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苗家儿童*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收时喜悦的心情。芦笙调式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

  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歌曲具有苗族音乐特点,五声羽调式。歌曲为三个乐句的一段结构,每个乐句为四小节。第一乐句由乐汇656|653和乐节6。5 35| 25 3|构成。节奏具有我国民间欢快节日的锣鼓的特点XX X|X。X XX| XX X|。第二句在节奏上同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紧凑的节奏是歌曲的情绪更加欢快。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换尾重复,把结尾小节的“6”升高八度作为结束。

  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课件穿插,游戏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①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呀,刚从一个神秘的地方旅游回来,你们瞧我连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呢。

  ②师:咱们*呀地大物博,而且有许多个民族,咱们*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哪个小朋友知道?

  ③师:说的真棒,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组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啊?

  ④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瞧,老师这身打扮是不是很有特色啊?老师呀去了一趟美丽的苗族山寨。那里人们的服饰、乐器、舞蹈都很具有民族特色,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美丽的苗族山寨走一走,好嘛?那咱们就准备一起乘上音乐列车,出发吧!(播放课件一,火车出发图)

  师:请小朋友们把随身物品都带好,快要到站啦,我们背起背包...音乐响起(郊游)

  ⑵播放《郊游》,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累不累呀?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歌声!

  1。(播放课件二背景图和苗族山歌)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段

  师:我们已经到达美丽的苗族山寨啦!请小朋友们认真看!

  2、(播放课件三苗族音乐舞蹈中的视频片段),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过渡语)师: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3、介绍:芦笙、铜鼓、堂鼓。(各自出示乐器样图及倾听音色)

  ⑴师:苗族人民喜欢的两种乐器是芦笙和铜鼓。请同学们看屏幕中这个乐器就是芦笙,芦笙是用竹管插在笙斗里制作而成的,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之一,演奏时双手捧着芦笙。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由芦笙演奏的乐曲,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课件四芦笙图、五芦笙独奏,欣赏芦笙独奏曲)

  ⑵师:除了芦笙还有铜鼓这个乐器,(播放课件六铜鼓图片)铜鼓是由铜做成的,它的声音清脆,响亮。你们听!(播放铜鼓演奏声音)好听吗?

  师: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个鼓,这个叫堂鼓,也是苗族人民比较喜欢的乐器之一,苗族人民喜欢敲着鼓点为舞蹈伴奏,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发出不同声音。你们听!(敲两次鼓的的不同地方)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嘛?老师敲节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并用你的声音模仿鼓点声,可加上你的小手敲咚咚咚,看你模仿的像不像?准备好哦,开始拉!(师敲节奏,由易到难,生模仿)准备三个节奏型,可渗透知识点(敲鼓的不同地方)

  ①X XX X咚咚咚咚

  ②XX XX X

  ③XX XX XX X

  ⑶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演奏。

  师:你们这群小鼓手们还真棒,谁愿意到前面来敲一敲,而且老师有个要求,你们敲的节奏和音色要和我的不同,谁来试一试?

  ⑷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师:(评价)苗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还十分地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呐,如果小朋友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那么你们想不想学学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生:(想)

  4、教师介绍苗族风情,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师: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唱一首苗族歌舞曲—(出示课件课题)《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是由苗族芦笙调填上歌词以后而成,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听。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第一遍)听范唱。

  师:好听嘛?同学们听到鼓点的声音了吗?生(略)

  2、播放范唱(第二遍)那小朋友们能试着把歌曲中的鼓点用你们的小手拍出来嘛?很有信心啊,那我们来试一试!

  ⒊播放范唱(第三遍)同学们让我们试着敲的更热烈些,好吗?

  (师):刚才同学们敲得非常投入,就是最后一个节奏请小朋友们看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前两个大家敲的很整齐,我们一起来,预备。(出示节奏课件)

  师:听我来敲一敲!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2—3遍,讲解一个音长一个音短)

  4、学生跟老师敲出鼓点。(试着自己敲一敲)预备......

  师:真聪明!(竖起大拇指)你们敲的非常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动画和苗族人民一起敲一敲,好嘛?请看大屏幕!(播放flas动画第一遍范唱)。

  师:小朋友们真棒!谁能告诉我歌曲中唱了什么?生:(略)

  师:小朋友说的不错,下面请小朋友们再认真的听一遍音乐,可以拍手加上鼓点,听完之后我们来做一个填词游戏,看看谁说的最准确,认真听噢(播放flas动画第二遍)!

  A)出示填词课件

  师:谁来试一试?生:填歌词。(播放填词课件)

  B)学习歌词

  师:(掌声送给答对的同学)小朋友们真棒!下面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预备。准备好哦!

  (1)(随音乐鼓点读歌词U盘)(第一遍鼓点音乐)教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1—2遍。(播放鼓点音乐)

  师:读的很好,我们把欢快的气氛读出来就更好啦,在跟老师读一遍,准备好!(第二遍鼓点音乐)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读,老师给你们加入鼓点我们互相配合,试一试?好嘛?(出示谱例歌词)

  (2)(第三遍读歌词)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加鼓点师生配合读一遍,生读师敲堂鼓)

  (3)请男女生合作,男生模仿敲鼓的动作,来一遍;然后女生用拍手敲节奏,男生读节奏来一遍。

  师:有的小朋友不仅读的好,而且还很有表情呢,现在老师请男女生来配合一下,女生来读歌词,男生用打鼓的咚咚来加上动作来给他们加入伴奏,好嘛?(第四遍读歌词)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好,下面我们交换一下,请男同学读歌词女同学打鼓给他们伴奏。(第五遍读歌词)

  C)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小朋友们歌词读的很准,鼓点敲的也特别棒,但是我觉得还是唱起来过瘾,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嘛?

  师: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小手,首先来给歌曲配合一下伴奏,好嘛?

  (1)(播放flas动画第三遍)学生拍手!

  师:小朋友们配合的真好,你们听到歌曲的后两个乐句歌词一样,可是旋律有什么不同嘛?

  生:略

  师:(钢伴第一遍)现在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认真听哦。

  师:听出来了嘛?对啦,第一句的结尾音低,第二段结尾音高,让我们在唱一遍。(钢伴第二遍)

  ⑵分句教唱歌曲。钢琴伴奏(两遍)

  ⑶用接龙形式练唱歌曲。

  师:这次小朋友们唱的就很有进步啦,下面我们来做个接龙唱的游戏,女同学唱第一句,男同学接第二句,看看哪组接的好,准备好了嘛?

  (钢伴第三遍)①分组接龙唱

  师:唱的不错,现在我来把鼓点加进去,你们来唱歌词。

  ②(伴奏带第一遍)师加鼓点生唱词

  师:很好,现在你们用拍手把鼓点加进去,老师敲鼓。

  ③(伴奏带第二遍)生自己加拍手唱

  (3)歌曲处理。

  师:歌曲中“你吹我敲多热闹”表现了苗族小朋友在*收时的快乐心情,我们是不是应该唱的在活泼、欢快点,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呢?(伴奏带第三遍)下面大家边唱边加敲鼓的动作(咚咚),完整的把这首歌唱一遍。

  师:(伴奏带第四遍)你们唱的真棒,老师还想在听,咱们在唱一遍好嘛?小鼓手们准备好了嘛?预备。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师:在苗族山寨呀,每逢节日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随时都可以上场跳苗家舞,就连刚会走路的孩子都可以上场,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看一看苗族人民的特色舞蹈吧。(播放课件苗族舞蹈)师:好看嘛?瞧老师今天连衣服都没换,因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苗族舞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播放flas动画第四遍)

  ⑴随音乐教师示范跳一段。

  师:(播放伴奏带第五遍)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学一学苗族舞蹈呢?今天我就教小朋友们跳一段由苗族小朋友跳的芦笙舞,好嘛?今天呀我还准备了特色的民族帽子呢,你们看!现在我们来一个争霸赛,看谁学的快,学的好,这个民族帽就给谁带到头上,来当我们队的领舞,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先赢得这个民族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手势)起立吧!看好啦!

  ⑵教师示范苗族舞蹈动作(先讲解动作要领,)生模仿

  师:女同学先跟老师学习动作,男同学认真看做准备。(有请一个带民族帽的同学,上前跳,领着男生)

  师:男同学......(同上)

  师:现在我们听着鼓点音乐分组来一遍。

  ⑶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带帽共4人)(播放鼓点音乐第三遍、四遍分组跳苗家舞)

  跳苗族舞

  ⑷组织学生围成两个圆圈边唱边跳进行苗舞表演(男女分组进行)

  师:小朋友们跳的都很认真,不管动作标不标准,但是你们把民族舞蹈的这种风味跳出来啦,我们都知道苗族人民喜欢围着圆圈跳舞,一会呢我们听着鼓点,在鼓点结束之前,男同学在外圈围成一个圈,女同学在内圈围成一个圈,我们和苗族而小朋友一样进行圈舞表演,动作要快哦,谁先站好位置速度最快老师就有请他到中间带上我们的民族帽来领舞,预备。鼓点响起。

  师: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跳起苗家舞吧。(第一遍,一起来)(播放flas动画音乐第五遍)

  师:现在我们男同学来演唱边做敲鼓动作,中间一个领舞,外圈女同学,跳芦笙舞。(播放伴奏带第六遍、七遍)(交换)

  五、课堂小结

  师:(第四遍)小朋友们苗塞的联欢会就快要开始啦,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联欢去吧!大家一起唱起来,准备走喽,预备……(播放在音乐中跳着苗舞离开教室。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2

  课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苗家儿童*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音乐乐园。老师知道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一直都是能歌善舞,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在那里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比如那里人不理服饰我们的不同,就连音乐也挺有特色的,除此之外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喜欢的几种乐器呢,你们想去吗?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们看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是要到苗族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师:苗族人民不仅能酸善舞,还十分的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要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呢,如果小朋友们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学习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师)稿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师:诶呀,我觉得我真要给你们点儿掌声,配合的真默契。那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歌词也读的挺准的,鼓点打的也特别的棒,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唱起来过瘾,现在我们就来学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真好听,但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的歌声还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怎么样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这种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加点儿什么呢?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五、课堂小结

  师:好,咱们苗寨里面的联欢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好吗?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堂,它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苗家儿童*收》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研究设想:

  1.在感受中实施审美

  感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签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此外,通过播放精选的VCD课程资源,把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和苗族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体验中实施审美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唱、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苗族歌舞的集体表演。在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已去体验歌曲,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它是让人们认识中华民族的一个窗口。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而《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们贵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学生们就能从本课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贵州苗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到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从此,我们也悄悄地把热爱民族音乐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教学法设计

  课题:苗家儿童*收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堂鼓、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 (菁选5篇)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1

  课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苗家儿童*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音乐乐园。老师知道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一直都是能歌善舞,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在那里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比如那里人不理服饰我们的不同,就连音乐也挺有特色的,除此之外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喜欢的几种乐器呢,你们想去吗?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们看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是要到苗族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师:苗族人民不仅能酸善舞,还十分的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要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呢,如果小朋友们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学习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师)稿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师:诶呀,我觉得我真要给你们点儿掌声,配合的真默契。那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歌词也读的挺准的,鼓点打的也特别的棒,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唱起来过瘾,现在我们就来学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真好听,但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的歌声还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怎么样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这种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加点儿什么呢?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五、课堂小结

  师:好,咱们苗寨里面的联欢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好吗?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伴奏,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3、通过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这是重点。

  2、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伴奏,这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这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简易打击乐器:瓶子和筷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感交融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美丽的苗家山寨看一看。想不想去?

  师:苗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你瞧,(点课件)

  师:看了苗家的丰收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师:是呀,庄稼丰收了,家家户户稻谷归仓,苗家人正在准备*收呢,场面可热闹了。让我们乘上飞机一起到苗家*收去。

  [通过师生的轻松快乐的交流,为课题的出现创设情境,使学生开心地投入其中。]

  2.开心跟我来

  师:上了飞机,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进行“开心跟我来”的活动,具体要求是当老师做完动作请你马上做出来。在自由飞行中随着老师的方向一起飞。

  学生随歌曲音乐拍手,跺脚高拍手,打肩拍手,双跺高拍手。

  [通过听音乐拍节奏,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新授歌曲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好了准备,同时自然巧妙的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歌曲中节奏难点。]

  二、苗族风情

  师:好了,我们顺利到达苗家。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山寨。欣赏了苗家风景,说说你们的感受。(点课件)

  师:苗家人特别热情好客,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工艺服饰国际有名,山水风光清新秀丽。不仅山美水美,苗家儿童的歌声更美。

  [通过课件欣赏苗家的风光,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主动性。]

  三、尽情放歌

  师:你瞧*收的人这么多,苗家儿童正在为*收演唱歌曲呢,让我们仔细听。说说你听后的心情!

