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集合4篇

时间:2022-04-15 17:10:01 来源:网友投稿

设计,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设计

天元小学 李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熊猫卡通图片、竹笋卡通图片、盘子卡通图片、除法算式卡片、智慧星、红花、太阳花。

四、教学步骤

(一)、设计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边讲边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嗯,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贴出熊猫卡通图片)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请好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贴出竹笋卡片),它要把这些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依次出示熊猫卡通图片)。可是,京京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京京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谁愿意上台帮京京分一分?(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师:谁和他分的方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种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学生连写,教师巡视)

师:我们已经会写除号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先看分几个竹笋?

生:12个。

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分成了几份?

生: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后面,每盘放几个?

生:3个。

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后面。

(板书:12÷4=3)

师:这个除法算式就读作12除以4等于3。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 挑战园地

师:好,我欢迎大家进入“挑战园地”。

1.第一关“魔法卡片”。(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出示算式卡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老师奖励红花一朵。

2.第二关“小帮手”(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熊分苹果的情境图)

师:谁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每只分3个,平均分勇除法计算。

师:嗯,你说得棒极了,真了不起!老师要颁发给你一枚智慧星。其他小朋友表现得也很出色,大家共同帮助了两只小熊,解决了它们的难题,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发一朵“助人为乐的太阳花”。

3.第三关“分西瓜”。(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出示多媒体课件)

生:题目要求写除法算式,只有平均分才能用除法。图上一共有10个西瓜,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放5个西瓜,列成算式是10÷2=5

师:如果不让你列除法算式,不动手摆,你还有其他分西瓜的方法吗?

(学生列举方法,教师点评)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师设置的三道关卡已全部通过。我宣布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挑战成功!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一、优点:

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二、不足:

1、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求几个几用加法计算方便吗?旨在让学生体验乘法的简便。学生有的说乘法方便,有的说加法方便,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如果让学生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2、在认识乘法时,我的设计是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可是学生在看到出示的图后,自己就得出了乘法算式。当时我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我决定让这个孩子试着说说他是怎么想的,还好,班里的同学你一句他一句,自己就把乘法学会了。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想到我当时的一个临时决定,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纵观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引入新颖,体现了面在体上,角是面的一部分,使学生对图形有一个整体认识 。本节课通过从生活中引入,出示鞋盒、魔方和积木,用最快的速度抽象出数学中的立体图形,在通过让学生找立体图形中的平面图形,回顾旧知识,体会面在体上。再通过神秘介绍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是平面图形的一部分,它也在体上,从而使学生更清楚角与旧知识——体、面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调动学生的原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比较,学习新知识。

本课通过对学生的课前调研发现100%的学生都认为角的顶点就是角,所以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进行了三次让学生指角,教师描角,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指的角与描的角是不一致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破了吗?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了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让学生体会自己总结出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不足:

在遇到课堂教学突发事件时教师的语言跟得不到位,还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历练自己。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整堂课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统计》教学反思

一、通过营造贴近实际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进行《统计》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直观的、浅显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统计的过程。因此,我结合元旦将至的时机,营造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们班周末举行一次联欢会,要买什么水果?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不知不觉走入教学中来了。我还不失时机的提出几种大家常见的水果,确保课题的正常引入,也防止了同学们的思维过散,过杂。在学生们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后,我又假设了“给学生发放小奖励卡片,但又不知道每类卡片有多少和帮助小刺猬数数有什么水果,各多少个的情境,让他们参与整理、帮助统计,从而是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

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发言的自信心

本单元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形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用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行成的发展。

三、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效果,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正因为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易提起学生们的兴趣的问题,我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确保课件与授课同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部分学生溜号、开小差的现象发生。

但是本节课也反映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想用一个完善的定义来说明统计这个概念,因此,在说明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叙述相对抽象、难懂,同学们有些接受不了。

《3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我的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体现了趣味性: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对单纯的学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优点:

1、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发展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
      2、注重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给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学习乘法口诀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记忆能力训练的过程。意义识记的基础是理解,机械识记的基础是多次重复。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机械识记占优势,因此在反馈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口诀的理解,从而熟记乘法口诀。
        3、师生角色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

不足:

3的口诀编写的重点不是如何编出口诀内容是什么,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明白3的口诀是意义感悟口诀的变化规律,加强学生学以制用的应用能力更加的重要。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 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刚开始我创设了蓝猫进课堂的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蓝猫跳一跳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再后来探索新知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我有意让学生看图提出数学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并引导他们联系到了现实中的螃蟹(八条腿),由此来编一首儿歌,在儿歌中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班 甘丹波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板书设计(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书上的安排是由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现象引出特殊现象。我的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发现,他们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识基础已高出了教材设计。因此为我直接由平均分这一特殊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入手,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②解决如何"平均分"

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主要研究按份数平均分,这里提倡多种分法。这样的好处是更加接近日常分东西的实际情况,而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尤其鼓励学生的直觉判断。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质属性: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时抓住除法的本质属性,淡化其非本质属性。

③、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8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块,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然后通过有层次的巩固练习加深对除法的认识,初步学会按份数分这种情况下列除法算式。

④、练习又分为这样几个层次:第一道是基本练习,第二道增加了一些难度,其中一个条件是隐含的,学生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提取出这个数学信息,第三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最后一题要根据所给除数和被除数的范围来确定被除数究竟是几,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对除法有一定理解,还需要乘法基础,尤其要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这几道题各有侧重,层次分明。所选素材尽量源于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并不是照搬教材,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平均分的认识就是本着这个原则设计的。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本。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题目素材选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选择切合学生利益的内容。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除法 教学设计 反思

猜你喜欢