  (一)感受歌曲

  1.初次聆听[点出课题,了解歌的情绪]

  2.再听音乐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仔细听歌中都唱到哪些内容?(听歌两遍)

  师:你都听到歌中唱到哪些内容?(师举手热情提示)

  3.简介苗家乐器

  师:你瞧。这位苗家儿童正在快乐的吹芦笙。(点课件)

  这就是以前庆串收敲的铜鼓,现在一般用这种堂鼓也叫牛皮鼓。(点课件)

  师:庄稼丰收了生活富裕了,苗家真是年年添幸福。

  4.第三次听歌曲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仔细听,除了歌声,还有什么声音?找一找在歌词中的什么地方出现。(播放两遍)

  生:拍手的声音,打竹板的声音,拍节奏的声音,鼓掌的声音。

  [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词描绘的*收场面,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绪、词意、节奏,为更好的演唱歌曲做好了准备。]

  二)自制乐器体验节奏

  师:谁来找找你刚才听的声音在歌词中什么地方出现了?

  生:在吹芦笙的后面。在敲铜鼓的后面。在苗家儿童庆串收的后面。

  师:再出示难点节奏课件

  这个节奏真像在为*收快乐的鼓掌,咱们就用这个节奏作为表扬自己和别人的掌声,好不好?

  X X X X | X X X |

  随着歌曲在出现节奏的地方拍一拍。(听歌两遍)

  师:轻轻拿起我们课前准备的自制乐器小瓶子,你来模仿芦笙吹一吹。

  师:轻轻拿起筷子来当小鼓槌儿,随着节奏模仿铜鼓敲一敲。

  师:小附点提醒我们别忘记它呀,敲的时候要前面长些后面短呀。

  师:想展示我们的节奏才艺吗?那随着歌曲有节奏的吹一吹,敲一敲。

  [让学生用自制乐器演奏节奏,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体验与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同时在吹吹敲敲的寓奏于乐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得到了自然恰切的解决。]

  (三)感受歌词

  师:苗家儿童看我们的节奏打的这么棒,邀请我们为她读的儿歌来伴奏。那我们就露一手吧。(课件播放歌词的朗读。)

  (师有节奏朗读歌词生用乐器伴奏,生随着节奏声音响亮读一读,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在听听奏奏读读中让学生自然轻松的熟悉了歌词,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投入演唱

  1.学唱

  师:清脆的儿歌,悦耳的节奏,老师陶醉了,我想唱这首歌,请同学们伴奏。弹奏范唱

  师:庄稼丰收,生活幸福,大家都在庆贺,那就带着高关曲心情跟苗家儿童轻轻的唱一唱,有节奏的地方拍一拍。

  生轻声、响亮的随琴唱。

  [让学生在聆听默唱,轻唱,响亮唱中轻松快乐的学会歌曲]

  2.解决难点

  让学生找出难点乐句,重点练唱。分两大组进行对抗赛。师生、男女接龙唱。

  师:用我们的小乐器,带着高兴的心情和苗家儿童一起唱,共同去感受苗家*收的热烈场面吧。(点课件)

  [让学生在演唱中自己找到歌中的难点乐句进行重点练唱,培养了学生发观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唱、接龙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更好的演唱和表现歌曲。]

  四、表现歌曲

  师:瞧,*收时都是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点课件)

  1.苗家舞蹈

  师:你瞧老师变成了苗家姑娘(换苗族衣)。邀请同学们随苗家儿童一起为我演唱并拍手伴奏。(点课件随音乐跳)

  师:想跳吗,请第一排轻轻起立手拉手围成小圈,第二排在外围成大圈,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吧。师生共舞。

  [通过师生共舞,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也使得课堂变成了尽情歌舞的大舞台,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2.合作表演

  师:苗家舞这么美,丰收的场面这样热烈,让我们和苗族儿童一起来*收吧。

  师:你想怎么来表现。

  生:我想唱歌,我想敲乐器,我想舞蹈。

  分成三个组讨论合作表现歌曲。

  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边吹边敲。(点课件随音乐唱两遍)

  [老师真正放手,在唱、舞、奏中让学生尽情歌唱,尽情表演,尽情展示。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与表现力。]

  五、创意歌曲

  师:瞧,大家精彩的表现把谁给吸引来了。

  师:福娃说,这首歌旋律真欢快,想请同学们以《各族儿童迎奥运》为歌名,改改苗家儿童*收的歌词,把各族儿童迎奥运的欢庆场面表现出来。

  师生共同改歌词。

  生随音乐边奏边唱改编后的歌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快乐交流

  师:在这次旅游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欣赏了苗家风光,参加了*收的节日,还学会了演唱歌曲,和创编歌词,收获真是不小。

  师:瞧接我们的飞机已经来了,回去呀我们用心练唱这首歌,准备参加赛歌会。?(点课件)

  师:轻轻起立,让我们排队登机返程吧。(走出教室)

  [课的结束与课的开头创设情境部分形成了首尾呼应,通过交流自然巧妙的进行了课后拓展,更好的激励了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唱歌曲的热情。]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苗家儿童*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收时喜悦的心情。芦笙调式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

  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歌曲具有苗族音乐特点,五声羽调式。歌曲为三个乐句的一段结构,每个乐句为四小节。第一乐句由乐汇656|653和乐节6。5 35| 25 3|构成。节奏具有我国民间欢快节日的锣鼓的特点XX X|X。X XX| XX X|。第二句在节奏上同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紧凑的节奏是歌曲的情绪更加欢快。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换尾重复,把结尾小节的“6”升高八度作为结束。

  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课件穿插,游戏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①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呀,刚从一个神秘的地方旅游回来,你们瞧我连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呢。

  ②师:咱们*呀地大物博,而且有许多个民族,咱们*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哪个小朋友知道?

  ③师:说的真棒,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组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啊?

  ④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瞧,老师这身打扮是不是很有特色啊?老师呀去了一趟美丽的苗族山寨。那里人们的服饰、乐器、舞蹈都很具有民族特色,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美丽的苗族山寨走一走,好嘛?那咱们就准备一起乘上音乐列车,出发吧!(播放课件一,火车出发图)

  师:请小朋友们把随身物品都带好,快要到站啦,我们背起背包...音乐响起(郊游)

  ⑵播放《郊游》,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累不累呀?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歌声!

  1。(播放课件二背景图和苗族山歌)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段

  师:我们已经到达美丽的苗族山寨啦!请小朋友们认真看!

  2、(播放课件三苗族音乐舞蹈中的视频片段),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过渡语)师: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3、介绍:芦笙、铜鼓、堂鼓。(各自出示乐器样图及倾听音色)

  ⑴师:苗族人民喜欢的两种乐器是芦笙和铜鼓。请同学们看屏幕中这个乐器就是芦笙,芦笙是用竹管插在笙斗里制作而成的,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之一,演奏时双手捧着芦笙。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由芦笙演奏的乐曲,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课件四芦笙图、五芦笙独奏,欣赏芦笙独奏曲)

  ⑵师:除了芦笙还有铜鼓这个乐器,(播放课件六铜鼓图片)铜鼓是由铜做成的,它的声音清脆,响亮。你们听!(播放铜鼓演奏声音)好听吗?

  师: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个鼓,这个叫堂鼓,也是苗族人民比较喜欢的乐器之一,苗族人民喜欢敲着鼓点为舞蹈伴奏,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发出不同声音。你们听!(敲两次鼓的的不同地方)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嘛?老师敲节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并用你的声音模仿鼓点声,可加上你的小手敲咚咚咚,看你模仿的像不像?准备好哦,开始拉!(师敲节奏,由易到难,生模仿)准备三个节奏型,可渗透知识点(敲鼓的不同地方)

  ①X XX X咚咚咚咚

  ②XX XX X

  ③XX XX XX X

  ⑶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演奏。

  师:你们这群小鼓手们还真棒,谁愿意到前面来敲一敲,而且老师有个要求,你们敲的节奏和音色要和我的不同,谁来试一试?

  ⑷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师:(评价)苗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还十分地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呐,如果小朋友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那么你们想不想学学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生:(想)

  4、教师介绍苗族风情,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师: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唱一首苗族歌舞曲—(出示课件课题)《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是由苗族芦笙调填上歌词以后而成,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听。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第一遍)听范唱。

  师:好听嘛?同学们听到鼓点的声音了吗?生(略)

  2、播放范唱(第二遍)那小朋友们能试着把歌曲中的鼓点用你们的小手拍出来嘛?很有信心啊,那我们来试一试!

  ⒊播放范唱(第三遍)同学们让我们试着敲的更热烈些,好吗?

  (师):刚才同学们敲得非常投入,就是最后一个节奏请小朋友们看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前两个大家敲的很整齐,我们一起来,预备。(出示节奏课件)

  师:听我来敲一敲!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2—3遍,讲解一个音长一个音短)

  4、学生跟老师敲出鼓点。(试着自己敲一敲)预备......

  师:真聪明!(竖起大拇指)你们敲的非常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动画和苗族人民一起敲一敲,好嘛?请看大屏幕!(播放flas动画第一遍范唱)。

  师:小朋友们真棒!谁能告诉我歌曲中唱了什么?生:(略)

  师:小朋友说的不错,下面请小朋友们再认真的听一遍音乐,可以拍手加上鼓点,听完之后我们来做一个填词游戏,看看谁说的最准确,认真听噢(播放flas动画第二遍)!

  A)出示填词课件

  师:谁来试一试?生:填歌词。(播放填词课件)

  B)学习歌词

  师:(掌声送给答对的同学)小朋友们真棒!下面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预备。准备好哦!

  (1)(随音乐鼓点读歌词U盘)(第一遍鼓点音乐)教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1—2遍。(播放鼓点音乐)

  师:读的很好,我们把欢快的气氛读出来就更好啦,在跟老师读一遍,准备好!(第二遍鼓点音乐)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读,老师给你们加入鼓点我们互相配合,试一试?好嘛?(出示谱例歌词)

  (2)(第三遍读歌词)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加鼓点师生配合读一遍,生读师敲堂鼓)

  (3)请男女生合作,男生模仿敲鼓的动作,来一遍;然后女生用拍手敲节奏,男生读节奏来一遍。

  师:有的小朋友不仅读的好,而且还很有表情呢,现在老师请男女生来配合一下,女生来读歌词,男生用打鼓的咚咚来加上动作来给他们加入伴奏,好嘛?(第四遍读歌词)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好,下面我们交换一下,请男同学读歌词女同学打鼓给他们伴奏。(第五遍读歌词)

  C)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小朋友们歌词读的很准,鼓点敲的也特别棒,但是我觉得还是唱起来过瘾,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嘛?

  师: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小手,首先来给歌曲配合一下伴奏,好嘛?

  (1)(播放flas动画第三遍)学生拍手!

  师:小朋友们配合的真好,你们听到歌曲的后两个乐句歌词一样,可是旋律有什么不同嘛?

  生:略

  师:(钢伴第一遍)现在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认真听哦。

  师:听出来了嘛?对啦,第一句的结尾音低,第二段结尾音高,让我们在唱一遍。(钢伴第二遍)

  ⑵分句教唱歌曲。钢琴伴奏(两遍)

  ⑶用接龙形式练唱歌曲。

  师:这次小朋友们唱的就很有进步啦,下面我们来做个接龙唱的游戏,女同学唱第一句,男同学接第二句,看看哪组接的好,准备好了嘛?

  (钢伴第三遍)①分组接龙唱

  师:唱的不错,现在我来把鼓点加进去,你们来唱歌词。

  ②(伴奏带第一遍)师加鼓点生唱词

  师:很好,现在你们用拍手把鼓点加进去,老师敲鼓。

  ③(伴奏带第二遍)生自己加拍手唱

  (3)歌曲处理。

  师:歌曲中“你吹我敲多热闹”表现了苗族小朋友在*收时的快乐心情,我们是不是应该唱的在活泼、欢快点,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呢?(伴奏带第三遍)下面大家边唱边加敲鼓的动作(咚咚),完整的把这首歌唱一遍。

  师:(伴奏带第四遍)你们唱的真棒,老师还想在听,咱们在唱一遍好嘛?小鼓手们准备好了嘛?预备。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师:在苗族山寨呀,每逢节日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随时都可以上场跳苗家舞,就连刚会走路的孩子都可以上场,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看一看苗族人民的特色舞蹈吧。(播放课件苗族舞蹈)师:好看嘛?瞧老师今天连衣服都没换,因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苗族舞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播放flas动画第四遍)

  ⑴随音乐教师示范跳一段。

  师:(播放伴奏带第五遍)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学一学苗族舞蹈呢?今天我就教小朋友们跳一段由苗族小朋友跳的芦笙舞,好嘛?今天呀我还准备了特色的民族帽子呢,你们看!现在我们来一个争霸赛,看谁学的快,学的好,这个民族帽就给谁带到头上,来当我们队的领舞,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先赢得这个民族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手势)起立吧!看好啦!

  ⑵教师示范苗族舞蹈动作(先讲解动作要领,)生模仿

  师:女同学先跟老师学习动作,男同学认真看做准备。(有请一个带民族帽的同学,上前跳,领着男生)

  师:男同学......(同上)

  师:现在我们听着鼓点音乐分组来一遍。

  ⑶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带帽共4人)(播放鼓点音乐第三遍、四遍分组跳苗家舞)

  跳苗族舞

  ⑷组织学生围成两个圆圈边唱边跳进行苗舞表演(男女分组进行)

  师:小朋友们跳的都很认真,不管动作标不标准,但是你们把民族舞蹈的这种风味跳出来啦,我们都知道苗族人民喜欢围着圆圈跳舞,一会呢我们听着鼓点,在鼓点结束之前,男同学在外圈围成一个圈,女同学在内圈围成一个圈,我们和苗族而小朋友一样进行圈舞表演,动作要快哦,谁先站好位置速度最快老师就有请他到中间带上我们的民族帽来领舞,预备。鼓点响起。

  师: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跳起苗家舞吧。(第一遍,一起来)(播放flas动画音乐第五遍)

  师:现在我们男同学来演唱边做敲鼓动作,中间一个领舞,外圈女同学,跳芦笙舞。(播放伴奏带第六遍、七遍)(交换)

  五、课堂小结

  师:(第四遍)小朋友们苗塞的联欢会就快要开始啦,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联欢去吧!大家一起唱起来,准备走喽,预备……(播放在音乐中跳着苗舞离开教室。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4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堂,它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苗家儿童*收》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研究设想:

  1.在感受中实施审美

  感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签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此外,通过播放精选的VCD课程资源,把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和苗族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体验中实施审美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唱、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苗族歌舞的集体表演。在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已去体验歌曲,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它是让人们认识中华民族的一个窗口。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而《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们贵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学生们就能从本课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贵州苗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到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从此,我们也悄悄地把热爱民族音乐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教学法设计

  课题:苗家儿童*收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堂鼓、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5

  课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苗家儿童*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音乐乐园。老师知道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一直都是能歌善舞,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在那里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比如那里人不理服饰我们的不同,就连音乐也挺有特色的,除此之外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喜欢的几种乐器呢,你们想去吗?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们看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是要到苗族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师:苗族人民不仅能酸善舞,还十分的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要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呢,如果小朋友们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学习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师)稿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师:诶呀,我觉得我真要给你们点儿掌声,配合的真默契。那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歌词也读的挺准的,鼓点打的也特别的棒,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唱起来过瘾,现在我们就来学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真好听,但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的歌声还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怎么样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这种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加点儿什么呢?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五、课堂小结

  师:好,咱们苗寨里面的联欢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好吗?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 (菁选3篇)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1

  课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苗家儿童*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音乐乐园。老师知道咱们二(3)班的小朋友一直都是能歌善舞,今天杨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在那里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比如那里人不理服饰我们的不同,就连音乐也挺有特色的,除此之外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喜欢的几种乐器呢,你们想去吗?

  生:想。

  1.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那好,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咱们出发吧!拿好你们的行李,我们要出发了。(播放音乐《去郊游》)

  教师带领学生作律动。

  师:要到我们的目的地啊,还要走一段山路,小朋友们先休息一下,请回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

  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让课前的三分钟形成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辅垫。

  二、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大山里传来了歌声。

  1、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断。

  师:这样的歌声小朋友们听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歌声中你能判断出咱们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吗?

  生答:(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说对了吗。

  2.播放CAI课件,(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们看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是要到苗族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生:芦笙。

  3.介绍:芦笙、铜鼓。

  教师介绍苗族乐器芦笙。

  4.师:好了,出了刚才的芦笙之外,你们还知道苗族人民还喜欢什么乐器吗?

  生:铜鼓。

  教师介绍铜鼓。

  师:铜鼓,他是用铜制成的,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人民还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演奏。(教师又拍手和跺脚演奏)

  5.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民间风情,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6.教师介绍苗族风情

  师:苗族人民不仅能酸善舞,还十分的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要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呢,如果小朋友们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学习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

  生:想。

  师:那好,见天杨老师就要教大家来唱一首苗族歌舞曲--《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的音调啊非常的好听,它就是用苗族的苗族芦笙调来填上歌词而成的,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

  (师)稿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设计意图

  从听、看入手,将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得以充分感受。改变以往教学出示歌单的老模式,以“情趣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以听觉记忆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听磁带范唱。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你们能把歌曲中的鼓点敲出来吗?

  2.请学生找出歌曲中串联的鼓点,并拍手将其表示出来。

  3.出示鼓点节奏,请学生逐一拍出节奏。

  教师单独讲解第三条节奏。

  师:好,前两个大家敲的还是比较准,这一个大家来看一看,用心听(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师:真不错,那刚才我们听了两遍歌曲,谁能告诉我歌词唱了什么?第一句唱了什么?(生说一句课件出示一句)教师最后直接说出最后一句。

  师:嗯好,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最后一句是“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跟我来朗读一遍歌词。

  5.学习歌词:

  (1)教师带读歌词l-2遍;(鼓点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

  师:诶呀,我觉得我真要给你们点儿掌声,配合的真默契。那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歌词也读的挺准的,鼓点打的也特别的棒,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唱起来过瘾,现在我们就来学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生:好。

  师:好,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2遍)

  (2)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鼓点、学生边唱歌词边拍手教师加入鼓点

  设计意图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美。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真好听,但我觉得刚才小朋友们的歌声还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怎么样才能把苗族小朋友*收的这种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加点儿什么呢?

  生:加点儿动作。

  师:加点儿舞蹈动作,好,现在呢我们就来学学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现在先请看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同样的方法讲解男生的动作。

  3.组织学生围成两个目进行苗舞表演;

  师:刚才啊我们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的认真,那我们的舞蹈只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像苗族小朋友一样围成圈,以他们苗族舞蹈的特有的圈舞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所以一会儿在鼓点儿结束之前,请小朋友们把板凳和在一起,然后男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内圈,女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在外圈,好,请小朋友们做好准备。

  教师敲鼓,学生摆放板凳。

  师:好现在让我们在歌曲的伴奏下,我们一起来跳苗族舞蹈。

  五、课堂小结

  师:好,咱们苗寨里面的联欢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好吗?

  生:好。

  师:请XX和XX两位小朋友带着大家往苗寨里面走……

  放音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苗家儿童*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收时喜悦的心情。芦笙调式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

  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歌曲具有苗族音乐特点,五声羽调式。歌曲为三个乐句的一段结构,每个乐句为四小节。第一乐句由乐汇656|653和乐节6。5 35| 25 3|构成。节奏具有我国民间欢快节日的锣鼓的特点XX X|X。X XX| XX X|。第二句在节奏上同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紧凑的节奏是歌曲的情绪更加欢快。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换尾重复,把结尾小节的“6”升高八度作为结束。

  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课件穿插,游戏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苗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①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呀,刚从一个神秘的地方旅游回来,你们瞧我连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呢。

  ②师:咱们*呀地大物博,而且有许多个民族,咱们*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哪个小朋友知道?

  ③师:说的真棒,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组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啊?

  ④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瞧,老师这身打扮是不是很有特色啊?老师呀去了一趟美丽的苗族山寨。那里人们的服饰、乐器、舞蹈都很具有民族特色,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美丽的苗族山寨走一走,好嘛?那咱们就准备一起乘上音乐列车,出发吧!(播放课件一,火车出发图)

  师:请小朋友们把随身物品都带好,快要到站啦,我们背起背包...音乐响起(郊游)

  ⑵播放《郊游》,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们累不累呀?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歌声!

  1。(播放课件二背景图和苗族山歌)播放苗族山歌音乐片段

  师:我们已经到达美丽的苗族山寨啦!请小朋友们认真看!

  2、(播放课件三苗族音乐舞蹈中的视频片段),介绍苗族民间风情

  (过渡语)师:你知道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3、介绍:芦笙、铜鼓、堂鼓。(各自出示乐器样图及倾听音色)

  ⑴师:苗族人民喜欢的两种乐器是芦笙和铜鼓。请同学们看屏幕中这个乐器就是芦笙,芦笙是用竹管插在笙斗里制作而成的,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之一,演奏时双手捧着芦笙。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由芦笙演奏的乐曲,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课件四芦笙图、五芦笙独奏,欣赏芦笙独奏曲)

  ⑵师:除了芦笙还有铜鼓这个乐器,(播放课件六铜鼓图片)铜鼓是由铜做成的,它的声音清脆,响亮。你们听!(播放铜鼓演奏声音)好听吗?

  师: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个鼓,这个叫堂鼓,也是苗族人民比较喜欢的乐器之一,苗族人民喜欢敲着鼓点为舞蹈伴奏,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发出不同声音。你们听!(敲两次鼓的的不同地方)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嘛?老师敲节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并用你的声音模仿鼓点声,可加上你的小手敲咚咚咚,看你模仿的像不像?准备好哦,开始拉!(师敲节奏,由易到难,生模仿)准备三个节奏型,可渗透知识点(敲鼓的不同地方)

  ①X XX X咚咚咚咚

  ②XX XX X

  ③XX XX XX X

  ⑶请学生创编不同的鼓点上台进行演奏。

  师:你们这群小鼓手们还真棒,谁愿意到前面来敲一敲,而且老师有个要求,你们敲的节奏和音色要和我的不同,谁来试一试?

  ⑷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师:(评价)苗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还十分地热情好客,当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山寨,他们会用美酒,歌舞来欢迎客人们,还邀请客人和他们一起跳舞呐,如果小朋友能和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会非常高兴,那么你们想不想学学苗族歌舞和他们一起联欢呢?生:(想)

  4、教师介绍苗族风情,出示课题——《苗家儿童*收》

  师: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唱一首苗族歌舞曲—(出示课件课题)《苗家儿童*收》。这首歌曲是由苗族芦笙调填上歌词以后而成,歌曲中还加入了鼓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听一听。

  三、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1。(第一遍)听范唱。

  师:好听嘛?同学们听到鼓点的声音了吗?生(略)

  2、播放范唱(第二遍)那小朋友们能试着把歌曲中的鼓点用你们的小手拍出来嘛?很有信心啊,那我们来试一试!

  ⒊播放范唱(第三遍)同学们让我们试着敲的更热烈些,好吗?

  (师):刚才同学们敲得非常投入,就是最后一个节奏请小朋友们看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前两个大家敲的很整齐,我们一起来,预备。(出示节奏课件)

  师:听我来敲一敲!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2—3遍,讲解一个音长一个音短)

  4、学生跟老师敲出鼓点。(试着自己敲一敲)预备......

  师:真聪明!(竖起大拇指)你们敲的非常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动画和苗族人民一起敲一敲,好嘛?请看大屏幕!(播放flas动画第一遍范唱)。

  师:小朋友们真棒!谁能告诉我歌曲中唱了什么?生:(略)

  师:小朋友说的不错,下面请小朋友们再认真的听一遍音乐,可以拍手加上鼓点,听完之后我们来做一个填词游戏,看看谁说的最准确,认真听噢(播放flas动画第二遍)!

  A)出示填词课件

  师:谁来试一试?生:填歌词。(播放填词课件)

  B)学习歌词

  师:(掌声送给答对的同学)小朋友们真棒!下面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预备。准备好哦!

  (1)(随音乐鼓点读歌词U盘)(第一遍鼓点音乐)教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1—2遍。(播放鼓点音乐)

  师:读的很好,我们把欢快的气氛读出来就更好啦,在跟老师读一遍,准备好!(第二遍鼓点音乐)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读,老师给你们加入鼓点我们互相配合,试一试?好嘛?(出示谱例歌词)

  (2)(第三遍读歌词)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加鼓点师生配合读一遍,生读师敲堂鼓)

  (3)请男女生合作,男生模仿敲鼓的动作,来一遍;然后女生用拍手敲节奏,男生读节奏来一遍。

  师:有的小朋友不仅读的好,而且还很有表情呢,现在老师请男女生来配合一下,女生来读歌词,男生用打鼓的咚咚来加上动作来给他们加入伴奏,好嘛?(第四遍读歌词)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好,下面我们交换一下,请男同学读歌词女同学打鼓给他们伴奏。(第五遍读歌词)

  C)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小朋友们歌词读的很准,鼓点敲的也特别棒,但是我觉得还是唱起来过瘾,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嘛?

  师: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小手,首先来给歌曲配合一下伴奏,好嘛?

  (1)(播放flas动画第三遍)学生拍手!

  师:小朋友们配合的真好,你们听到歌曲的后两个乐句歌词一样,可是旋律有什么不同嘛?

  生:略

  师:(钢伴第一遍)现在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认真听哦。

  师:听出来了嘛?对啦,第一句的结尾音低,第二段结尾音高,让我们在唱一遍。(钢伴第二遍)

  ⑵分句教唱歌曲。钢琴伴奏(两遍)

  ⑶用接龙形式练唱歌曲。

  师:这次小朋友们唱的就很有进步啦,下面我们来做个接龙唱的游戏,女同学唱第一句,男同学接第二句,看看哪组接的好,准备好了嘛?

  (钢伴第三遍)

  ①分组接龙唱

  师:唱的不错,现在我来把鼓点加进去,你们来唱歌词。

  ②(伴奏带第一遍)师加鼓点生唱词

  师:很好,现在你们用拍手把鼓点加进去,老师敲鼓。

  ③(伴奏带第二遍)生自己加拍手唱

  (3)歌曲处理。

  师:歌曲中“你吹我敲多热闹”表现了苗族小朋友在*收时的快乐心情,我们是不是应该唱的在活泼、欢快点,把苗族小朋友*收的欢乐的场面表现出来呢?(伴奏带第三遍)下面大家边唱边加敲鼓的动作(咚咚),完整的把这首歌唱一遍。

  师:(伴奏带第四遍)你们唱的真棒,老师还想在听,咱们在唱一遍好嘛?小鼓手们准备好了嘛?预备。

  四、苗舞表演、深化体验

  师:在苗族山寨呀,每逢节日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随时都可以上场跳苗家舞,就连刚会走路的孩子都可以上场,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看一看苗族人民的特色舞蹈吧。(播放课件苗族舞蹈)师:好看嘛?瞧老师今天连衣服都没换,因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苗族舞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播放flas动画第四遍)

  ⑴随音乐教师示范跳一段。

  师:(播放伴奏带第五遍)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学一学苗族舞蹈呢?今天我就教小朋友们跳一段由苗族小朋友跳的芦笙舞,好嘛?今天呀我还准备了特色的民族帽子呢,你们看!现在我们来一个争霸赛,看谁学的快,学的好,这个民族帽就给谁带到头上,来当我们队的领舞,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先赢得这个民族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手势)起立吧!看好啦!

  ⑵教师示范苗族舞蹈动作(先讲解动作要领,)生模仿

  师:女同学先跟老师学习动作,男同学认真看做准备。(有请一个带民族帽的同学,上前跳,领着男生)

  师:男同学......(同上)

  师:现在我们听着鼓点音乐分组来一遍。

  ⑶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带帽共4人)(播放鼓点音乐第三遍、四遍分组跳苗家舞)

  跳苗族舞

  ⑷组织学生围成两个圆圈边唱边跳进行苗舞表演(男女分组进行)

  师:小朋友们跳的都很认真,不管动作标不标准,但是你们把民族舞蹈的这种风味跳出来啦,我们都知道苗族人民喜欢围着圆圈跳舞,一会呢我们听着鼓点,在鼓点结束之前,男同学在外圈围成一个圈,女同学在内圈围成一个圈,我们和苗族而小朋友一样进行圈舞表演,动作要快哦,谁先站好位置速度最快老师就有请他到中间带上我们的民族帽来领舞,预备。鼓点响起。

  师: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跳起苗家舞吧。(第一遍,一起来)(播放flas动画音乐第五遍)

  师:现在我们男同学来演唱边做敲鼓动作,中间一个领舞,外圈女同学,跳芦笙舞。(播放伴奏带第六遍、七遍)(交换)

  五、课堂小结

  师:(第四遍)小朋友们苗塞的联欢会就快要开始啦,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到苗寨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联欢去吧!大家一起唱起来,准备走喽,预备……(播放在音乐中跳着苗舞离开教室。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辨、模仿、学唱、启发、思考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首歌曲,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模仿苗寨的赛歌活动,达到复习本册(如时间允许可包含前三册)已学歌曲、寓教于乐之目的。

  3.通过观看录像片,学生模仿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试跳竹竿舞等教学环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初步了解苗族的人文环境、感受苗寨风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重点。

  2.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是难点。

  教学用具

  相关音响、音像设备及资料、歌片、竹竿或替代品,打击乐器等。

  板书设计:(略)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手持芦笙,唱着一首苗族人民欢迎远方客人时所唱的歌曲《苗家儿女欢迎你》进入教室。

  2.过渡语:老师刚从苗寨回来,带来了苗族人民的问候。临行前苗族的小朋友让我教大家一首他们喜爱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了解歌曲结构、正确演唱歌曲

  1.请学生将老师唱的歌曲的节奏拍击出来。

  师唱:

  2.教师反复演唱上述乐句,任意请学生单独即兴用不同声势敲击相应节奏,且每个人的声势不可重复。

  3.请学生自己演唱,然后击掌。教师续唱后两个乐句的歌词。

  4.教师重复演唱后两个乐句,请学生听辨出它们的区别。

  5.请学生模唱后两个乐句,复述后两句的歌词。

  6.请学生从记忆的歌词当中选择一句作为歌曲的名字。

  7.教师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并出示歌谱,完整欣赏歌曲演唱录音。

  请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8.教师弹琴伴奏,请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己的歌声试着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

  9.教师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做出恰当评价,并启发培养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生拍:

  学生单独即兴用不同声势敲击相应节奏。

  学生自己演唱然后击掌。

  学生听辨后回答:最后一个音不一样。

  学生模唱并复述后两个乐句的歌词:你吹我敲多热闹,年年添幸福吔。

  学生思考后回答自己心中的答案。

  学生认真听赏后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热烈、喜庆的。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己的歌声努力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

  学生对刚才的演唱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想法和建议。

  如;可连续演唱两遍。

  第一遍由弱到强,表现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共*收的欢乐场景。

  第二遍可一直保护很强的力度和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可用打击乐(鼓、钹)来表现节奏部分,以增强喜庆气氛。

  也可在演唱形式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歌曲的内在结构。

  培养学生注意力、反应及创造性能力。

  掌握歌曲前半部分的演唱,对全曲有一个初步印象。

  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听辨能力。培养学生模仿、记忆及专注听讲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听赏音乐;感受音乐情感及

  语言概括能力。初步培养学生音乐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了解民族风情

  1.过渡语:人们在高兴的时候除了唱歌以外还会做什么?

  2.观看苗族人民载歌载舞的风情片。请每个学生从中模仿一至两个苗族舞蹈动作。

  3.分组进行简单的舞蹈编创活动,共同反复演唱歌曲,各组轮流展示交流。

  4.每组由一名同学为代表就大家认为跳得最好的组的表演进行简单评价。

  学生答:还想跳舞。

  学生观看、模仿。

  教师请到的学生分别模仿苗族舞蹈动作。

  学生分组编创、演唱、展示、交流、评价。

  考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观察、模仿及短时记忆能力。组织、协调、合作、创编及艺术评价能力。在各组表演时,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做合格观众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模仿苗寨赛歌会、复习已学歌曲

  过渡语:老师在苗寨中还参加了一次赛歌会,可有意思了,现在我们来赛一赛。

  1.将全班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由队长带领大家唱一首歌曲,待歌曲唱完(也可中途停止)队长立即说一声“唰!”(队长也可示意大家共同边说“唰”边伸出双手做推撒状)以此将歌赛“接力棒”抛向另一个队。另一队要在本队队长的带领下迅速唱出另一首歌曲,如此循环。所唱歌曲均不可重复,且衔接的要紧。最后哪个队不能迅速唱出新歌即输。

  2.本课可设计成大家共唱《苗家儿童*收》为该活动的结束。

  3.教师可规定学生演唱歌曲的范围(如:只唱本册所学歌曲)

  学生分组参加活动,大家积极配合队长想出新的歌曲。队长要迅速做出选择带领大家整齐、准确地演唱。

  五、学跳竹竿舞

  过渡语:苗寨中还有一种跳竹竿舞的游戏,我们也来模仿一下。

  1.两队继续比赛跳竹竿舞,看哪一队被夹脚的人少,哪队即获胜。

  2.教师先做“跳法一”示范,可只选用两根“竹竿”用张开、合并的节奏来跳。

  3.教师请各队长指派一名学生互做裁判。

  跳法一:

  第一拍

  ▲右脚迈入,左脚抬起

  第二拍

  左脚跳出,右脚抬起

  学生依次练习后,双方互派一名代表作裁判,计算比赛成绩。输的队可在赢的队演唱的《苗家儿童*收》的歌声中跳各组所编的舞蹈。为防止竹竿夹脚误伤学生,建议用纸卷成圆筒做替代品。

  培养学生的整体节奏感及身体协调能力。全员参与,活跃气氛。

  六、课堂小结

  欢迎同学们有空到苗寨来做客,苗家儿女永远欢迎你!

  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全课。

  给学生留下完整美好的印象。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1

  《课程标准》对于诗歌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华东三省六市小语协作交流活动中,我听了江苏镇江丹阳市教研室邵云霞老师执教的《清*乐村居》,虽然课中也存在一些瑕疵,总的来说,这节课对于诗歌教学应该说是一种引领:诗歌到底应该怎么教。结合我教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两首》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生活道路上必然要走一些弯路。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所蕴藏的丰富内含,不是一句两句话所能说透的,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按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去“想象”、“体会”呢?前段时间刚巧上《古诗两首》时赶上参加“华东三省六市小学语文协作交流活动”,没有及时完成,随后,我布置学生按导学单完成预习任务。今天,在课堂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再一次阅读了“资源共享”部分,引导他们谈感受,学生分别从杜甫的知识渊博,有政治抱负,诗歌寄托了对人民的同情;陆游是现存诗最多的诗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几个方面来谈,从而让学生对诗人对诗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就是检查学生诗歌阅读情况,这时,班上的一个学生的朗读出乎我的预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他竞然对“涕”、“欲”、“何”、“纵”的读音都没有读准,怎么办?我停下来了,如果读这一关都不能过,我还怎么进行后面的教学呢,即使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不断地进行范读,让学生跟着读,学生自己练读,再让学生在班上展示。没有了字词上的阅读障碍,把握诗的大体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当我进行“学贵有疑”这一环节时,有位同学提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于是我就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诗人在战乱中背井离乡,现在终于可以回到故乡了,那么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这是诗人设计好的回乡路线,而这个路线时时刻刻在诗人的脑海中,而今,叛乱已被*定,一个“穿”一个“向”足以表明诗人多年来一直的思乡情绪。而这种思乡心情之切是源于诗人对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与兴奋。

  最后,围绕“喜”字,学生进一步从“漫卷”、“放歌”、“纵酒”等词去体会诗人的爱国热情。另外,在练笔上,我让学生围绕诗人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一喜讯的表现,如诗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诗人的家人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从而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进行内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15课的一首古诗,共四句八行。它主要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以后“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情怀。经过五年多的语文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都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拿到一首古诗,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会朗读,能背诵。以往教学《古诗两首》,我都会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学习,效果是很理想的。当学生进入六年级,是不是还是老一套呢?回顾教学过程,体验教学情感,感受颇多,现总结如下:

  1、将“读”贯穿全文。

  语文教学强调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在本堂课中,有学生初读,学习生字词;再读古诗理解诗意;三读古诗,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品读古诗,练习背诵。每一次的读都有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

  2、实行教师角色的转换,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始终与学生*等对话,亲切交谈,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说、想说、充分说。

  3、把时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我总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学生体验,注重个性化的理解。

  尊重学生体验,注重个性化的理解,体现在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和抓重点词句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为权威。

  5、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将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淋漓尽致。

  6、新旧知识的对比与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同样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用“喜”烘托诗人的爱国情怀,《春望》以“悲”反衬诗人的爱国情怀。正是因为拓展了杜甫的写实作品,学生看到了杜甫生活的那个时代凄惨、痛苦的社会现实。所以当“剑外忽传收蓟北”,杜甫才会情感喷涌而出,出现“喜欲狂”的状态。走入了诗人的内心,才能真正深入体会诗情。

  7、课件内容丰富,播放适时,为课堂教学发挥了应有的辅助作用。

  我自认为这堂课成功之处不少,但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

  1、在课件制作上要更精良,不能让课件控制教学流程。如:“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地图的出现要能灵活变换。

  2、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本堂课中,如果能让学生仿照所学的古诗写一直四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好了。

  3、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面广、量大,知识的陈旧与匮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池水,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深化文学知识,提高语文内蕴,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提升教学品位。

  我想,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围绕原文的主题,给学生拓展一些东西,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能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内涵。同时也要注意,课堂上的拓展应该是“精品”,不要冗长拖沓、喧宾夺主。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就可以把“拓展”放到课后,让学生的.延伸性学习真正做到有主题、有选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3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很有规律,基本上每一学期要安排两次古诗的教学,一次在第一单元,另一次在最后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一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另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两位都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然而这两首诗的情感基调却是截然相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第一大快诗,诗中处处透着喜;而《示儿》却是陆游病重离世之际留下的遗言,诗中字字含着泪。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两首诗的诗意其实并不特别难理解,然而对于古诗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重点必须体悟作者所含的情。而每一首诗的创作与诗人的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了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与之产生共鸣。

  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有个文人来到长安,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可是由于奸臣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他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他终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可就在那一年,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此时他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可途中却被叛军所俘,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整整八年后,他突然听到一个消息,唐朝官军战胜了叛军。讲完这个故事后,我问:“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到这样消息,心情会如何呢?”有了具体的内容作支撑,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体会了诗作的情感基调。“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紧接着又由此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杜甫、了解杜甫。“这首诗,就是他游离家乡多年,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听说家乡被收复,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慷慨而作。”

  诗文总有眼,本诗的诗眼缘自一个字“喜”,找到诗眼,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找,去品,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个“喜”字,首联除了交代喜的原因外,还看出了初听喜讯的真实心情。满衣裳让我们看到了杜甫内心的真情流露,那是喜极而泣的表现。“初闻”从“初”中,我们能洞察出杜甫盼收复的由来已久的心情与急切之情,试想,刚听到收复这一消息,也不去考证其真实与否便喜极而泣,这便是杜甫压抑内心情意的一种真实反应。诗文不光从自身,而且关注身边的反映,留心“妻子愁何在”,自己更是“漫巻诗书”还大声唱着歌大口喝着酒,这反常的表现正是“喜欲狂”的最佳写照。然后,乘着大好春光把家还,岂不快哉!尾联,连设想的路线都安排好了。可想回家对他来说是梦牵魂绕,期待已久。这两句除队看出急切的心情外,那种高兴的劲不言而喻,恰似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知道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得到诗人的真实情感,学得很有滋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第一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应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欲狂”的心情。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一、课前预习,了解诗人

  古今语言上的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给学生理解古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诗中短短的56个字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了解杜甫当时所处的朝代背景,是难以准确理解古诗含义的。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采用所学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去了解杜甫其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为理解古诗内容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点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印证。导入新课之后,我的问题“你对杜甫了解多少”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响应。学生知道了杜甫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人称“诗圣”;知道了杜甫的成就与李白齐名,人称“李杜”;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杜甫的诗被推崇为“诗史”……

  二、围绕中心,品味诗情

  全诗因“喜”而作,包含着诗人强烈的爱国心。要让学生品读到这一点,抓住中心词是关键。诗中哪个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欲狂。”围绕“喜欲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杜甫因何而喜?2、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情,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补充学习了杜甫的另两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使学生了解了杜甫一家流落在外的凄惨生活,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理解得更为透彻了。学生通过诗人“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具体表现也能够认识到诗人不只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更为战乱*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整体而言,本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课堂上也有些教学环节还显得不尽人意。如,整堂课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理想,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有感情诵读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朗读的形式也显得比较单一,这些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5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世人称之为“诗圣”,所写诗歌被称为“诗史”。学生对杜甫不陌生,搜集了很多有关杜甫的资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我进行补充,杜甫向来忧国忧民,颠沛流离,一生可堪“凄苦”二字,他写的诗也多是伴随着愁云惨雾,像著名的“三吏”“三别”,读来令人不胜唏嘘,这当然与他生活的背景有很大关系,“安史之乱”带给唐朝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导致了这位爱国诗人笔下多写的是反映社会的凄凉现实和百姓的惨淡生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作者在异乡漂泊八年后得之可以回到家乡时,可以体会诗人心情之喜悦,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抓住“喜欲狂”这一全诗的“眼睛”,来体会作者“生*难得的快乐”。

  当学生已经读通读透诗歌,也感悟到这首诗处处流露出喜悦的情感之后,我鼓励学生针对诗中的重点词“喜欲狂”质疑,杜甫为什么喜欲狂?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喜欲狂?这两个问题具有统领性,为这节课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另外,这首诗其实并不难,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当然,教师的引导也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或豁然开朗,如诗中,“青春”“妻子”“白日”等几个词古今意义不同,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的点拨。学生自学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我相信这样的学与教的方式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第一大快诗,诗中处处透着喜。在教学中,我发现这首诗的诗意其实并不特别难理解,然而对于古诗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重点必须体悟作者所含的情。而每一首诗的创作与诗人的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了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与之产生共鸣。为此,我在学习第一首诗时,先由作者杜甫引入了学习。

  杜甫是河南人,河南离山西晋城还是很近的,因此,我一提到杜甫的家乡,孩子们不少都笑了,因为班里的河南籍学生还是不少的。这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给孩子们讲了“安史之乱”及杜甫这个时期的经历,学生便初步抓住了诗眼:“喜”。找到诗眼,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找,去品,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个“喜”字,首联除了交代喜的原因外,还看出了初听喜讯的真实心情。满衣裳让我们看到了杜甫内心的真情流露,那是喜极而泣的表现。“初闻”从“初”中,我们能洞察出杜甫盼收复的由来已久的心情与急切之情,试想,刚听到收复这一消息,也不去考证其真实与否便喜极而泣,这便是杜甫压抑内心情意的一种真实反应。诗文不光从自身,而且关注身边的反映,留心“妻子愁何在”,自己更是“漫巻诗书”还大声唱着歌大口喝着酒,这反常的表现正是“喜欲狂”的最佳写照。然后,乘着大好春光把家还,岂不快哉!尾联,连设想的路线都安排好了。可想回家对他来说是梦牵魂绕,期待已久。这两句除队看出急切的心情外,那种高兴的劲不言而喻,恰似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知道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得到诗人的真实情感,学得很有滋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本课,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

  一、让古诗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做的事。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诗是*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让古诗的理解在情境中生发。

  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义、“涕泪”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可课后,经提醒我知道我错了,学古诗不能满足于仅仅理解诗的意思,更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诗句中逐字意思简单串联。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学生走进情境,就不会就字论字,简单地把单个字的意思联起来说说了事。他们头脑里会出现:杜甫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手足无措,万分激动,不由任泪水沾湿了衣服!

  学古诗,学语言,学表达,作为师者,我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走进画面让学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积淀表达诗歌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才是有“语文味”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第一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应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欲狂”的心情。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一、课前预习,了解诗人

  古今语言上的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给学生理解古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诗中短短的56个字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了解杜甫当时所处的朝代背景,是难以准确理解古诗含义的。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采用所学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去了解杜甫其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为理解古诗内容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点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印证。导入新课之后,我的问题“你对杜甫了解多少”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响应。学生知道了杜甫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人称“诗圣”;知道了杜甫的成就与李白齐名,人称“李杜”;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杜甫的诗被推崇为“诗史”……

  二、围绕中心,品味诗情

  全诗因“喜”而作,包含着诗人强烈的爱国心。要让学生品读到这一点,抓住中心词是关键。诗中哪个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欲狂。”围绕“喜欲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杜甫因何而喜?2、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情,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补充学习了杜甫的另两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使学生了解了杜甫一家流落在外的凄惨生活,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理解得更为透彻了。学生通过诗人“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具体表现也能够认识到诗人不只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更为战乱*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整体而言,本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课堂上也有些教学环节还显得不尽人意。如,整堂课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理想,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有感情诵读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朗读的形式也显得比较单一,这些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9

  我在诗歌教学中试图作一些大胆的尝试,精细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比较重视学生的体验。

  课前,我让学生写了一个片段练习,将自己听到喜讯时的情景描写出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所写片段,以写促读,为读杜甫这首诗作了一个情感上的铺垫,学生自己去写,自己去体验,以达到和杜甫情感的连通,产生情感共鸣。

  对杜甫诗歌的阅读也难以起到辅助作用,学生读了杜甫的诗歌以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诗歌和杜甫的诗进行比较分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写的和杜甫写的没有可比性,杜甫是在在流落中听到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的胜利喜讯,极度兴奋中写下这首生*第一快诗的,有感而发。

  学生是教师为教学所需要而应命的应景之作,缺乏真情实感。最后我让学生把杜甫的诗歌改为白话诗,由于教师也给了一个模式,什么的消息一传来,我不禁怎样多想怎样多想怎样,怎样的游子啊,你怎样,学生改写效果比较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10

  一、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让孩子们先了解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他们自然就能理解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重大意义,他们了解了诗人生活的苦痛,自然就能理解诗人听到喜讯时的心情为什么那么喜悦激动了。

  二、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歌。

  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 “妻子”的音义、“涕泪”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了。

  三、围绕诗歌主题,引导学生品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全诗为“喜”而作,包含着诗人强烈的爱国心,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能想一想诗人是怎么表达他的情感的 吗?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这些问题,自然就能感受到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次教学,我主要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 让学生交流、评议。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10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和妙处,引导孩子明白可以运用联想、比喻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散文的特征。

  2、明白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因,体会儿童的生机勃勃,感受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1、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冰心奶奶的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题目,提醒“拣”字的写法及意思。师引导并幻灯出示,文中冰心奶奶这样写到: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还记得课文中冰心奶奶对朋友们说的话吗?

  幻灯出示:春游的时候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为什么跟着儿童就能找到春天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谁能告诉大家,冰心奶奶都随着儿童到了那些地方?

  幻灯出示: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抓住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和段,并从整体上梳理课文,自然过度到这节课的学习】

  二、透过言语形式看写法

  师过度:在这些地方(课文的1至4和第7自然段,也就是冰心奶奶走过的地方),冰心奶奶写了儿童很多,发现没有,文章的9个自然段,就有5个自然段是写儿童多的,(明白冰心奶奶表现了儿童的多),在这么多的描写中,你仅仅读出来儿童的数量多吗?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书来的?从书中圈画,并同桌交流想法。

  1学生读书并圈画表现儿童活泼的句子。

  2老师抓住两处提炼出比喻句的妙处和融*想的写法。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老师指导朗读,第一层次“闹嚷嚷”写出来孩子的声音、“飞涌”“挤”写出了孩子的动作,让学生想象会说些什么话,带着心情去朗读。第二层次,想象“小天使”是什么样?爸爸妈妈经常说你是我的小天使,是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感情朗读,读出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提炼:冰心奶奶将孩子比作小天使表达的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比喻句的妙处。散文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抒发自己情感。

  (2)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老师指导明白,前面是写冰心奶奶看到的,最后是写她联想的,最后一句流露的作者的情感,这就是联想来抒*感,也是散文中常用的方法。

  2、老师同时提炼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是小太阳并板书。

  【设计意图:因是第二课时,所以不再读儿童的“多”的描写,将目光聚集在表现儿童的活泼可爱的同时关注文体特征,感受作者用比喻和联想的方法直接抒发感情,并训练学生读懂文字背后意思,读懂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三、以读促悟,感悟春光美

  1、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吗?

  (生精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这一段,同学们认为表现了春光的美,知其然不行,还要知其所以然,孩子们看,冰心奶奶都用什么词来写海棠花的?

  (2)抓住“密密层层”,文中有对密密层层这个词的意思的描述,谁的眼睛最亮发现了?(不留一点空隙)告诉孩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明白“淡红”写了花的颜色,从花的形态和颜色来写。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对比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老师出示句子: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对比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通过“喷花的飞泉”理解冰心奶奶写出来花的"动态美。品读

  (2)出示图片,并抓住“眼睛突然一亮”让学生走进冰心奶奶的心里读书喜爱,再走出来读出自己的喜爱。

  (3)师过度,海棠树繁花似锦,颐和园春光满园,冰心奶奶是怎样赞美这大好春光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朗读、思考,再交流比较,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品读促思,体会爱之情

  1、同学们,我们终于在玉澜堂盛开的繁花中找到了春天,可老师还有一点不明白: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不说“只拣花儿多处行”而要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第八自然段。出示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学生默读思考谈感受,引导孩子抓住词句(花儿和儿童一样、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来说,并联系前文的描写来表述自己的理解,避免脱离文本的谈论。

  (2)、老师提炼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还是花儿,是春天,并板书

  (3)、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

  (4)冰心奶奶要告诉所用的人——朋友,春天在哪里?引导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阅读,领略爱之境

  1、师配乐朗读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片段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再次体会冰心眼里儿童就是春天,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完成本课重难点的突破

  2总结:冰心奶奶说,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因为有爱,她才永远年轻,因为有爱,她活到了100岁,冰心奶奶将她毕生的爱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展现给了小读者,今天,我们学的是她的一篇散文,除了散文,她还写了很多的诗歌,如《雨后》(并课件出示一下内容。)

  3、展示冰心奶奶的书,学生交流都读过哪些,激发课后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同文阅读、群文阅读的理念支撑下,拓展课本教材,用文字感受人物的感情,丰满人物形象,感受冰心奶奶的大爱,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爱儿童小天使

  小太阳

  花儿

  春天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

  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生字.

  (三)朗读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的行踪,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儿童多的句子.

  (四)给课文分段,试着写段意。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布置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分四步来实施:(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知、(三)细读感悟.讨论交流(四)达标检测(五)布置预习

  (一)激趣导入:由导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这是诗冰心奶奶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与儿童.春天有关,激发他们的对文章的兴趣。

  (二)预习检测

  在检测时,我发现有的个别学生竟然把一句话读漏掉了几个字,我想,也可能是没有认真预习,也可能是紧张,但总的情况还可以。

  (三)自学课文,完成目标1.2的任务

  因为在检测预习情况时,发现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不错,所以在完成目标1.2的时候,我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在这个时候,我本来是安排范读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注意倾听,有没有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注意正音,及,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朗读评价。可因为我把时间看错了,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就省略了这个环节,

  (四)讨论交流,完成目标3.4的任务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

  1、找出作者的行踪路线,目的是为课文分段服务的。

  2是画出儿童多的句子,目的是下节课服务的,因为文中有句古诗: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所以必须把儿童多的句子找出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小组成果汇报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文中这些句子很多,我想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极具代表性的重点句段,去感受儿童的生机与朝气。]

  2、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

  太阳的香气息。”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

  在学生感受了儿童的多、儿童的生机后,紧接着切入本课的难点“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五、达标检测

  我走到学生中间巡视了一番,感觉还不错

  六、布置预习内容

  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和妙处,引导孩子明白可以运用联想、比喻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散文的特征。

  2、明白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因,体会儿童的生机勃勃,感受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1、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冰心奶奶的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题目,提醒“拣”字的写法及意思。师引导并幻灯出示,文中冰心奶奶这样写到: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还记得课文中冰心奶奶对朋友们说的话吗?

  幻灯出示:春游的时候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为什么跟着儿童就能找到春天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谁能告诉大家,冰心奶奶都随着儿童到了那些地方?

  幻灯出示: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抓住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和段,并从整体上梳理课文,自然过度到这节课的学习】

  二、透过言语形式看写法

  师过度:在这些地方(课文的1至4和第7自然段,也就是冰心奶奶走过的地方),冰心奶奶写了儿童很多,发现没有,文章的9个自然段,就有5个自然段是写儿童多的,(明白冰心奶奶表现了儿童的多),在这么多的描写中,你仅仅读出来儿童的数量多吗?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书来的?从书中圈画,并同桌交流想法。

  1学生读书并圈画表现儿童活泼的句子。

  2老师抓住两处提炼出比喻句的妙处和融*想的写法。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老师指导朗读,第一层次“闹嚷嚷”写出来孩子的声音、“飞涌”“挤”写出了孩子的动作,让学生想象会说些什么话,带着心情去朗读。第二层次,想象“小天使”是什么样?爸爸妈妈经常说你是我的小天使,是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感情朗读,读出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提炼:冰心奶奶将孩子比作小天使表达的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比喻句的妙处。散文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抒发自己情感。

  (2)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老师指导明白,前面是写冰心奶奶看到的,最后是写她联想的,最后一句流露的作者的情感,这就是联想来抒*感,也是散文中常用的方法。

  2、老师同时提炼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是小太阳并板书。

  【设计意图:因是第二课时,所以不再读儿童的“多”的描写,将目光聚集在表现儿童的活泼可爱的同时关注文体特征,感受作者用比喻和联想的方法直接抒发感情,并训练学生读懂文字背后意思,读懂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三、以读促悟,感悟春光美

  1、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吗?

  (生精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这一段,同学们认为表现了春光的美,知其然不行,还要知其所以然,孩子们看,冰心奶奶都用什么词来写海棠花的?

  (2)抓住“密密层层”,文中有对密密层层这个词的意思的描述,谁的眼睛最亮发现了?(不留一点空隙)告诉孩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明白“淡红”写了花的颜色,从花的形态和颜色来写。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对比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老师出示句子: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对比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通过“喷花的飞泉”理解冰心奶奶写出来花的动态美。品读

  (2)出示图片,并抓住“眼睛突然一亮”让学生走进冰心奶奶的心里读书喜爱,再走出来读出自己的喜爱。

  (3)师过度,海棠树繁花似锦,颐和园春光满园,冰心奶奶是怎样赞美这大好春光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朗读、思考,再交流比较,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品读促思,体会爱之情

  1、同学们,我们终于在玉澜堂盛开的繁花中找到了春天,可老师还有一点不明白: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不说“只拣花儿多处行”而要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第八自然段。出示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学生默读思考谈感受,引导孩子抓住词句(花儿和儿童一样、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来说,并联系前文的描写来表述自己的理解,避免脱离文本的谈论。

  (2)、老师提炼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还是花儿,是春天,并板书

  (3)、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

  (4)冰心奶奶要告诉所用的人——朋友,春天在哪里?引导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阅读,领略爱之境

  1、师配乐朗读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片段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再次体会冰心眼里儿童就是春天,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完成本课重难点的突破

  2总结:冰心奶奶说,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因为有爱,她才永远年轻,因为有爱,她活到了100岁,冰心奶奶将她毕生的爱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展现给了小读者,今天,我们学的是她的一篇散文,除了散文,她还写了很多的诗歌,如《雨后》(并课件出示一下内容。)

  3、展示冰心奶奶的书,学生交流都读过哪些,激发课后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同文阅读、群文阅读的理念支撑下,拓展课本教材,用文字感受人物的感情,丰满人物形象,感受冰心奶奶的大爱,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爱儿童小天使

  小太阳

  花儿

  春天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5

  一、导入

  1、前天,**x老师给大家上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冰心,走进冰心的精神世界,跟随冰心奶奶的脚步“只拣儿童多处行”,去探寻颐和园的明媚春光。

  还记得课题是从哪儿来的吗?

  回忆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出示②)

  “游人不解春何处,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答,说说含义。

  2、好,再读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些词语,(生看)会读的请举手,不会读的请再看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现在都会读了?好,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

  复习生字词。(出示③)

  3、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冰心奶奶到颐和园的旅行线路,谁来说说?作者行踪(出示④)

  4、现在再请你读读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出示课题图⑤)

  生自由说,教师引导、梳理。

  你会问,问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你会思考,这个问题有价值。你真爱动脑筋。

  怎样“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学贵有疑。”我们阅读要学会思考,思考的问题越有价值,就越容易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就越能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下面我们一起读课文,请大家默默的读,思考第一个问题:

  二、精读感悟。

  (一)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只拣儿童多处行”?(出示⑥提醒学生扣住‘拣’字)

  1、自读思考,并说明理由。

  友情提示:自学方法

  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同学找了一处,有同学找了两处,有同学找了三处,要找到恰当的句子,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也就是书要读得仔细,而且要开动脑筋想。现在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找到同一处,说明你们英雄所见略同,找的不同要互相请教,是找错了,还是找漏了。

  相信大家现在一定弄明白了,好哪位先来说说。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以下根据学生课堂的生成,机动安排顺序)

  (1)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出示⒁)

  重点词:迎、挤

  你真有一双慧眼,能把这句读读吗?谁能读得更好一些,同桌来帮忙。重读“迎着、挤进”。这是刚才找到的一处,还有吗?(生举手)真好,你们都有发现的眼睛。

  (2)第三节,第一。(出示⒂)理解“座无隙地”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解”;掌握“大概、聚精会神、树梢、释放、纽扣、匆匆、旺盛”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点:

  欢快活泼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穿行文本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

  穿行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将课文有关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冰心奶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预习,初读感知

  1、认读词语:成百盈千 座无隙地 大概 聚精会神 树梢 匆匆 蕴藏 释放 召集 忸怩 海棠 舒展 旺盛 浑身解数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成百盈千

  座无隙地

  蕴藏

  浑身解数

  3、多音字组词: 嚷(rāng rǎng) 解(xiè jiě jiè)

  4、初读课文,我了解到:冰心奶奶把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但不知道是为什么?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疑问二:冰心奶奶改诗的用意是什么?

  疑问三:“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二、展示互动,走进文本

  1、师: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冰心奶奶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冰心奶奶资料。

  3、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冰心奶奶资料,学生朗读、感悟人物。

  4、师导语:同学们,为什么冰心奶奶春游时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刚才,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冰心奶奶寻找春天的一句诗,谁来读一读?

  5、学生齐读。

  6、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7、学生各抒己见。

  三、研读文本,探究提升

  1、围绕“儿童多”,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师过渡:冰心奶奶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一找春天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课文中反映“儿童多”的句子,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儿童多的,标出来。最后,结合所标出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3)指名汇报,1—4自然段我读了( )遍,我喜欢用( )进行朗读,我用画“﹏”

  的方法反映儿童多,我用“·”的方法标出了儿童多的词语。

  (4)师根据学生汇报的相关语句,出示课件

  ①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②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③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④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

  ⑤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⑥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6)师:大屏幕上的这些句子都反映了儿童非常多,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个句子还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7)学生畅谈体会。

  (8)反复朗读这些句子,通过重读“成百盈千”“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簇”“无数”“坐满”“一群一群”等词语的语气加重,感受儿童的多;通过重读“闹嚷嚷”“飞涌”“叽叽呱呱”“鼻尖上闪着汗珠”“喷发”“香气”“撞个满怀”“匆匆” 等词语,感受儿童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9)学生轻快活泼地朗读1—4自然段。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7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上面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说说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完成本课的有关习题。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3、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出示春景图:

  1、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齐唱《春天在哪里》。让我们把冰心奶奶的话牢记在心间,跟着这群小伙伴一起去赶春吧

  二、按照自学提纲展示交流

  1、生字、词语、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小组交流,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按作者游览路线,课文是怎样安排内容的?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你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吗?

  四、反馈与检测

  1、抄写生字新词。

  2 、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肖()、()。丑()、()。王()、()。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展示交流

  1、读出第一段中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讨论交流。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1)小组同学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6、教师小结。

  三、学生讨论交流。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四、学生讨论交流。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五、反馈检测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浇水施肥”可理解为孩子们在()。

  (2)这段话用了()和()的写作方法,隐含着()像()一样。()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教学反思:当学生们已经感觉到这篇文章写得生动,很美,很有感染力之后,可以问学生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如词句,段落写得特好,特别美,深深地打动人,请学生把它们找出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解”;掌握“大概、聚精会神、树梢、释放、纽扣、匆匆、旺盛”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点:

  欢快活泼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穿行文本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

  穿行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将课文有关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冰心奶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预习,初读感知

  1、认读词语:成百盈千 座无隙地 大概 聚精会神 树梢 匆匆 蕴藏 释放 召集 忸怩 海棠 舒展 旺盛 浑身解数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成百盈千

  座无隙地

  蕴藏

  浑身解数

  3、多音字组词: 嚷(rāng rǎng) 解(xiè jiě jiè)

  4、初读课文,我了解到:冰心奶奶把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但不知道是为什么?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疑问二:冰心奶奶改诗的用意是什么?

  疑问三:“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二、展示互动,走进文本

  1、师: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冰心奶奶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冰心奶奶资料。

  3、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冰心奶奶资料,学生朗读、感悟人物。

  4、师导语:同学们,为什么冰心奶奶春游时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刚才,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冰心奶奶寻找春天的一句诗,谁来读一读?

  5、学生齐读。

  6、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7、学生各抒己见。

  三、研读文本,探究提升

  1、围绕“儿童多”,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师过渡:冰心奶奶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一找春天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课文中反映“儿童多”的句子,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儿童多的,标出来。最后,结合所标出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3)指名汇报,1—4自然段我读了( )遍,我喜欢用( )进行朗读,我用画“﹏”

  的方法反映儿童多,我用“·”的方法标出了儿童多的词语。

  (4)师根据学生汇报的相关语句,出示课件

  ①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②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③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④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

  ⑤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⑥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5)师:大屏幕上的这些句子都反映了儿童非常多,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个句子还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6)学生畅谈体会。

  (7)反复朗读这些句子,通过重读“成百盈千”“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簇”“无数”“坐满”“一群一群”等词语的语气加重,感受儿童的多;通过重读“闹嚷嚷”“飞涌”“叽叽呱呱”“鼻尖上闪着汗珠”“喷发”“香气”“撞个满怀”“匆匆” 等词语,感受儿童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8)学生轻快活泼地朗读1—4自然段。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可以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第一、二小节),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第三、四小节),写“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第五至八小节),写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行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第九小节),写“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段落及原因。

  4、解决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段落及原因。

  2、解决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背古诗,设悬念

  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生跟唱)

  师:同学们,刚才歌曲中唱道: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现在,这万紫千红、勃勃生机的春天就在我

  们眼前了,大家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哪些诗句热情赞美了春天的?

  学生背古诗交流。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交流:谁来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师指点“解”是明白、知道的意思;“拣”是挑选的意思。

  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交流。

  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

  师: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拣”字,(强调右半部分的第三笔,老师用红粉笔写,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把“儿童”两个

  字写得大一些。

  读题质疑:看着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是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二、读课文,解疑问,理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同学们读一读。

  A:(课件出示第一组)

  颐和园门口 知春亭畔 玉澜堂

  谁会读?你可要注意它们的音和形,仔细看着它们,一起读。

  B:(出示第二组) 成千盈百 闹嚷嚷 座无隙地 叽叽呱呱

  谁来读? “成千盈百”什么意思?这里的“盈”呢?“座无隙地”呢?这个“隙”什么意思?用心感受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出

  这热闹的感觉吗?

  C:(出示第三组) 烂漫 饱满 喷发 旺盛

  从这组词语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同学们,你能找一找这3组词语有什么规律吗?

  指名读结合课文内容,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来说一段话吗?(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是啊,冰心奶奶因为在这些地方看到成千盈百喷发着旺盛生命力的孩子,不由童心焕发,爱心迷漫,追随儿童的身影赏景赏心。

  3、再次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练习。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6、注意点:第一节中的“小天使”。

  第七节中的“忸怩”读音,意思;“纽扣”字形比较。

  第八节的“浑身解数”,读音,意思。

  三、解决问题

  从哪儿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1、自由读课文,找句子,同桌商量商量。

  2、汇报交流。

  (1)第二自然段:“我们笑着下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注意:“迎着”、“挤进”。

  (2)第4自然段:“在转折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注意:“总”、“撞个满怀”。

  (3)第七自然段:“……引起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

  注意:“又”。

  四、冰心奶奶为什么总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作为这堂课的作业请同学课后去找一找,想一想,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阳光》儿童诗教学设计3篇

《阳光》儿童诗教学设计1

  【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台〗

  一、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二、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四、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二、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⑴ 汇报。

  ⑵ 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⑶ 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⑷ 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三、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四、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五、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六、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七、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八、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阳光》儿童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阳光的作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时间的宝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1、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动物王国的朋友(课件)──小老虎,他呀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能接受住考验吗?(课件)出示生字

  (1)谁想来试试,你还能给它找个朋友吗?

  (2)小朋友可真行啊,那你能从那么多的生字里面选择一个或几个字来说一句话吗?

  (3)看小朋友说得那么起劲,小老虎也写了一句话

  金子比阳光像更宝贵金子阳光。

  A、请小朋友自由的读一读。

  B、此时你想对小老虎说些什么啊?

  C、那你能帮他改一改吗?

  (课件)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D、你们同意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响亮地读一读,告诉小老虎吧!

  二、讨论、研读句子

  就因为小老虎,不知道金子和阳光究竟是怎样的,才闹了今天这个笑话,不过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能干的小老师,一定能帮助小老虎认识金子和阳光的。

  1、谁来告诉他金子是怎样的?

  2、阳光像什么呢?(齐答)对啊,阳光像金子,很美,也很宝贵,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小老虎走进课文,去考察一下(课件)、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丽、感受到阳光的作用很大。(指名读题)

  3、下面就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一句或几句话去学一学。

  三、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

  (1)阳光象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A、指名说。(看课件)

  B、小朋友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啊?

  C、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D、自由地读一读,如果你觉得读得不过瘾,还可以做做动作。(动作演示理解洒遍)

  E、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还有谁想读,哇,那么多小朋友都想读啊,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来读给各位在做的老师听听吧。

  (2)“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A、你为什么这么读?

  B、看看还有哪位小朋友能读得更绿一点。

  C、此时你是受阳关哺育的禾苗你想说些什么呢?那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3)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你能把它美美的来读一读吗?还有谁比他读得更好。

  (4)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象长长的锦缎了。(课件)

  A、同桌讨论一下,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B、理解“锦缎”,实物投影,那老师不明白了,怎么把小河当成锦缎了呀。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自由读读、个别读、齐读。

  (5)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A、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说说你感到阳光怎么样?(可爱)

  B、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吗?(引导学生做做动作,感受阳光的可爱)并指导朗读。

  三、扩展

  1、刚才小老虎学得可认真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画一幅阳光下的美景图,送给小老虎吧,如果你还想对小老虎说些什么就请你动手把它写下来。

  2、交流,实物投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全文

  今天小老虎的收获可真不少啊,这都是因为有了小朋友的帮助,他才知道原来阳光是那么的美丽,世间万物都享受着阳光,可是小老虎还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值钱、更宝贵呢?你们愿意下节课继续去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

《阳光》儿童诗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刻意留意阳光的时候并不多。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和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课文插图形象鲜艳,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1、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

  2、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

  3、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好动爱说,要注意充分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过程和方法:

  ⑴学生结合课文里的注音和老师的指导认识生字。

  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和学习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

  【评价的维度】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程度。

  2、情感与兴趣的趋向。

  3、学习习惯的养成。

  4、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和考虑】

  1、利用直观展示,创设多种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利用教材相关信息设计教学课件。

  2、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3、指导学生学习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

  二、课堂教学活动流程及评价

  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趣。

  范读课文。认真倾听。

  初步感受阳光带给世界的变化。

  5分钟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二、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指导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互谈感受。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

  提供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并组织交流。

  给予相应的朗读指导。

  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集体与个体的评价。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言,并给予肯定。分小组自由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互说感受。

  分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理解,体验课文。

  组与组间进行情感朗读交流,并进行评议。

  感情朗读、背诵课文。20分钟能通过画面展开想象。

  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自主学习,协同学习。

  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进行评价。

  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提供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大自然中还有什么比金子更宝贵”。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观看资料。

  说出自己的感受、看法。7分钟在充分引导学生体验阳光珍贵的基础上,把目光延伸到大自然,让他们思考: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都比金子更宝贵,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出示字卡,正音。

  根据学生的识字情况,提供识字的相关课件,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汉字。认读字卡,注意读准字音,并能说出自己认识汉字的方法。

  认真观察范字。

  正确规范地书写。8分钟能用一定的方法认识汉字。

  能认真观察范字。

  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禾苗更绿

  阳光──让小树更高比金子更宝贵

  河面像锦缎

  【教学反思】

  1、在尝试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师生互助、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高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2、想象是思维的载体,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正如整合学习理论所说: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注意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使抽象的文字“活”起来。

  3、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惟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初读、细读、品读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能形象与感情融合,达到学生情感与课文情感融为一体的境界。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的

  1、 学习2个生字,正确读写“涕泪”、“洛阳”;

  2、 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了解诗人与写作背景。

  1、 教师吟诵古诗学生说感受。

  2、 导入课题:这首诗是我国伟大诗人杜甫所作,题目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理解诗题的意思。

  4、 知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使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积极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南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有一天传来了收复蓟北的喜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于是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三、 检查反馈。

  1、蓟北 涕泪 喜欲狂 巫峡 襄阳 洛阳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四、 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自由说。

  2、汇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晴天里防声歌唱,纵情饮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 三读古诗,体会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1、 学生自由读诗,体会。

  诗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用~~画出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生汇报

  六、 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1、 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2、 如果当时流落他乡的是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 质疑。

  八、 比较《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爱国情怀,但表达的方式不相同:

  《示儿》----→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

  九、 教材拓展:

  1、 读古诗《春望》,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

  十、 作业:

  自找一首杜甫的诗,自学后背下来。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 欲 狂

  ↓

  爱 国 情 怀

  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15课的一首古诗,共四句八行。它主要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以后“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情怀。回顾教学过程,体验教学情感,感受颇多,现总结如下:

  1、将“读”贯穿全文。

  语文教学强调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在本堂课中,有教师范读,初步感受古诗意境;学生初读,学习生字词;再读古诗理解诗意;三读古诗,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品读古诗,练习背诵。每一次的读都有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

  2、实行教师角色的转换,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始终与学生*等对话,亲切交谈,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说、想说、充分说。

  3、把时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我总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学生体验,注重个性化的理解。

  尊重学生体验,注重个性化的理解,体现在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和抓重点词句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为权威。

  5、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将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淋漓尽致。

  6、教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以教材为范例,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春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课文的范例性。

  7、新旧知识的对比与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同样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用“喜”烘托诗人的爱国情怀,《示儿》以“悲”反衬诗人的爱国情怀。

  8、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从“读、说、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始终,适时进行合作学习,大胆质疑探究学习。如学生在探究中问到:“却看妻子愁何在”为什么不用问号,“白日放歌须纵酒”中的“须”为什么不用“需”等。

  9、课件内容丰富,播放适时,为课堂教学发挥了应有的辅助作用。

  我自认为这堂课成功之处不少,但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

  1、在课件制作上要更精良,不能让课件控制教学流程。如:“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地图的出现要能灵活变换。

  2、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本堂课中,如果能让学生仿照所学的古诗写一直四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好了。

  3、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面广、量大,知识的陈旧与匮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池水,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深化文学知识,提高语文内蕴,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提升教学品位。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儿童健康活动方案设计3篇

儿童健康活动方案设计1

  活动目标

  1、对玩皮球感兴趣,体验玩皮球的快乐。

  2、了解皮球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3、学习基本的拍皮球的方法,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皮球若干、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一、师生随音乐《玩具进行曲》一起做动作。

  宝宝,你喜欢玩玩具吗?你都玩过什么玩具?(请幼儿自由回答)

  明天的时候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跟好朋友一起玩吧!

  二、玩皮球:

  1、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了好玩的玩具,看看是什么?(出示皮球)你想不想玩啊?(教师发皮球,一人一个)!

  提问:

  (1)宝宝,你的皮球是什么颜色的?

  (2)皮球上有什么图案?

  2、皮球宝宝还有好多的本领呢!咱们一起来玩一玩,看一看,皮球究竟有什么本领!(请幼儿自由玩皮球)

  提问:你是怎样玩皮球的?

  (1)拍球:请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儿歌“大皮球真正好,拍拍拍,跳跳跳,一会低,一会高!”皮球为什么能跳起来?(因为有气,有气的皮球硬硬的,鼓鼓的)与没气的皮球比一比,怎样就可以让没气的皮球也跳起来(用打气筒充气)

  (2)拍接球:拍一下皮球,再用手接住。

  (3)滚皮球:请两个小朋友一组滚皮球,边说儿歌:“对准你滚过去,对准我滚过来!”皮球为什么会滚?

  (4)地面转球:一只手转动球(原地转球、两腿间转球、转球走)

  总结:皮球是圆圆的,圆圆的东西可以像四面八方滚动!

  三、宝盒取“宝”

  宝宝玩了会皮球累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里面也有玩具,你来猜猜是什么?(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儿歌“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装有啥?请你快来摸摸它!”教师边说儿歌幼儿边摸出玩具:排球、篮球、足球,请小朋友说出名字,并说一说怎样玩!

  四、活动结束:

  现在咱们一起和这些玩具到院子里做游戏吧!

儿童健康活动方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恰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赶走不开心的方法。

  活动难点:逐步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笑脸、哭脸娃娃;情景图片;课件;悄悄屋模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客人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开心吗?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像它一样?(出示笑脸娃娃)可是,当我们都开心的时候,有一个娃娃悄悄遛进了我们班,它是谁呢?(出示哭脸娃娃)

  二、认识不开心,学习赶走不开心的方法。

  1、教师提问:你有不开心的时候吗?你遇到过哪些不开心的`事情?幼儿自由表达。

  2、当不开心娃娃钻进我们的身体后,会让我们乱发脾气,没有精神,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要赶走它。

  3、呈现情景图片,让幼儿判断图片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

  4、总结赶走不开心的方法,请幼儿说说自己会怎样赶走不开心。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帮助他人,化解不开心的事。

  1、创设情境,宝宝和丫丫因为想玩同样的玩具而争吵,请小朋友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赶走不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不开心溜走了,可是不开心很不甘心,它又去哪里呢?

  2、不开心娃娃来到了青青草原,看到了正在生气的美羊羊,和小熊猫,我们快来帮它们赶走不开心吧。

  3、草原上的小动物为了感谢小朋友们,送大家一个礼物:“悄悄屋”,我们把悄悄屋放在区域角,在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对悄悄屋诉说烦恼。

  四、结束活动。

  伴随音乐《快乐小天使》,在欢快的舞蹈中,鼓励每位幼儿做传递快乐的小天使,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

儿童健康活动方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浸了醋和没有浸醋的蛋壳,了解酸会腐蚀牙齿。

  2、使幼儿懂得饭后漱口,早晚刷牙能保护牙齿,初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被醋浸着的蛋壳和没有被醋浸过的蛋壳各一个。

  2、PPT1、PPT2。

  3、牙模型、牙刷一把,小镜子。

  4、请专业牙科医生到活动现场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播放PPT1,幼儿观看。

  2、提问:动画中的牙齿怎么会有小黑洞呢?

  二、幼儿观察讨论怎么会有蛀牙的?

  1、请幼儿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怎么样?

  2、请幼儿互相观察同伴的牙齿,看看牙宝宝上有没有洞洞。

  3、讨论:怎么会有洞洞的?

  三、通过观察,了解酸会腐蚀牙齿。

  1、请幼儿观察浸泡在醋里的蛋壳和没浸泡在醋里的蛋壳。

  2、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3、讨论:为什么浸泡在醋里的蛋壳会变黑、变软呢?(提醒幼儿闻一闻醋的味道)教师小结:酸能腐蚀蛋壳中的钙,所以蛋壳放在醋里会变黑变软。

  4、播放PPT2,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5、请出专业牙科医生讲解,进行小结:我们吃过东西后,嘴巴里会有很多小的食物留下来,不马上漱口的话,时间长了,这些食物就会变的和醋一样很酸,牙齿就象刚才的蛋壳一样,会变的又黑又软,时间一长,还会出现洞洞。

  四、请小朋友谈谈有蛀牙的感受:有了蛀牙会怎么样呢?

  五、讨论:怎样保护自己的牙宝宝?

  1、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

  2、健康饮食,不食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睡前不吃零食,少吃糖。

  3、定期检查牙齿。

  六、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利用模型,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刷的时候里里外外都要刷,里面也要上下刷。

  2、幼儿徒手演习刷牙的方法。


《苗家儿童*收》教学设计3篇(扩展9)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教师导语: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听后感觉怎样?这首欢快的曲子描绘了明媚的春天,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快地找到美丽的春天呢?书上有一句最能反映出来,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2.出示“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指着板书,板书:春天)换句话,怎么说?(意思不变)

  二、自读自悟,深入探究

  1.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

  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1)出示“拣颐嚷躯倚棠畅”(2)自己读(3)你已学过会哪个字,怎么学会的。(4)把不认识的再读一读。

  3.初步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4.小结:儿童多的地方,花也多(出示投影)花儿和儿童都有着什么特点?快速默读课文,学生说,老师板书:旺盛的生命力?

  5.文中从哪里可以看出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讨论。出示小黑板:“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喷花的飞泉。”

  (1)、自己读这段话,你是怎么体会到“旺盛”的?

  (2)、这里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样?如果不用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3)、你能读出花旺盛的样子吗?a练读b指明读评议c听录音,想象画面(闭眼)你仿佛看到什么?讨论d齐读(4)、这么旺盛的繁花在阳光下像喷花的飞泉,会是怎样的美景呢?看投影想象,说话。

  6.指导背诵,填空反馈。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象几座喷花的飞泉。

  7.此时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出示“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出来了”齐读。“这样饱满,烂漫”指什么?你也能带着饱满的感情读出这段话吗?A练读B范读C请读D齐读(1)这么饱满、烂漫的春景,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春机盎然……)(2)那么,也让我们不由地想吟诵那些诗句呢?

  8.春光无限美好,花开得多,开得旺,因而引来了许多儿童,他们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哪看出呢?

  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1)出示“……成千盈万的孩子……小天使”

  (2)A“盈”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B“大魔术”比喻什么?小天使呢?C出示比较句,你觉得哪句好,好在哪里?讨论:由此你体会什么?D有感情地齐读。

  (3)把描写“儿童多”的语句,完整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9.天真活泼的儿童跟花儿一样,都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作者想在春到来时想起了两句诗?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你悟出了什么?

  三、回归整体,点明题旨

  1、学到这里,你们是否真正懂得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到春天”?

  2、书上有一段文字,描述很准(第八节出示,小组交流体会)

  3、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当我们春游时,一定要(齐说课题)

  四、作业:背诵5-9节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饱满 烂漫

  儿童:活泼 舒展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2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把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来并标上音;划出文中的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坐无隙地、浩荡、密密层层、忸怩、感召、团聚。

  3.说一说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意思。

  4.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6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坐无隙地”等17个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3.情感目标: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像出示,图文引入。

  (出示春天图片,音乐<<春天在哪里>>)

  师: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姑娘唤醒了大地,唤醒了小草,唤醒了百花,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双眼,春天带给了人间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让我们和着轻风流水,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小朋友们,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最想到哪里去找春天?

  (学生自由表述)

  师:太美了,你们都很快找到了明媚的春光。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是这样描写儿童找春天的情景的: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1.指生读,齐读。

  2.指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读出儿童的可爱、天真、迷茫)

  二、揭示课题。

  1.导入:

  师:不过在我的眼中,你们可要比诗中的儿童聪明多了,活泼多了。刚才你们就找到了春天的足迹,(引读:她在——他在——他在——)很好。

  师:那么春天还会在哪里呢?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2.指生读,说说这两句诗的诗意。齐读这两句诗。

  3.教师板书课题:12 只拣儿童多处行(注意“拣”字的写法)

  4.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冰心奶奶说春游时如果不知道春光在那里的话,就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哪里一定会有明媚的春光的。理解的真好啊,谁再来读一读课题。

  1.指学生读课题。

  (指导学生分别读好体现作者心情、想法、行动的三个词语“只拣”、“多处”、“行”。)

  2.质疑课题。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也一定会有不同的疑问,学贵有疑,谁能就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质疑。

  4.梳理疑难,引导读文

  师:这些问题问的很好,答案就在文章之中。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努力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后人人都能有话可说。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了解情况。

  (2)读后,教师肯定,表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品读课文,深刻感悟

  师:本文篇幅较长,共有9个自然段,请你看看在这9个自然段中,你最想读哪一段,然后再美美地把它读上几遍,呆会儿我请你们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2.展示个性,读出体会

  师:真好,你们都能津津有味地去品读课文,并且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真是了不起啊,现在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向大家展示一下,让我们能和你一起共同分享明媚的春光。

  (1)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教师随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儿童比作“小天使”、“太阳”、“花朵”、“春天”的象征。

  (3)指导朗读。

  五、学法迁移,语段训练。

  1.小结学法,理清文脉。

  师:刚才你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讲了自己喜欢的原因,非常好,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冰心奶奶的心中春天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天真,可爱,充满朝气的儿童啊,在她心里:(出示,引读:儿童就是小天使,就是太阳,就是花朵,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2.课外延伸,语段训练。

  (1)再现音像图文:

  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师:(深情诵读)“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收获。是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便是冰心奶奶一生的写照。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冰心奶奶,她曾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冰心奶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将她毕生的爱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展现给了小读者,《雨后》、《纸船》、《繁星》、《再寄小读者》等等都是冰心奶奶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多读一读冰心的书,学会冰心奶奶的人格,学会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今天读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现在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人说了?请敞开你的心扉,大胆地向老人表白吧,你可以告诉她很多很多……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总结全课

  师:冰心奶奶告诉我:“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在老人家的带领下我朝着你们走来,感谢冰心奶奶给了我机会,感谢你们带给了我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祝福声中,我也要向你们说再见了,谢谢各位同学,请你们也向全体听课的老师说声:“再见”吧,同时别忘了对他们说声: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3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诵有关语段。

  2、感受孩子的多、活泼、快乐、可爱、生机勃勃,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冰心对孩子的爱、对春天的爱、对美好景物的爱。

  3、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体悟有关比喻句的内涵及精妙。

  教学流程:

  一、音乐激趣,引入情境。

  1、听歌:《嘀哩嘀哩》。想“春天在哪里?”

  2、语言训练:春天在 。

  3、导课揭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1)“拣”什么意思?

  (2)作者“行”了哪些地方?

  二、听课文录音,随手画出作者的“行踪”。

  1、学生听、画。

  2、交流:

  行踪: 香山归来 路过颐和园

  挤进颐和园:知春亭 玉澜堂

  3、解读“路过”:从“路过”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4、生疑:既然“路过”,为何又“挤进”?

  三、引出重点句段,引导多层面、多角度解读,并辐射全篇。

  1、“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师:你从哪儿看出了孩子多?

  师:读出孩子的多。

  师:读下面的文章,也画出写孩子多的词句。

  2、交流学生画的写孩子多的词句。

  3、在交流中引导深入解读、多角度解读。教师依学定教,扣关键词句顺学而导:

  4、师生对话

  如:……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师:除了读出了孩子的快乐,还能读出什么?想像一下孩子当时的样子。

  师:“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你读出了什么?讨论讨论。

  师:太阳是温暧的、光明的、给人以希望的,人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人说成“心中的太阳。”再读读,换个角度,看看从这句你还体会了作者冰心奶奶当时怎样的感情?

  师:这句以太阳作比写得多好啊!请再读读第一段的这一句:

  “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看看从这句你读出了什么?你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就评点一下,可以动笔在文章空白处写写批注。

  ……

  四、补充拓展,丰富积累

  教师补充一些课外的有关佳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打开学生的视窗,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

  师:在冰心的眼里、心里,孩子就是春天,孩子就是她心中的太阳。请看这些句子:

  大门敞开着,里面坐着一圈穿着红红绿绿衣服的小朋友,远远望去,好像是一串美丽的花环!

  ——冰心·《再寄小读者》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的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冰心·《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五、自由选读自已想读的句段,配乐赏读。

  六、师生赏读,相机点评指导朗诵。

  附板书预设: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乐 ——冰心(爱)

  活泼可受

  生气勃勃

  教材分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情意浓、内涵深、语言妙。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充分展开师生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2、大语文视野。教师变一味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一点带一面,走进冰心,文化学生。

  3、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苗家 儿童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